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央在白洋淀畫了個圈,雄安新區破空而出。這個千年大計,對山東制定區域國家戰略規劃有什么影響?
“山東搞新舊動能轉換,主題抓得準。”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說,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過去把它們叫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在區域戰略規劃中,珠三角搞的是泛珠三角,囊括了周邊九省;長三角,是江浙滬,再加安徽;山東北邊是環渤海。十八大后又提出京津冀,環渤海核心是京津冀,北邊是遼寧,南邊是山東。2016年5月,國務院出臺新一輪振興東北計劃,三年內投資1.6萬億,內蒙搭上這班船;今年4月,京津冀這個圈里又畫出來個雄安新區。
常修澤說,山東南靠不上長三角,西靠不上京津冀,北靠不上新一輪振興東北計劃。山東在未來新階段位置在哪里?要舉什么牌子?
常修澤曾主持了國家發改委旗下關于創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意見的項目,任項目組組長。山東兩大國家級規劃“黃藍戰略”分別獲批于2008年和2011年。常修澤說,藍色經濟區是一張牌,另外是黃三角。比起珠三角、長三角,黃三角就東營、濱州和濰坊的一小塊。區域戰略要扛大旗,要高屋建瓴。現在,山東又提出要建泛濟青煙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重點地區要率先殺出一條血路
山東為什么急著打新舊動能轉換的牌?
常修澤說,這張牌具有戰略意義,這不光是治“山東病”,整個國家需要新舊動能轉換,所以山東人要開風氣之先;同時,這也解決了山東在國家戰略的定位問題。
常修澤說,站在全國看動能轉換,山東是試驗區;站在山東看動能轉換,要突出重點搞試驗。整個山東如果15.7萬平方公里都搞試驗,這個試驗有點大。泛濟青煙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要重點突出濟青煙,尤其是濟南。從GDP指標看,2016年,青島邁入GDP萬億城市俱樂部;煙臺7003億,濟南6800億。重點地區要率先殺出一條血路來,帶動全省再轉換。
體制不轉換,還會回到圈地找錢上項目的老路
在國家發改委制定東北再振興計劃中,常修澤多次赴東北調研。
2003年東北振興計劃中,國家對東北投了4000億,2014年又投入4萬億。結果經濟一下行,東北原有體制、經濟結構問題就“水落石出”。
“搞新舊動能轉換,一定要跳出傳統思維模式。”常修澤說,東北困局和權力本位、物本位的思維慣性有很大原因,搞開發區、試驗區,首先是圈土地,然后找錢、上項目。這些年,各地搞開發區、新區,爛尾的很多,搞起來沒有實際內容。
“既然是搞新舊動能轉換,不是搞項目,光清談不行,問題是搞什么項目,以什么思維來搞。”常修澤對齊魯晚報記者說,無論產能過剩,還是房地產庫存積壓,杠桿率太高,根本上講是體制問題,體制不換,到頭來還是舊體制的復制拷貝,還是圈地、找錢,上項目。
東北“三年脫困”后遺癥十多年后還在
僵尸企業出清要淘企不淘人
談到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體制創新,常修澤提到目前山東經濟的兩個熱點,僵尸企業出清和混改。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山東省管企業利潤為172億元,其中盈利企業貢獻利潤556億,虧損企業虧損379億元,相當于2/3的利潤被這些僵尸企業吃掉了。2017年,山東省的任務是要出清124戶僵尸企業。
“僵尸企業要堅決淘汰,一定要堅決拔掉針頭,撤掉呼吸機。”常修澤說,這樣的企業,活著一天就是糟蹋老百姓財富一天,已經沒救了。但只要它喘著氣,還是國有企業一個。
常修澤在東北調研時發現,十七八年前東北搞“三年脫困”,其后遺癥至今還存在。當時主要通過買斷工齡的方式,大量工人下崗。在常修澤看來,“三年脫困”大方向是對的,但步子有些急了。僵尸企業出清對山東來講迫在眉睫,但要穩妥地處理僵尸企業,原則是淘(汰)企不淘人,保人不保企。人的問題通過轉崗、培訓再就業解決,不能讓員工丟掉飯碗。
混改講了三年半,為什么難推動
現在,看一個地方是市場化供給思路,還是政府主導型,常修澤觀察的“窗口”是看這個地方混改搞得怎么樣。
今年5月,常修澤調研了山東中部某縣。這個縣的國有資本投資了17家企業,其中10家是100%國有獨資,7家是混合所有制,連小縣城的賓館都是國有獨資的。
在基層搞調查,常修澤發現,央企在山東的二級、三級、四級企業不少,這些子公司,孫公司、曾孫公司,員工持股比重很低。一些企業門口寫著“讓職工與企業共同成長”,常修澤問企業負責人,你有什么機制,有什么制度安排,讓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呢?你搞沒搞員工持股?企業負責人說沒有。
“財產關系沒有解決,怎么讓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呢?”常修澤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混改是國企改革突破口,這句話講了三年半了,為什么推不動?
“一些地方官員顧慮重重,怕在改革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寧可不作為,也不在自己手上搞混改,怕將來 賬 算到自己頭上。”常修澤說。
這種典型的“孫連城式干部”,曾被山東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在杭州鄭州合肥三地考察總結大會上痛批。
常修澤說,國有資產當然不能流失,但這也成了某些領導頭上一把寶劍,成了一部分阻礙改革人手里的武器。他建議,為打消領導干部的顧慮,比如國企改革中,國有股、民營股、職工股,職工股里管理層持股比例,各種不同的股權結構,國務院要有更明細的政策出臺。
創造新供給,山東如何“烙新餅”
“不要總想分享市場,而要考慮創造市場,要設法烙出一份大餡餅,最好是烘烤出一塊新餡餅。”這是美國的著名管理學家托馬斯《亂中取勝》中的一段話。
常修澤說,“烙新餅”的思維,要尋找新體制實際上是創造新供給,創造新供給的思路是,包括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
“第一疊餅”是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
“第二疊餅”是生產型服務業。民間金融有很大創新空間,現在民間金融在整個金融體系中比重微乎其微;還有現代物流、設計咨詢等。這些生產型服務業,是山東的短板。
第三疊餅是生活型服務業,特別是醫療健康服務業,其它還有商貿、旅游、居民服務業、文化產業、體育健身、市場化培訓等,這些市場都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