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設備管理的統計分析工作
《設備管理條例》規定,企業應加強設備管理基礎工作,完善憑證管理、數據管理、定額管理和檔案資料管理,并定期進行統計分析,作為企業規劃、決策和改進設備管理工作的依據。
設備統計,就是指按一定要求、原則和方法,對設備的各方面數據進行匯集、整理、計算、分析、研究和總結。
做好設備管理的統計分析工作,就必須有各種數據資料,而這些資料的來源就是設備管理的數據和維修統計數據。
1、設備統計分析的主要任務表現為:
(1)為設備管理工作提供數據信息資料,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2)研究生產設備的數量、構成、使用程度,以便挖掘設備的潛力;
(3)研究生產設備的技術素質、故障和維修情況,為編制設備的維修計劃提供依據;
(4)反映設備維修費用情況以及固定資產效益情況,以實現對設備的經濟管理。
2、設備統計工作的主要內容分為設備物質形態統計和價值形態統計兩個方面:
(1)設備物質形態統計包括設備數量統計、設備技術素質統計、設備利用程度統計、設備維修情況統計及設備故障情況統計等,
(2)設備價值形態統計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占用情況統計、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情況統計、萬元固定資產創利稅率情況統計、設備折舊提用情況統計、備件資金占用及周轉情況統計等。
3、統計報表是搞好設備統計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實現設備管理與維修現代化的基礎資料,也是實現計算機管理的基礎。設備統計報表種類很多,其中主要有:
(1)設備臺賬,它是記錄設備資產的總表,是企業或車間的設備原始情況匯總表。
(2)企業設備分類臺賬,它是按設備類別統一編號登記設備資產的臺賬。
(3)設備情況年報,是企業設備統計工作的基本報表之一,是反映企業設備擁有量、構成比、利用程度和設備精度變化情況的綜合資料,由專職設備統計員按期填報。
(4)新購、新制設備資產交接驗收單。
(5)設備安裝質量和精度檢驗記錄單。
(6)設備利用情況月報,主要反映設備的數量利用、時間利用和能力利用的程度。
(7)設備初期管理鑒定卡。
(8)重點設備管理卡。
(9)設備試運轉記錄卡。
(10)設備故障處理單。
(11)設備事故處理單。
(12)設備重大事故處理單。
(13)設備維修工作月報、季報、年報,主要反映設備計劃修理和定期保養完成情況、設備完好狀態、利用率等經濟指標完成水平和事故情況。
(14)年度設備大修理統計分析匯總表。
(15)年度設備維修經濟核算匯總表。
(16)年度設備大檢查匯總表。
統計資料應完整、可靠、及時、科學。目前,全國還沒有制定出科學統一的統計報表、卡、單等,這給統一指標計算和統計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從國內企業調查來看,大型企業的設備管理與維修部門的報表在200種以上,中型企業也有100多種,急需優化和簡化。因此,設置科學的、簡單有效的行業統一的報表問題亟待解決,這是具有標準化意義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設備管理指標體系
(1)設備管理的指標體系
由于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涉及物資、財務、勞動組織、技術、經濟和生產計劃等諸方面,要檢驗和衡量各個環節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就必須建立和健全設備管理的技術經濟指標和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由一系列具體的技術經濟指標構成。這些指標設置的目的是對設備管理和維修工作進行控制、監督、顯示、評價和考核。
傳統的設備管理與維修指標體系主要由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兩大部分構成:
①技術指標如下:
▲設備完好指標主要有: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和設備泄漏率,完好率的考核線條較粗,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設備綜合效率( OEE)和完全有效生產率( TEEP)等。
▲設備利用指標主要有:反映設備數量利用指標,如實有設備安裝率;反映設備時間利用的指標,如設備利用率、設備可利用率等;反映設備能力利用的指標,如設備負荷率。
▲新度指標主要有:設備有形、無形以及綜合磨損系數,設備新度系數。
▲設備精度指標主要有:設備精度指數。
▲設備故障控制指標主要有:設備故障率、故障停機率、平均故障間隔期以及事故頻率。
▲設備構成指標包括:設備數量構成百分數和設備價值構成百分數。
▲維修質量指標主要有:大修理設備返修率、新制備件廢品率、一次交驗合格品率以及單位停修時間。
▲維修計劃完成指標主要有:設備大修理計劃完成率、設備大(小)修理任務完成率等。
▲維修效率指標:如鉗1年修復雜系數。
▲更新改造指標:如設備數囂更新率、設備資產更新率、設備資產增產率的等。
▲備件適用指標:如備件品種適用率、備件數量適用率、備件圖冊滿足率。
②經濟指標如下:
▲設備折舊基金指標:如設備折舊率。
▲維修費用指標:如凈產值設備維修費用率、設備平均大修理成本、單位產品維修費用等。
▲備件資金指標:主要有備件資金占用率、備件資金周轉率、備件資金周轉天數等。
▲維修定額指標:如工時定額、費用定額、停修定額、材料消耗定額等。
▲能源利用指標:如產值耗能率、成本耗能率、單位能耗率、綜合能耗串等。
▲設備效益指標:如設備資產產值串、設備資產利稅率、設備資產利潤率。
▲設備投資評價指標:如投資回收期、投資效果系數等。
(2)設備管理考核指標
依據<設備管理條例>的規定和企業制定的設備管理制度,對設備管理工作都有一定的考核指標。由于行業不同,企業的設備管理考核指標也不相同,但考核的項目基本相同。
①考核企業的指標如下:
▲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要求機械設備90%以上;動力設備95%以上。
▲設備可利用率:要求達到95%以上。
▲設備故障停機率:控制在1%以內。
▲設備大修理成本:控制在300元/F ~350元/F (F為修理復雜系數)。
▲萬元產值維修費用:要求逐年下降,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
▲大修理停修天數:平均在3天lF以內。
▲大修理設備返修率:要求控制在1%以內。
以上為機電行業的部分考核指標,其中完好率與復雜系數的概念比較陳舊,僅作為考核指標推陳出新的參考和過渡。
▲設備大修理計劃完成率。
▲主要生產設備事故頻率。
▲設備固定資產利稅率。
▲·備件資金周轉率。
▲企業能源利用率。
②考核使用部門的指標如下:
▲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
▲設備事故頻率。
▲定期保養完成率。
▲設備故障停機率。
▲設備利用率。
③考核設備管理和維修部門的指標如下:
▲大修理計劃完成率。
▲維修成本費用。
▲大修理質量返修率。
▲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
▲重大設備事故。
上述指標在引導企業設備管理進步方面曾起到積極的作用。隨著生產力的進步,有些指標已陳舊過時,甚至被淘汰;有些指標仍發揮著有益的評價作用。隨著企業管理的深化,對設備管理評價指標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正沿著科學性、系統性、準確性、公正性等方面發展,使其更好地引導和激勵人們關心設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