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風水?簡單地說,風水就是跟風跟水有關的學問,風和水都是物質,是唯物的。“風水”這個名詞從晉代流傳至今,基本上都是圍繞“藏風聚氣”的角度來解析。風水的風,并不是指我們常規概念所理解的風,而是“生氣”的代名詞。古代重龍,龍動生風,有龍則有生氣,山巒的起伏變化象龍的行藏,有山則有氣;水道的蜿蜒曲折也象龍在游動,所以有水就有氣。《葬經》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深淺得乘,風水自成”。整體上說,風水是研究天地人之間的環境美學,分為陰宅風水和陽宅風水兩大類。通過對山巒、河流的起伏變化,尋找最佳的地方立穴和建宅。風水,古代有稱堪輿,有稱地理,是一門綜合的學科。講山川、河流的形態和變化,是地理學;講土質、水文、礦物,是地質學;講水土的成分,味道,是化學;講天體的影響,講磁場、氣場、光線,是物理學;講氣候,風向、雨水,是氣象學;講環境是否干凈、污染,是環保學;講風俗習慣和信仰,是民俗學;講河圖、洛書,講數字,講二進制,是數學。美其名,有人說是:環境美學、方位學、磁場學、人居環境方位學等等,不過,最好的還是叫“風水學”。
一塊空地沒有吉兇可言,只有在空地上豎起建筑物,有了具體的空間,才會產生吉兇之別。宅體一但建起,就會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開門納氣,空氣一流動就會受到氣場的作用。磁場、氣場交互影響,作用于宅體的各個方位,就會產生不同強弱程度的大小物理場,從而形成不同的吉兇差別。人體機能的活動是通過人體生物電來傳導的,生物電是人體磁場與地磁場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所以人處在住宅的不同方位,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場作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吉兇影響。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員,時刻受到不同背景能量輻射的影響,尤其受到太陽、月亮、土星、木星的影響最大。土星和木星每隔二十年交會一次,對地球磁場的變化起到很大的影響,故而有三元九運的說法。土木星交會的最小公倍數為六十年,所以有六十甲子的說法。地球上的每一棟住宅和每一個人,時刻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場作用,最根本的就是地磁場的影響。所以,確定住宅的坐向方位,顯得格外重要,不同的坐向由于受到不同強弱的磁場影響,就會產生不同的吉兇。自古以來,人們建造宅舍,都要格定坐向,目的就是選擇合適的磁場,從而達到趨吉避兇的作用。我們的祖先,通過大量的實踐,總結了一套鑒別住宅吉兇的方法:以地磁場為基礎,研究人和地理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宇宙對人影響的綜合學問,稱之為“風水學”、“地理學”或“堪輿學”。風水一詞出自于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杰出的風水鼻祖郭璞所撰的《葬書》,其云:“氣行也,因地之勢;氣聚也,因勢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就是風水最正確最本質的概念。《葬書》又說“風水之法,得水為上”,風水的關鍵在于乘氣納氣,就是如何承接合適的物理場,為人所用。風水的所有方法,就是教我們如何乘納生旺氣。風水總的核心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行為。我們所說的各種物理場,古人稱之為“炁”。炁與氣是相通的,但所說的氣,不是空氣的氣,而是形而上的氣,統括一切物理場。“氣”與量子場論中的“場”極為相似,氣十分近似“以太”,或說更接近現代科學所說的場。英國著名科學史權威李約瑟博士,評價風水為“準科學”。他指出:風水理論“總是包含著一種美學成分”,“遍中國的田野、房屋、村鎮之美,不可勝收,都可藉此得到說明”。風水講形勢和理氣,理氣實質就是場,形勢則是圍繞場的環境。形勢是對住宅環境的可見范圍進行分析,包括:大小環境的山脈、河流、道路、綠化;建筑物的高低、遠近、形態;室內外的陳設、布局、裝飾等可見部分的運用。理氣是對磁場、氣場、人體場及宇宙背景能量輻射等不可見部分的綜合堪測,根據不同的坐向進行精細的測量,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推算出不同的吉兇方位,從而指導人們選擇有利的方位進行安居。形勢和理氣二者不能分割,形勢為體,理氣為用,形無理而不靈,理無形而不顯。
風水不是迷信: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白,科學的風水學絕不牽涉到任何鬼神問題。任何涉及到鬼神的風水,都是偽科學,鬼神是宗教的問題。風水的擺布大有學問,講無形的磁場和氣場,講有形的山勢和水流,講形勢和理氣的綜合運用,講究如何乘氣納氣,不通曉《易經》和綜合科學,動輒就叫你做法事、拜神佛、擺風水陣、擺風水用品,宣稱如何如何使得,跟這個那個名人看過,如何如何神奇的都是商業炒作,庸師所為。最佳的布局是通過合理的設計調整,使之乘納得法,進入宅內,則看不到任何風水物品和進行風水布局的形跡。現代住宅結構,在材質、形式、格局、營造等方面,與古代住宅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我們研究風水,不能泥于古法和風俗,要引申古法,隨時代而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