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坤鵬論寫了一篇關于共享自行車的文章《對于摩拜單車你根本沒看懂它其實在用金融玩單車共享》,關注了一下這個號稱與滴滴、Uber同樣專注共享經濟的共享自行車領域。
就在昨天,另外一家自行車領域共享經濟代表“ofo共享單車”宣布,獲得來自滴滴出行的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未來雙方將在城市出行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又一次將共享自行車這個概念推到大眾面前。在滴滴之前,”ofo共享單車”的融資能力就很強,雖然都說現在是投資寒冬,但顯然資本在這幾個大學生身上下了不少賭注:
2015年3月,ofo獲唯獵資本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
同年12月,獲得唯獵資本及東方弘道合計900萬元Pre-A輪融資;
2016年2月和8月,共計獲得 2500萬元的A輪和A+輪融資;
同年年9月,獲得由經緯中國領投,金沙江創投和唯獵資本跟投的數千萬美元 B 輪融資。
今天我們不去討論他們是否可行,換一個輕松一點的話題,聊聊共享自行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基于用戶“道德”帶來的運營成本增加。
一、先聊聊他們各自的模式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熟悉一下“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雖然都是專注共享自行車,都主打無樁共享單車,但兩者的模式并不一樣。
1、“摩拜單車”模式
“摩拜單車”面上市場進行自行車投放,目前在上海和北京地區運營,所有投入市場的自行車,都是自主研發、制造的,用戶只需要下載注冊成為用戶,認證成功后,繳納 299 元押金便可以使用遍布各地的摩拜單車,每三十分鐘收取一塊錢的費用,用戶只要使用APP掃碼即可解鎖自行車,用完后不需要到指定地點歸還,就近停放在白線內即可。之所以在自行車方面選擇自主研發、制造,原因很簡單,想省去后期大量的維護、保養費用,這部分費用對于自行車來說,是非常大的持續投入。騎過“摩拜單車”自行車的同學應該深有體會,“摩拜單車”其實不好騎,沒有車筐、座椅高度不能調節,騎著還累,之所以設計成這樣,就是原于想做到“4年不返修”,所以在自行車的設計和硬件上做了很多文章,比如采用鋁合金作為車身防水防銹、采用實心輪胎放爆胎免充氣、借鑒汽車的輪轂技術防沖擊避免損壞等等。但這也同時導致車身重量翻倍,達到25公斤。“摩拜單車”CEO 王曉峰是前Uber上海區總經理,能提出“4年不返修”理念,可見其對后期維護成本是有所敬畏的,也提前做了工作,當然,對其3000塊錢一輛車的成本,坤鵬論是一如既往的持懷疑態度。
2、“ofo共享單車”
相比之下,出身自北大校園的幾位“ofo共享單車”創始人在自行車維修方面就沒有考慮這么多,“ofo共享單車”主打校園,目前已經覆蓋了很多大學。與“摩拜單車”自主研發、生產自行車不同,ofo共享平臺的車輛來源于兩個方面:
一是從校園回收大量廢棄自行車,并接受學生捐贈
二是平臺自行購買,經過改裝機械鎖、號碼牌、涂裝黃色后投放使用,被昵稱為“小黃車”。
“ofo共享單車”只做校園內部,目前還沒有向社會擴張的意圖,所以對用戶駛離校園進行限制,只有雙號車輛才能出校,價格則是校內的4倍,擅自騎出多次將會被列入黑名單。使用時,用戶通過APP或微信公眾號內置地圖找到附近車輛,發送車牌號,獲取密碼解鎖“小黃車”。歸還時,通過微信付費并就近上鎖即可,無需歸還至指定車樁。對于不駛離校園的用戶,“ofo共享單車”不收押金,勸解離校園的用戶,收取99塊錢押金。對于將自己的自行車捐贈給“ofo共享單車”的用戶,可以終身免費使用“ofo共享單車”的自行車。不過“ofo共享單車”對后期維護、保養費用顯然沒有“摩拜單車”認識的那么深刻,所以“ofo共享單車”的自行車都是從市場上采購的,價格也不貴。
二、被破壞的“ofo共享單車”居多
“ofo共享單車”并沒有考慮太多后期維護、保養的問題,自行車的質量也并不很高,所以受到破壞也很正常,不過有些人為的破壞,確實很讓人痛心。都說企業不能把商業模式建立在大眾遵守道德的層面上,通過“ofo共享單車”這個項目還真是得到了驗證。
1、據為已有
這類用戶的心思雖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可以理解的。
“ofo共享單車”自行車鎖是機械密碼鎖,并不能隨機更改,而是固定的,這就給一些用戶提供了方便。比如先通過租車把一輛車的密碼搞到手,然后在不鎖車的情況下還車,再然后呢?這車差不多就是自己的了。為了陰止自己這輛車被別人騎走,還專門給車上了一把自己的鎖。
針對“ofo共享單車”這種簡單的密碼鎖,甚至還有人提議共建密碼池,讓密碼鎖開同虛設。比如都是某大學的學生,當我租一輛車以后,就把自行車編號和密碼發到密碼池中,其他人租車以后也這么干。理論上,一段時間以后大部分自行車的密碼都可以在密碼池中找到,租車也就不需要花錢了。
當然,還有一種簡單直接的辦法是,直接將原來的鎖拆掉,這樣連建立密碼池的功夫都省掉了。據說還有更狠的,把“ofo共享單車”的自行車重新刷漆,這樣其他人就看不出來這輛自行車是來自于“ofo共享單車”的了。本身“ofo共享單車”的自行車就是從市場上購買的,并沒有特別之處,所以將鎖換掉、GPS拆掉、重新刷漆以后,很難分辨出來。“摩拜單車”的自行車在這方面就會好一些,因為人家是單獨設計的,不管漆成什么樣都認得出來。
2、惡意破壞
與占為已有這種心思相比,惡意破壞就有些不能理解了。
比如把車座弄壞,甚至于把自行車中軸給破壞的。坤鵬論也不太能理解,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其實想把中軸弄壞,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能驅使一個人費這么大勁去破壞一輛自行車,而且破壞以后,對你有什么好處呢?如果是競爭對手做的,坤鵬論絲毫不覺得奇怪。聯通和移動互撥網線的事情到現在還時有發生,當年外賣的地推團隊互打也很常見。可如果不是競爭對手做的,那做這個事情的人,得抱著什么樣的心態呢?
還有一種做法是破壞車號牌,沒有車號牌,租車的時候就無法給官方發送,也就無法獲取該車的解鎖密碼,這個人的心理呀。
三、“摩拜單車”的破壞更奇葩
“摩拜單車”顯然要比“ofo共享單車”質量好一些,所以拆個中軸壓力比較大,但這也阻擋不了大家破壞的熱情。最開始的時候,“摩拜單車”二維碼是貼在單車上的,很容易被撕扯掉。于是,他們安裝了塑料的保護殼,沒想到的是,有些人干脆在條形碼上噴涂黑漆,甚至用打火機將塑料殼燒化掉。同樣不幸的還有坐墊,會被人用尖銳的物品破壞,造成后來者無法使用。
這其實不算奇葩。“摩拜單車”是嚴禁把自行車帶進小區的,結果有用戶不但給帶回小區,還推回自己家中。因為無法聯系到用戶,工作人員求助警方幫助,沒想到的是,看到民警上門后,該名用戶竟直接把車從陽臺扔下去了。更有甚者,把自行車藏到河里,就為了一輛自行車,無所不用其極。因為使用費用低,很難達到報警的標的,所以很多事情處理起來都會比較麻煩。
除了遭受人不損壞以外,共享自行車本身也會有一些問題,比如無法統一調配、用戶找車難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將是共享自行車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運營者的投入,很多無法通過道德解決的問題,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的。
另外,公眾自行車這件事情,政府也花了大價錢在大力推動,特別是北京地區,今年在很多地鐵口和公交站都已經立起了租車樁,也都有配套自行車供大家租用。坤鵬論希望這個事情可以做好,畢竟方便了大家,說不定也會改變大家對于自行車的需求。
版權信息:江禮坤,的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游走了十幾年的老兵,擅長互聯網營銷,目前專注互聯網創新模式及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與轉型,歡迎各種交流與思想上的碰撞,微信:27342537。若想看作者更多文章,可以百度搜索江禮坤的博客或關注公眾微信:坤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