春寒料峭,一種危機的腳步聲由遠及近,也由近及遠,恍惚間人心惶恐迷亂、哀鴻遍野。
民企———作為政策的試水者,市場戰隊中的主力軍,經濟態勢的晴雨表,無時無刻不在命懸一線、緊繃著神經之中。國際經濟政治走向、政府政策的任何風吹草動,無不令人顫栗。本以為這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爆的全球性債務危機在2009年就靠岸了,然而被四萬億攔在門外的7年后,不僅沒有銷聲匿跡,反而來勢更加兇猛的返場。宏觀數據的一再跳水,實體經濟的不斷萎靡,債務危機這只猛獸大有攻破城門之勢。危機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的秒殺傳遞,從最上游的大宗商品行業率先應聲栽倒,再到煤炭、有色金屬、石油、進而鋼鐵、建材、制造業、房地產業等以連營火燒之勢蔓延。如果說這一波的失業潮、降價潮、倒閉潮是一波流感病毒,那么我們的實體經濟企業都已深度感染、身患重癥、奄奄一息。人生病,需要尋醫問藥,企業病了是否也需要開方問診、調養生息?作為法人,一類有著特殊身份的“人”,在這樣的危急情境下,該如何救助?由誰來施救?在此,最接地氣的經濟學家、著名的危機企業救治“名醫”周德文為您答疑解惑。
在溫州,在全國中小企業圈,身兼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溫州市工商聯副主席、上海中和正道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以及全國30多個市縣政府顧問等眾多頭銜的周德文,致力于民營企業研究、企業危機解救二十余年,知名度很高,一直被外界看做是中小企業的代言人。多年來,周德文帶領他的專家團隊接受了近千家企業的危機咨詢,拯救了數百家企業的“性命”,使眾多企業家重拾希望。周德文用一場場演講給人以警示,給人以啟發;用一次次行動,將瀕臨倒閉邊緣的企業救活,將一顆顆絕望的心治愈。
縱觀全局,危字當頭
周德文闡釋:何為危機?拆文解字,危機是既危險又存機會的時刻,是測試決策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刻,是個人、團隊和社會發展的轉折點,猶如軍隊在行進途中遇到分叉路,如何選擇是決定成功或勝敗的關鍵所在,選擇對了便可化解危機而后生;選擇錯了,則置之死地。什么是危機企業?所謂的危機企業是指在經營管理、決策執行、人員任用、市場波動等出現嚴重問題后所造成的利潤無法覆蓋成本,收入無法覆蓋債務所引發的企業資金鏈斷裂、債臺高筑、生產停滯、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等現象而言,債務則是隱患最大的定時炸彈。周德文介紹:2011年下半年,溫州地區發生了民間借貸引發部分中小企業債務危機。據媒體報道,當年上半年累計,溫州發生民間借貸485.5億元,月利息3~5分,個別甚至高達6分至一角。導致許多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發生老板“跑路”、跳樓、企業倒閉、欠薪等系列惡性事件。企業債務危機不只發生在溫州,全國各地都存在,2012年末,中國企業債務大約為65萬億元,占GDP之比達125%。國際上成熟的經濟體企業債務一般會達到GDP的50%~70%,中國企業是這個數的2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4倍。近兩年來,中國企業的債務危機不僅沒有緩解,而且更趨嚴重,不容等閑視之,縱觀全局,仍舊危字當頭,且2016年為債務危機的臨界點,將出現井噴式爆發。
無論是盛極而衰還是福禍所依,自古事物就有對立的兩個面。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的持續增大,傳統模式、傳統產業和傳統動力支撐能力減弱,不少中小企業企業陷入民間借貸崩盤、資金鏈斷裂、人力成本過高、產品銷售下滑等困境,甚至有相當多的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許多企業家慕名,紛紛前來尋求周德文幫助。周德文深感僅憑一己之力,顯然已力不從心,能幫助到的企業太少。幫助更多企業重塑生的希望、救活企業的想法也孕育而生,一支專門幫助危機企業自救重生的團隊因此誕生了。一個全新的團隊——上海中和正道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了,匯聚了大批企業戰略專家、經濟學家、債務應對專家、重組律師、財務管理師、稅務導師、稽查應對師和風險管理等各方專家,包括企業危機解救操盤手兼上海中和正道執行總裁王永斌、著名法務專家陳有西、中國危機管理理論創始人艾學蛟、債務重組專家吳勇偉及對企業領導力深有研究的專家顧問李榮華等實戰派學者和企業運營方面的專業人才,專注于為企業進行危機解救、企業上市服務。
用“體檢報告”來說話
古有名醫華佗望聞問切“四診法”,危機企業“名醫”周德文和他的上海中和正道團隊也有“五步工作法”:一、企業盡職調查(出具體檢報告),幫助危機企業全面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二、制定危機應對方案(分析病情),針對危機企業存在的相應問題,制定合理的應對方案,對癥下藥。三、幫助危機企業自救重生(開藥方),重點是幫扶危機企業擺脫自身的債務負擔。四、法律風險化解(做手術)。借力專家科學智慧和人脈資源,幫助危機企業化解不度程度存在的投融資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稅務風險等風險中隱藏的經濟犯罪的隱患和法律風險,如非法集資、偷稅漏稅、挪用資金、職務侵占、商業賄賂、虛報出資、虛假出資、抽貸出資、騙取貸款、合同詐騙等等,解除后顧之憂。五、企業重組(療養)。通過對危機企業重組,很好地對團隊進行洗牌,保留精英骨干,保留核心業務,提高企業效益,實現自救重生。
周德文進一步介紹:進駐企業進行盡職調查,即是一個出具體檢報告的過程,健康的企業,我們幫他調理,進行上市,幫助企業理清帳目、突出主營業務;“身體較弱”,債務過重、涉及擔保鏈條、存在一定法律風險,但主營業務強勁的企業,我們幫他進行及時的止血、輸血、造血,多方面進行治療,在危機徹底爆發前,及時分散投資風險,以保護股東私產;保衛現金流,以保障企業正常經營;排除風險隱患,以預防企業家職務犯罪;設立防火墻,阻斷債務危機傳導通道;制定危機應急預案,以全面應對債務危機。危機爆發后,在上海中和正道的幫助下及時正確應對危機,以避免企業破產;處理不良資產,剝離企業債務以減輕負擔;擔保鏈條割斷,以保護企業核心資產;削減財務成本,以增加企業效益;化解法律風險,以保護團隊安全;保護核心股權,以維護股東權益;保衛現金流量,以保障企業經營;加強合規管理,以應對司法審計。
三種“病情”的應對療法
周德文在這么多年的企業危機解救的過程中,看到了各形各色的企業家,盲目自負的有之、不切實際的有之、理性穩重的有之、膽小慎微的也有之,企業家的風格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于是周德文在分析危機企業的癥狀時,將目前我國的危機企業大體分為三類:
一是“先知先覺”型,企業運作都是完好的,目前還未遇到危機,但是企業家高瞻遠矚,有較好的整體規劃,預感到今后可能會出現擔保鏈、利潤率等問題,因此先做預案。針對這樣的企業,我們有專業的團隊能幫助他們做好頂層設計,這種設計包含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危機、不同危機的不同處置預案、三板上市的整體打包設計等。
二是“后知后覺”型,企業一路走來直至危機出現,但能積極地借助他力尋找走出困境的辦法。這類企業是最多的。我們針對這樣的企業,在前期診斷后,會有專業的戰略專家、律師、會計師團隊進駐幫其化解危機,自救重生。治療方式主要為債務重組,以時間換空間,給危機企業以活的希望。
三是“不知不覺”型,遇到困境仍在死撐,甚至飲鴆止渴去借高利貸,直至企業陷入死地。針對這樣的企業,我們只能好心諫言,能否防范危機、度過危機就要看企業家自身的素質了。
對此,周德文強調,企業要居安思危,有高度的防患意識,定期體檢,這樣才能避免危機,才能使企業更好地適應社會變化,從而發展壯大。同時,對于危機企業而言,時間就是生命,高于一切。抓住企業危機處理的這條時間生命線,用最專業最合理的解決方案應對,無論是危機前的預防還是危機后的拯救,都能夠使企業起死回生,重獲希望,再戰征程!至于那些“得了絕癥的企業”,周德文則希望幫助這部分企業解決債務負擔、法律風險等,讓企業安樂死。
正行中國,用實際行動拯救危機企業
隨著知名度不斷擴大,周德文和他的企業“醫療”團隊上海中和正道資產管理集團,已成為是中國領先的商業資產管理集團,掌控自有資金50多億元。他們從溫州出發,問診企業的足跡已遍布全國。
他們走進內蒙古,在內蒙古設立了3個辦事處,以便及時解決當地中小企業的危機處理;他們進駐江西萍鄉,為危機企業割斷擔保鏈條,保護企業核心資產;他們深入廣州,幫助企業制定危機應急預案,全面應對企業可能出現的債務危機;他們問診武漢,為企業設立防火墻,及時阻斷債務危機傳導通道……
浙江一家鋼構集團企業,在他們的幫助下通過債務重組,用800萬元現金化解近1億勞務分包款;陜西一位老板在周德文和他的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用債轉股的方式化解近10億的民間集資債權。山東一家化纖集團企業通過他們幫助制定重組預案,優化核心經營資產,處置存量資產和虧損公司,實現扭虧為盈,為重組上市打下良好的基礎;浙江一家革業有限公司,截至2014年7月31日,公司總資產3.3億元,總負債2.7億元,其中銀行負債1.9元(均為資產抵押擔保),每年需支付約1600萬利息,在他們的幫助下,通過重組戰略,有效地保全資產,甩掉債務包袱,實現重生自救和盈利。溫州一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由于企業聯保受到牽連,無法正常運營,在他們的幫助下通過資源整合,切斷擔保鏈,化解企業法律風險,重新輕裝上陣,僅半年時間就恢復正常運營,實現再盈利……
周德文和他的上海中和正道團隊行走在中國大地上,出現在危機企業的身旁,用智慧的頭腦與專業的方案,真誠的態度及強烈的責任感,幫扶一個個陷于危機之中的企業脫胎換骨、浴火重生,并得到了合作企業的一致好評與市場認可。他們是企業醫生,也是企業發展的高級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