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兩種
經濟學,一種是馬克思的政治
經濟學,另一種是西方的現代
經濟學。而且,目前在政治上的話,前者是指導,屬于正統;后者是輔助,屬于異端。那么,在中國特殊的政治
經濟格局下,理解各種
經濟現象,專門研究政經的同志,必須深入鉆研西經,與此同時,專門研究西經的同志,也必須深入鉆研政經。唯有如此,面對中國的
經濟情況,不論是專門研究政經的同志,還是專門研究西經的同志,才能認識得清,把握得準,行走得穩。下來,我提出三組課題,希望各路
經濟學家,不斷去挖掘,不斷去拓展,不斷去升級,以適應甚至引領中國不斷前進的發展道路。
第一組課題
1.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是以
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
生產之間的矛盾決定的。"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黨的基本路線就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路線。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
生產力落后,商品
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即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整個歷史階段。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
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科學技術水平與民族
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夠完善。
具體講,鄧小平帶領人民對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從沖破思想束縛到正確認識再到改革實踐的過程,應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突破了完全排斥
市場調節的大一統的計劃
經濟概念,形成了“計劃
經濟為主,
市場經濟為輔”的思想。第二階段,確認“社會主義
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商品
經濟”的論斷,突破長期以來把計劃
經濟同商品
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重新解釋了計劃
經濟的內涵。第三階段,從根本上破除了把計劃
經濟和
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確認建立“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中國以建立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改革實踐已經證明,而且將來會進一步證明
市場經濟是中性,在外國它就姓資,在中國就姓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
市場經濟。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黨的領導下根據中國的國情實行的社會主義,它既不同于傳統的社會主義,又不同于資本主義,它應具有五個基本特征,以民為本,
市場經濟,共同富裕,公平公正,民主政治。以民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經濟運行基礎。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民主政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
第二組課題
1.兩個毫不動搖
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
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
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
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
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
經濟依法平等使用
生產要素,公平參與
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2.三個自信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3.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也就是,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逐步并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表現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途徑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施手段是政治,
經濟,
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
第三組課題
1.三個有利于
1992年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著名的南方談話),針對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內和國內不少人在改革開放問題上邁不開步子,不敢闖,以及理論界對改革開放性質的爭論,指出,“要看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
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此,三個“有利于”成為人們評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
2.三個代表
江澤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提出,總結中國共產黨七十多年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
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
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
3.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
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
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
戰略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
4.四個全面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從時間軸來看,“四個全面”是在不同高層會議場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0月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