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2.79年,世界500強企業是40年,一千強企業是30年…… 你的企業生命力有多強呢?
中國經濟大轉型、互聯網橫掃天下,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可的產品和服務是來自哪里呢?
產品和服務的創造與創新都源于“人”,所以在企業管理中,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才是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問題是,怎樣才能做好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呢?請看一下,管理學中給人力資源的定義:
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就是指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對與一定物力相結合的人力進行合理的培訓、組織和調配,使人力、物力經常保持比例,同時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進行恰當的誘導、控制和協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實現組織目標。
從枯燥的定義也可以看出關于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即:
第一,對人力資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簡單的說是知識技能的培訓,電腦時代,如果還在花大把精力給人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要么浪費時間,要么縱容了人的惰性!
第二,對人力資源內在要素——質的管理。就是如何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實現組織目標。人的質地,一定跟“勇氣、堅持、自信、氣度、夢想、勤奮……”這些詞有關。
由“量”和“質”兩點中提煉一個關鍵詞:培訓。沒錯,就是培訓,無論是量的管理還是質的管理,都必須通過培訓來實現。量的管理,是1到100的關系,通過簡單的重復可以做到,需要的是知識技能,這一點并不難,企業通過內部培訓就可以解決,我們把這類稱為——技術性解決方案。人才的培訓,改變內在質地是最難的,也是最根本的,是從0到1的突破,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這是企業自身最難突破的瓶頸。我們把這類訓練稱為——調適性解決方案。
企業績效,企業文化,工作氛圍、人才機制、團隊的模式、行為模式等都需要有效“調適”,反之必然走向向固化和僵化。這就是企業發展的“瓶頸區”,也是“安全區”,突破”安全區”的企業才能迅速發展壯大。大多數企業,依靠自身的力量或普通的培訓根本無法解決。
老板和員工的思想、心態和行為要想轉變,普通的培訓和講解是很難奏效的。大多數培訓都是在灌輸理念和概念,或是類似魔鬼訓練打雞血,這些都是行為和概念層面的”隔靴搔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北京的花印化妝品公司,也遇到了上述難題。這家公司找到了專門做心態培訓的機構——北京德融達公司,為他們的核心銷售團隊做心態方面的訓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短短的三個月,業績同比增長了90%多,并且團隊凝聚力創造力大大提升,員工的心態與內在素質大大增強,企業與員工的溝通成本大大降低。
德融達公司所用的培訓方式稱做企業教練,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源于美國,本世紀初被引進中國,十幾年來迅猛發展,在解決企業和個人心態管理問題上凸顯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融達公司創始人、心態管理專家中源導師,是中國最早一批致力于心態管理研究的學者。他通過體驗式的培訓,能夠清除人的心理垃圾,充分挖掘人的內在潛能,讓人的心靈軟件全面升級,從而在人的內心形成一種走出“安全區”的自發機制,創造力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中源導師把這種對個人的心態培訓,成功植入到企業管理中,幫助大批企業走出了困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他所創辦的德融達公司,是這一領域的專家和。
引進企業教練來解決企業管理中“人”的問題,其實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微軟、IBM,三星等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早就在用了。總理在講話中也提到要打造中國的“教練型師資隊伍”,因為這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動機。未來十年,還不能將企業教練文化引進企業的公司,還沒有接受過教練培訓的個人,都可能被時代淘汰!中源導師說:德融達作為這一行業的,有一個創辦所素質大學的中國夢,為所有的中國企業和個人提供終身的心態與素質培訓,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奉獻大愛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