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來說,目標是學習的動力。教育孩子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是培養孩子上進心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孩子成才的必經之路。父母為子女所設的目標,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如果太容易達到,就不容易形成動力;如果太難達到,就會讓人望而卻步。只有合適的目標才對孩子有吸引力。
跟著目標走就不會迷路
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顆璀璨的明珠――比賽爾。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旅游者來到這兒。可是在很早以前,這里只是一個封閉而落后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這并不是說他們不愿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嘗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直到有一天,一個名叫肯?萊文的人來到這里。肯?萊文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他們為什么不走出大漠。結果所有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后都還是轉回出發的地方。肯?萊文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做了一次試驗,按照指南針的指示,從比塞爾村一直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可為什么比塞爾人不能走出大漠呢?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后他只得雇一個比塞爾人,這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也從來沒走出過大漠。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讓阿古特爾帶路,看看到底會發生什么?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峰駱駝出發了。十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萊文終于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沒有在大漠中找準方向。一望無際的沙漠里,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后的足跡十有*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里沒有一點參照物,若不認識北斗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他告訴阿古特爾,如何通過北斗星來找到正確的方向。肯?萊文對阿古特爾說,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面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三天之后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也因為此,阿古特爾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跟著目標走就不會迷路。目標使我們產生積極性。一個人有了需要不斷完成的目標后,就有了奮斗的動力。目標就給了我們一個看得見的射擊靶,使我們能夠一箭命中,而不浪費時間。家教故事許多年以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靠為別人放羊來維持生活。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這時,他們看見了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并很快從自己的視野中消失了。“大雁要往哪里飛?”牧羊人的小兒子問他的父親。牧羊人回答說:“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安家。”“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飛得還要高,去天堂看媽媽。”他的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小兒子也對父親說。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對兒子們說:“如果你們想,你們也會飛起來。”兩個兒子試了試,并沒有飛起來。他們用疑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看看我是怎么飛的吧。于是他飛了兩下,也沒飛起來。牧羊人肯定地說:“可能是因為我的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你們想去的地方。”兒子們牢記著父親的教導,并一直不斷地努力。等他們長大以后終于飛起來了,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他們發明了飛機。引導孩子的夢想人類最可貴的本能就是對未來充滿幻想。一個真愛孩子的父母應當精心保護孩子的夢想,讓夢想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如果父母能及時正確地引導,夢想就是孩子未來的目標,就是孩子不懈奮斗的動力。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完成夢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愿望的人。”孩子天生都有夢想。當孩子有夢想時,父母應為此感到高興,并且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因為這正說明了他們對客觀世界已經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說明了他們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一個人心中擁有了夢想,就會在希望中生活,投入他們全部的努力,并不斷地創造生命的奇跡。許多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其實都可以實現,這是因為夢想會使人心中產生激情,作為一種可貴的心靈動力,這種激情可以令一個人產生“雖九死而不悔”的生活向往,它會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對于孩子來說,并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我們也不能奢望所有的夢想都能變為現實,夢想只是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因此,當聽到孩子講出自己的夢想時,父母不必輕率的嘲笑,不要去說那是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常常聽到一些父母帶著不屑的表情說“就你那水平,那智力,還想未來當科學家呀?”這樣的父母粉碎了孩子的憧憬,也粉碎了孩子的未來,是不合格的父母。夢想就像人體成長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與氨基酸,缺少它,大腦的營養就跟不上,思維就會遲鈍,沒有想像力、創造力。父母要學會給孩子以夢想,讓孩子在無數個夢想中,充分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夢想是孩子前進的指路明燈,是鼓舞孩子奮斗的風帆,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基石。當孩子心中有了夢想,他會為了夢想的實現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矢志不渝地奮斗不息。父母從小就要引導孩子的夢想,送給孩子美麗的憧憬,送給孩子一個個熱愛生活的夢想。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孩子積極地調動全身的潛能,主動地求知探索。對于孩子來說,一旦有了夢想,就會有了勤奮學習的動力,而且這種動力是持久的。而如果沒有夢想,就不知道自己學習有什么用。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稍微有點阻力和困難,他們便會產生放棄心理,更不用說百折不撓地克服困難。夢想還是改變孩子后進的一個很好方法。絕大部分后進孩子落后的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缺少自我約束的能力,沒有穩定的方向。引導孩子的夢想,就是幫助孩子確定一個方向,使他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成就自己。當孩子有了夢想后,父母要及時將孩子的夢想化為現實的目標,引導孩子設定一個適當的目標。目標不能過高,亦不能過低,要切合孩子的學習。有些家長由于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學習實際,為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這只能是家長的一廂情愿,因為一旦孩子達不到這個目標,或者認為這個目標根本無法達到,便會泄氣。這與家長替孩子制定目標的初衷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父母應想方設法引導孩子將遠大理想和奮斗精神結合起來,使孩子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經過拼搏奮斗,夢想才不會化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