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將客戶留在平臺上,除了從時間、資料和行為成本的付出上做文章,還要讓用戶把平臺當成家,在平臺上有回家一樣的歸屬感。“家”這個字所包含的意義太豐富了,安全、溫暖、理解、互助等等。但這些意義都離不開一種行為,什么行為呢?就是互動。在互動中產生安全、溫暖、理解和互助的感覺。
所以,我們要加大對平臺用戶之間互動的激勵。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平臺的互動包括同端之間的互動和異端之間的互動。同端之間的互動包括對同一個對象的評論。如對一個產品或者品牌的評論,對某個企業的一個事件的評論;相互之間的一種報團行為。如一起組織起來產生的一次商業行為,一起組織起來舉行一個針對某個企業的活動;相互之間學習分享的行為。因為同端客戶有共同的對象,所處的市場環境也相同,所以每個用戶的經驗都值得其他人學習,所以就有了學習分享的基礎;最后還有相互之間的互助和監督的行為。同一個端的用戶,需要互相幫助,同時也需要互相監督,把不符合該端的用戶清除出去。
而異端之間的互動包括什么呢?因為異端客戶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它們之間的互動就是一種溝通關系,首先提供價值的一端客戶溝通的目的就是要不斷的了解另一端客戶需要什么,而使用價值的一端客戶的溝通目的是不斷的提出自己需要什么。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表達的內涵有:一、感情。不斷的用一些互聯網手段表達對對方的感情。如贊美、抱歉和認同等;二、方式。如私信、回復、線上互動等;三、價值。圍繞產品周邊的價值產生。如買健身器材的,除了向另一端的客戶提供健身器材本身的知識外,還要提供專業的保健知識和健康飲食等相關的知識。
我們要在平臺上設計相關的激勵機制,如送積分、送獎勵等等,大力推動多方用戶的互動行為,從而增加用戶對平臺的歸屬感。下面讓我們看看開心網的是如何讓平臺的同端網絡效應和異端網絡效應起作用的:我們看看開心網的同端網絡效應是如何激發的,開心網是一個互聯網社交平臺,其中每位用戶都有自己的會員頁面,用以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括日記與照片。人們將真實的交友關系挪移到這個虛擬平臺上,建立起強大的互動生態圈,不但能與朋友們討論某部電影的心得、對時事的感想,還能建立相冊,將親朋好友開心的笑容保留下來。開心網在2008年3月初創時,僅擁有約300名種子用戶。經過短短15個月的時間,其用戶數量便激增10萬倍,達到3000萬名注冊會員。它通過照片上傳、日記發表、留言板互動等功能所產生的漣漪分享,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產生了更多的反饋。用戶看到越多的朋友的人生點滴,同一端群體——“使用者會員”——的效應就會隨著越多親朋好友的加入而增加,這就是正向的同端網絡效應。下面我們看開心網的異端網絡效應,2010年5月,開心網正式開放其平臺,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序的開發商入駐,為此平臺的會員用戶提供各種功能的使用軟件。第三方應用程序便成為開心網平臺一個新的群體端。可想而知,他們的加入是為了接觸到平臺中的8000萬注冊會員,并借此找到獲利渠道,其提供的程序內容豐富,包括各類游戲,模擬駕照考試、財經動態信息等,加強了用戶對開心網平臺的體驗和黏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正向跨端網絡效應,不同群體之間相互的吸引力。開心網開發平臺半年后,注冊用戶再增25%,月贏利1000萬人民幣。由此可見,平臺若能同時激發同端網絡效應與異端網絡效應,將能大大增加用戶的使用意愿與滿足感,進而推動贏利。
開心網最強大的網絡效應捕捉機制,正是其符合中國的國情與用戶心態的功能:“轉帖”與“觀點發表”。這看似普通的功能,卻是當初開心網成功引爆網絡效應的關鍵。用戶能夠將自創的,或是在互聯網上找到的文章轉載到自己的頁面上,并通過此機制,發布給朋友看。而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則可以對此發表新的感想、觀點。字數有限的簡潔觀點,會以標簽的形式出現在正文下方。相反,人們若不想發表新意見,也可以“投票”給他人的“觀點標簽”,表達自己的想法。到最后,這票文章會積累幾十種不同的“觀點標簽”,并以支持的人數多寡為順序進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