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看,做農產品電商并不復雜,并且前景很好,所以眾人才趨之若鶩。覺得湊一兩個人,找幾款產品,文案+故事+創意營銷,就可以順順當當走下去,或者一炮而紅,收獲投資,名利雙收……
錯,大錯特錯!不要看現在報道的這些農產品電商現在一片風光,他們全是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有太多人倒在了發展路上,兵敗垂成,狼狽退出。
陷阱1:重情懷輕產品
“情懷風”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遍地吹,喬布斯丶馬云丶羅永浩丶雷軍……都在談情懷。這年頭,貌似不把情懷掛在嘴邊的人就不是好的創業者,是個詞“被情懷”之后,立馬就變得高大上起來。因為情懷這玩意兒可以幫助自己做很多事,并且效果比起埋頭鉆研產品丶四處找融資來得快得多。
但,有情懷沒產品,有情懷沒市場的尷尬遍地都是。產品跳票丶硬件缺失丶市場定位不明確等缺陷,使初創公司迅速死在情懷中。
宣講情懷沒有錯,但千萬別給自己挖個情懷的坑。錘子手機面市時,老羅澎湃的情懷很吸睛,但錘子手機的實際性能并不足以支撐他牛B的情懷,即使價格一降再降,也無力挽回失敗的必然結局,無非是打自己的臉而已。
沒有錘子手機之前,老羅就有相當的經濟基礎和名氣,就算沒有了錘子手機,他還可以做很多。可很多年輕人幾乎是傾家蕩產來創業。雖然這是一個講情懷的時代,但千萬不要沉溺在情懷中,不要宣揚超出你實力范圍之外的情懷,多來點實在的,做好產品和服務。
情懷之外,創業者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陷阱2:有營銷沒實質
一切營銷的基礎都是產品,任何時代都需要產品為王。
之前我們接觸一家水果電商初創企業,其創始人是傳統營銷出身,跟多家媒體都熟得很,什么品牌故事丶策劃丶推廣等更是信手拈來,他的合伙人對公眾號運營也破有一套。倆人信心滿懷地憧憬著被VC大佬包圍的場景。
不可否認,他們營銷做得真的很不錯,微店一上線就吸引了眾多當地民眾關注,但他們僅僅維持了幾個月,現在倆人已經在商量關門大吉了。因為他們會營銷丶會吆喝,但沒有找到核心產品,缺乏吆喝的資本,后期服務也跟不上。顧客收到水果之后,味道和大街上的無差不說,還有爛果壞果,單退換貨服務就夠他們吃一壺了。
會營銷是創業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否則就只能是電商中的一個笑話。曾經在微信朋友圈憑借“進萬科演講”這一噱頭紅極一時的馬佳佳,在現實中不也遭遇店鋪轉讓關門的現實。
陷阱3:會賺錢不會管錢
生鮮電商現在絕對是燒錢階段,冷鏈丶配送全部需要砸錢來玩。所以做農產品電商有一個好點子丶一個好創意,甚至有一群好的客戶,還不夠,你得懂錢啊!
會賺錢不懂財務,即使懂財務也是半瓶醋晃蕩,這是創業者的硬傷。
很多農產品電商都在玩眾籌,一些人玩得還不錯,籌到不少錢,但對于這些錢是怎么實現參與者預期的目的,你有沒有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財務報表?
融資對創業者很重要,有些創業者對于融資計劃搞得很專業:我們只做產品,融資交給第三方財務顧問公司負責就行了。
嘴上說說很簡單,但融資關系到公司的發展,怎么可能完全交給不想干的顧問公司全權負責。如果VC問到你的財務支出與收入的關系問題,問你融到錢之后怎么花,你一問三不知,直接甩手給顧問公司,他們會放心投你嗎?
創業者必須懂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因為運營處處離不開錢,你可以不必親自從事財務工作,但必須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決策人物。
陷阱4:收入模式不合理
這點其實不用多說,收入模式無非是你的公司怎么賺錢?
潛在投資者和合伙人或者員工都會問到這個問題,創業者也都會想到如何賺錢的問題,主要是收入模式要合理。
前一段和一家做有機雞蛋的人聊天,他的雞蛋據說營養價值非常高,就是價格超貴。他設計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將雞蛋放到社區店里賣而已。他說社區店與媽媽和老年人距離近,他們有購買更高營養雞蛋的需求。結果是這些他設想的潛在客戶整天都在排隊買打折的普通雞蛋,充其量買點笨雞蛋,他的高價雞蛋根本無人問津。
所以,設計盈利模式的時候不要脫離人性,同時也不用非要冒險創新,有時候模仿也是很好的開始。
陷阱5:門外漢講門外話
做一行就得愛一行,并成為行業內的專家,起碼讓行外人認為你是專家。
很多人看到現在農產品電商是個風口,便盲目跟風,絲毫不介意自己是和農產品或者電商完全不搭邊的人。門外漢創業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他們無一不是通過后期的努力學習,成為了專家級人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褚時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