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狄更斯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消費市場經歷了產品稀缺、產品過剩和產品泛濫三個階段。許多的老板在產品稀缺的時代很容易就賺到了錢,因為只要有產品就能實現盈利。
但是在市場步入產品過剩甚至是產品泛濫時代之后,有些老板卻依然還在玩產品稀缺時代的那一套,以為能繼續昨天的輝煌,卻忽略了外部競爭環境早已改變。
當你靠賣某類產品賺錢之后,其他人就會紛紛開始賣同樣的產品,甚至把產品做得比你更好價格還比你低,以此來和你競爭。
產品稀缺到產品過剩再到產品泛濫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行業從開始賺錢非常容易的暴利期,過渡到還能賺點錢的微利期,最后到賺錢很難的無利期的過程。
產品早已不是如今商業時代盈利的重點,工業、科技發展至今,想利用產品競爭已經很難具有優勢。反而是商業模式和用戶成為了核心競爭力。
時代變了,你的思維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轉換自己原有的賺錢邏輯,不再像以前那樣只知道收入減去成本就是利潤,然后拼命想著如何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收入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實現公司的市值最大化,如何憑借商業模式和用戶進行盈利。
韓老師在《新模式盈利》課程中提到,今天有八大盈利模式:產品盈利、品牌盈利、模式盈利、系統盈利、資源盈利、收租盈利、金融盈利和國家盈利。
上個時代靠產品盈利,要產品好價格低。這個時代靠模式盈利,先設計出一套好的商業模式,再拿著這套模式去融人、融錢、融資源,然后把看得見的錢讓利給用戶擴大自己的流量池,再通過提供收費軟件、增值服務、配件等其它方式變現,賺背后看不到的錢。
商業環境再怎么變化,行業再怎么迭代,賺錢盈利的機會是永遠都在的,就看你的思維邏輯能不能跟得上時代,抓準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