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從主流媒體到網絡媒體、從創業精英到風投基金,“商業模式”這一字眼已成為探討新經濟的焦點概念。企業界和投資界日益意識到,商業模式是資本市場甄別企業優劣的關鍵點,也是企業獲得成功的基石。但什么是商業模式? 有些人認為,商業模式就是企業賺錢的方式(Geoffrey Colvin,2001);有些人則將商業模式描述為“清楚說明一個公司如何通過價值鏈定位賺錢”(Rappa,2002);也有人把商業模式描述為在一個公司的消費者、聯盟、供應商之間識別產品流、信息流、貨幣流和參與者主要利益的角色和關系(Weill&Vital,2002);還有人認為互聯網商業模式是公司利用互聯網在長期內獲利的方法,它是一個系統,包括各組成部分,連接環節以及動力機制(Allan Afuah,2003)。Richardson and Allen(2006)認為,商業模式有三個層次,一是戰略層面,二是營運層面,三是經濟層面,對于商業模式的把握需要問六個問題: 1、怎樣創造價值; 2、為誰創造價值; 3、競爭力和優勢來源; 4、與競爭對手的差異; 5、怎樣賺錢; 6、時間、空間和規模的目標等。 在大多數關于商業模式,尤其是與網絡經濟相關的探討時,商業模式被直觀、狹義地等同于盈利模式,即企業如何盈利。實際上,盈利模式僅僅是企業商業模式中的一個構成部分。 我們認為,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外部利益相關者和內部利益相關者兩類,外部利益相關者指企業的顧客、供應商、其他各種合作伙伴等;內部利益相關者指企業的股東、企業家、員工等。商業模式解決的是企業戰略制定前的戰略問題,同時也是連接客戶價值和企業價值的橋梁。商業模式為企業的各種利益相關者,如供應商、顧客、其他合作伙伴、企業內的部門和員工等提供了一個將各方交易活動相互聯結的紐帶。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最終總是能夠體現為獲得資本和產品市場認同的獨特企業價值。 我們認為,完整的商業模式體系包括定位、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現金流結構和企業價值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相互影響,構成有機的商業模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