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坤鵬論寫了篇文章《為什么你苦窮累還賺不到錢 只因現在已是玩資本的時代》里說到,目前已進入資本致富的食利時代,要說BAT這三大公司真是趕上好時候了,都在資本時代到來之前積累了原始資金,在資本致富時代有了充足的資金,再借著投行思維到處跑馬圈地,別看現在的VC到處都是,可創業者想成功,還真繞不開BAT這三座大山。
一、很多領域都被BAT壟斷了
目前我們能數得上名的領域,基本上都有BAT在背后。
電商領域前些年還廝殺慘烈,沒幾年時間,先是蘇寧收了紅孩子,然后是阿里入股蘇寧。淘寶一直的競爭對手京東在2014年IPO之前讓騰訊也摻合了一腳,騰訊2.15億美元入股京東,拍拍被打包一起送給京東了。本來還有一線希望的一號店,被沃爾瑪折騰殘廢以后,也被京東一起消化了,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步拍拍網的后塵。至于當當?雖說是老牌電商網站,在本輪的競爭中,基本上已快被淘汰出局了,不提也罷。目前看來,電商領域里基本都已站好隊,想再從電商領域創業?難度非常大。
再看視頻網站,死掐了好幾年的優酷和土豆合并沒多久就投身阿里阿阿了,2015年10月16日阿里巴巴宣布將收購優酷土豆,一下子把兩家視頻網站都搞定了。PPS當年發展的也很猛,但后續增長乏力,2013年5月7日百度收購PPS視頻業務,并與愛奇藝進行合并。雖然現在還保留了PPS的品牌,但也得是“愛奇藝PPS”。騰訊視頻那就更不用說了,屬于騰訊的親兒子。至于搜狐視頻,在今年初的時候有傳言說騰訊準備10億投資,后來張朝陽出來辟謠了,數得上名的視頻網站,也就還剩搜狐視頻了。
搜索領域就更是這樣了,騰訊用soso和百度抗衡了幾年,發現完全不是對手,于是打包送給sogou了,老二+老三,希望能和老大抗衡一下。目前看來,效果并不好。搜索畢竟是百度的天下。雖然百度今年流牛不利,有挺多倒霉事,但短期內想撼動其市場老大的地位,基本不太可能,其他搜索也就剩個360搜索了,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有一個搜索引擎叫“中搜”?所以你肯定不會選擇在搜索領域創業吧?
游戲是騰訊重點關注的領域,在騰訊已有數據記錄的34起游戲投資并購案例中,總共花費178億人民幣,其中PC游戲領域涉及16家,移動游戲領域涉及15家,為騰訊最重視的兩個領域。騰訊投資游戲公司更偏愛海外公司,34起案例中僅有7家國內公司,可見其對游戲研發的重視。在這其中坤鵬論只說一案例,在2013年的時候騰訊投資14億美元占動視暴雪(美國)公司6%股份,后又聯合投資占股24.7%。如果不知道暴雪,那一定聽說過《魔獸世界》。對,這是暴雪公司研發的,影響了幾代人的游戲,今年《魔獸世界》電影上映,據說總票房4.12億美元,其中有2.2億美元來自中國。
還有近些年比較火的外賣行業,其實很多是從團購發展來的,比如糯米,在人人公司手里發展,2013年8月百度向人人公司旗下的糯米網戰略投資1.6億美金,以獲得約59%的股權。至于現在呢?糯米已經改名叫百度糯米了。當然,百度還有一個親兒子——百度外賣。新美大背后有騰訊和阿里巴巴,雖然現在和阿里巴巴的關系在惡化,但至少還靠著騰訊。當然,可能也正是和新美大關系不好,阿里巴巴在2015年底的時候投資餓了么12.5億美元,占股27.7%,成為第一大股東。外賣領域創業,你還有機會么?
在線旅游行業也沒逃得了BAT的圈子,去哪兒與攜程合并以后,新公司最大股東是百度,持股比例為21.6%。騰訊在2011年8400萬美元收購藝龍網16%股份。出行行業就更是如此了,滴滴之所以能在這么短時間內發展到現在的規模,騰訊和阿里巴巴功不可沒。百度沒摻合上滴滴,所以選擇了其競爭對手Uber中國。
包括最近兩年火起來的自媒體平臺,也都沒少了BAT的參與。還有像直播平臺,目前正在使勁斗,要真分出個一、二、三、四以后,BAT也不會只是站著看。
二、投行思維讓BAT發展迅速
其實大家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有投行思維的,比如騰訊,2011年之前一直是產品思維。騰訊產品思維的指導思想是,誰做的好我抄誰的,不過抄到后來發現,其實并不是什么都能抄的,比如電商就抄不過淘寶,搜索也抄不過百度,其實安全類軟件也沒抄過360。百度之前也是同樣的產品思維,李彥宏是技術出身,這并不難理解,所以百度在之前也推出過很多非常牛的產品,比如百度知道、貼吧、百科、地圖等。阿里其實也一樣,阿里巴巴培養了淘寶,淘寶培養了支付寶和天貓,然后有了螞蟻微貸、有了阿里云。
這些產品思維為各自公司積累了大量用戶和資金,也確立了公司在各自領域的領導地位,這些是能成功運用投行思維的前提和資本。
其實投行思維也不是突然有一天靈光一現的結果,而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當然,騰訊得感謝劉熾平。
投行思維的最大優勢在于擴張速度快、投資風險低。對于不差錢的BAT來說,他們沒必要去投資早期項目,當一兩個勝利者從無數先烈中脫穎而出時,他們再出手就來得及。
三、BAT的投行思維對創業者是挑戰也是機會
曾幾何時,BAT就像是擋在創業者面前的大山,曾經有不止一個人公開發表過感慨:“創業要選騰訊不做的領域”、“創業一定要選BAT看不上的領域”,對于創業者來說,這并不是危言聳聽,相反這是血淋淋的教訓。我們看到QQ現在如日中天,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的ICQ和微軟的MSN?我們在玩QQ游戲大廳的時候,可還會想起當年的聯眾?玩QQ對戰平臺時還記得當初的浩方?玩微信的時候可還會緬懷一下米聊?淘寶購物的時候還記得卓越亞馬遜?在優化百度百科的時候還會優化互動百科么?
這些已死的、將死的,都是倒在BAT下的前輩。所以他們有理由恨BAT,更有理由發出“創業一定要選BAT看不上的領域”的感慨。
不過投行思維下,創業者其實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間,因為在很多領域,BAT并不會再去模仿創業者的產品自己研發一個更牛的,而是把錢給到創業者手里,讓他們把產品做的更牛。如此看來,現在的創業者是不是會感到更幸福呢?
但現在的BAT,幾乎已經是創業路上不可回避的選擇,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后,一定要選一家站隊,單靠VC的錢已經很難支撐創業企業長遠發展,即使IPO,也逃不出BAT的圈子,京東、優酷土豆等等,無不如此。如果把創業比做高速公司,BAT就是收費站,你可以選擇不從A口出,但你至少需要選擇一個出口,否則你就出不去。所以很多創業在選擇是拿VC的錢還是拿BAT的錢時,大多都會選擇拿BAT的錢,即使BAT作為戰略投資者,要求占股比例更多。
就連滴滴,當時在選擇拿VC錢還是拿騰訊錢時,最終也是選擇了騰訊,并且通過其天使投資人發表的言論不難看出,在之后的發展中,他們對選擇拿騰訊的錢非常滿意。
有句話叫:不怕流氓不講理,就怕流氓有文化。
手里握著大量資源和大把資金的BAT,在投行思維的指導下,最怕的不是他學你,而是你沒拿他的錢。要知道,他的錢要么給你,要么給你的競爭對手。所以就像標題里說的那樣,繞不開就從了吧。
對于普通老百姓,要么你就選擇創業,要么就期待他們投出好產品,方便我們的生活吧。
不然呢?
版權信息:江禮坤,的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游走了十幾年的老兵,擅長互聯網營銷,目前專注互聯網創新模式及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與轉型,歡迎各種交流與思想上的碰撞,微信:27342537。若想看作者更多文章,可以百度搜索江禮坤的博客或關注公眾微信:坤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