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百度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板、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后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從互聯網的角度去想問題?,F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這里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絡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臺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表、眼鏡,等等?;ヂ摼W思維是降低維度,讓互聯網產業低姿態主動去融合實體產業。
互聯網時代
1)Web1.0,門戶時代。典型特點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個單向的互動。從1997年中國互聯網正式進
2)Web2.0,搜索/社交時代。典型特點是UGC(用戶生產內容),實現了人與人之間雙向的互動。方興東創造了博客中國,開啟了用戶生成內容的時代,典型產品如新浪微博、人人網等。
3)Web3.0,大互聯時代。典型特點是多對多交互,不僅包括人與人,還包括人機交互以及多個終端的交互。由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開端,在真正的物聯網時代將盛行。一開始僅僅是大互聯時代的初期,真正的3.0時代一定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智能生活時代,實現了“每個個體、時刻聯網、各取所需、實時互動”的狀態,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思維指引下的新商業文明時代。
中國互聯網元老、寬帶資本田溯寧說:未來的企業要互聯網化,每家企業都要有互聯網的思維。在未來不用互聯網方式來思考問題,就沒辦法在社會展開競爭。
這里說明一下:不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才有了這些思維,而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使得這些思維得以集中爆發。
2013年11月3日,新聞聯播發布了專題報道: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么,讓這個詞匯開始走紅。
互聯網的發展過程,本質是讓互動變得更加高效,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包括人機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