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飛老師談當今企業的發展趨勢
近期被邀請參加了一堆的“成功學”“模式”或“領導力”等培訓課程。也因此結識了很多迷茫,求知欲旺盛,病急亂投醫的四川德陽的老板們。
四川的老板一半為四川本土以外的,一半是四川土生土長。外地老板多以從事貿易流通行業為主,螺螄灣、大商匯、東聚汽配等等各種商業場所聚集了大量的江浙、川渝等老板。德陽本土的老板大多開個餐飲、開個賓館或者依托德陽特點發展個旅游,搞礦的居多。
這些略有財富積累的老板大多都是早年輟學或早年就承擔家庭責任的窮人孩子。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有志氣、敢打拼、想發財的這些人在早些年的經濟浪潮中如魚得水,這就是當今大多數老板的前世今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的敢打能拼就能夠成就財富,這樣的方式在今天已經成為歷史。現在需要敢打,更需要會拼。需要:有眼光、有戰略、有策略、有胸懷、有規劃。
已經從個人的頭腦發熱簡單決策到科學精準的決策。
已經從個人英雄主義到團隊合作的年代。
已經從純粹追求銷售業績到了企業戰略、公司定位、內部治理結構、內部管理運營。
已經到了必須把老板個人的公司及夢想變成公司所有人的公司,所有人夢想的時候。
已經到了從壓榨上下游合作者的年代,到必須與關聯合作者長期合作共贏的年代。
已經從老子天下第一,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到了民主討論集中決策、溝通授權、領導與激勵的年代了。
反思與總結以上的能力要求,目前,昆明乃至全國的老板們,你具備了嗎?對于大多數的老板來講,必須要遺憾的說,你們不具備,但是你們必須具備。否則難以應對競爭和生存。所以老板們在探索,到處求師訪友。
到底,老板需要的是激發內心斗志的成功學課程?還是需要聽聽各種管理或營銷的課程呢?這些課程聽了之后,能夠解決持續的企業困擾嗎?
員工為什么能夠,但是不一定愿意干?
員工為什么愿意干,但是又沒有能力干?
員工為什么不全力以赴,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員工在擔心什么,員工在想什么?
如何提供一個讓客戶很喜歡的產品或服務,為什么,老板們都覺得自己的產品很牛,“牛得很”的產品為什么客戶不接受。
為什么自己徹夜難眠想出來的方法或策略,在現實中經不住幾回合。
歐美大企業,他們曾經也面臨各種各種發展中的問題。沿海一些較為成功的企業,為什么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解決內部管理,企業擴張。產品或服務市場定位等等的各種難題呢?
國外企業與國內優秀企業能夠解決面臨的難題,內部管理問題,外部市場問題。然而大部分中小企業不能夠解決,那,這就是差距,差距在什么地方呢?
本文由于先著重強調幾個重要的觀念。在后續的文章中,會展開來談論。
差距一:格局大小,夢想太窄——最終被競爭對手一步一步的壓縮市場空間。
差距二:觀念老化、小農思想——沒有把公司變成所有人的公司,未能激發起所有人為公司著想和拼命。
差距三:過去的經驗,現在的競爭——對行業的認識、對自我的提升、對時代的把握脫節,趕不上競爭的需要。
差距四:夫妻店模式,救火隊員——公司缺乏最起碼的內部治理結構、定崗定職定員、責權利混亂或不平衡,更沒有對應的績效觀念。不能夠做到靠機制規范行為與企業運行。
差距五:貪多求大,急于求成——對管理及營銷上的任何舉措需要腳踏實地,需要耐住寂寞,堅持住。
差距六:不重視內部培訓或不能持續——追求能人,而不是讓普通人能夠勝任工作。
差距七:大喜大悲,沾沾自喜——遇到困難就悲傷,取得一點成績就開始認為自己無不能。不能面對挫折與建立行業壁壘。
差距八:脫貧觀念,非使命感——企業經營無長期動力。
差距九:活在現實,而非未來——沒有用未來的觀念和行動指導現在,而是用過去或現在的觀念隨波逐流。
四川心智源
創始人 :徐一飛老師。助你企業穩定發展 ,人才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