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興趣,請先看《十批苗實:我為什么批評苗實?》一文。】
mingjingfeitai:我苗實看到這個,覺得很榮幸。說實話,能夠這樣長期追蹤我,您也相當辛苦。在這里,表示我由衷的感謝。如果您有空,歡迎來眉縣品嘗美味的獼猴桃。或者,請私信您的地址,我郵遞過去。對于學術交流,我熱烈歡迎。而且,通過學術爭鳴,可以帶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可以說,您能夠指出我的不足,無論對于我,還是大眾,都是科學負責的態度,應該鼓勵提倡。不過,我本質上屬于自學成才,學習研究有自己的特點。或者說,特色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何況十幾年呢?也就是說,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至于您提出批評,我虛心接受。如果條件許可,我當然會爭取改進。但是,您拼命揮舞所謂的道德大棒,來嚇唬人,甚至欲一棒子打死我,大搞全盤否定,就不是科學負責的態度。人家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先生還給三七開(即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呢!對于鄧先生自己,1980年2月29日,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曾經說過,“我們應該承認,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拿我來說,能夠四六開,百分之六十做的是好事,百分之四十不那么好,就夠滿意了,大部分好嘛。”至于我提出的新三元悖論.大小經濟學和新痛苦指數,一旦出現在經濟學界,就是一個不以個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當然,如果經不起檢驗,存在嚴重問題,甚至致命矛盾,那就完全可以推翻,這是科學規律。與此同時,理論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具有接力賽的性質,也是科學規律。譬如,一般均衡理論是經濟學理論的核心,它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亞當·斯密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私有制經濟運行中的基本規律,我們現在形象地稱之為“看不見的手”原理。到十九世紀末,瓦爾拉斯運用線性代數的工具為一般均衡理論構造了一個整體的的結構,從而實現了一般均衡理論從思想到實體的跨越。但是,瓦爾拉斯用代數方法建立起來的這個一般均衡理論大廈是不穩固的。因為對這個理論結構來說,一般均衡的存在性沒有得到滿意地解決。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如果該理論不能證明均衡的存在性,則這個理論體系就是無意義的,不能確定均衡的存在性的一般均衡理論無異于空中樓閣。但是,一般均衡理論并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和研究。直到阿羅和德布魯1954年發表論文《競爭經濟的均衡的存在性》,才使得存在性問題的解決成為可能。阿羅和德布魯運用集合論作為基本工具,對經濟體制進行了抽象的整體數學的描述,通過對基本概念引入一些假設條件,證明了私有制經濟存在一個競爭均衡。這樣從瓦爾拉斯以來80年一直懸而未決的根本問題得到了解決,經濟理論大廈的根基真正得以穩固。再譬如,中國的易經,也是經歷了三大階段,才得以完善。先是古者伏羲氏,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作八卦。接著,文王拘而演周易,演繹64卦。最后,孔子五十而研易,緯編三絕,而為之傳,《易經》乃成。可以說,這三人無法說誰的貢獻大,因為缺少任何一人,都無法使易經得以流傳。所以,我提出的新三元悖論(P).大小經濟學(E)和新痛苦指數(I),只是理論完善的第一個環節,而其他環節則需要后來者努力加以完成。當然,我個人雖然資質愚鈍,條件有限,但是仍然會繼續努力去改進完善PEI三論。說句題外話,林毅夫先生提出的新結構經濟學,聽某權威人士說,目前也僅限于文字描述,他們的強大團隊并沒有真正攻克這個理論難題。也就是說,并沒有有效證明這個理論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