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唐山一期健康管理師學員
地點:河北省 - 唐山
時間:2015/8/29 0:00:00
養生亦稱攝生,即調養生息。中醫養生理法源自《黃帝內經》,是在整體觀指導下建立起來的養生的理論和法則,其內容包括人體衰老及夭壽的原因、保養生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等。
孔子早就提出“德潤身”、“仁者壽”的理論。他在《中庸》中進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他認為講道德的人,待人寬厚大度,才能心曠神怡,體貌安祥、舒泰得以長壽。有研究表明,道德修養高的人,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相對穩定,體內的酶和乙酰膽堿等活性物質分泌正常,腦中激素釋放適度,可強化神經正常活動,延緩衰老,有利于健康長壽。精足則體壯子壯。故孫思邈說:“求子之法,男子貴在清心寡欲以養其精,女子應平心定志以養其血。”如何治未病--未病先防最重要,定期體檢很重要,健康管理是常道,調理治療少不了。
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知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靈樞·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