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民,于建民講師,于建民聯系方式,于建民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企業運營專家 資深營銷管理專家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于建民:小米手機,輸大了!華為一個“孩子”就把它打倒了!
    2016-01-20 2352

    小米手機輸大了!

    華為一個“孩子”就把它打倒了!

        今年天貓雙十一,華為手機出戰的只是家族中的一個“小孩子”,20131216日才獨立運作的榮耀,但就這一個“小孩子”,卻在今年的雙十一上,實現手機銷售額上達到小米的1.5倍,遠遠超越小米。

        ︳今年天貓雙十一

        榮耀超越小米成為手機品類銷售額冠軍

          2015年盛大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落下帷幕,各項冠軍都已花落,姑且拋開其中的刷單貓膩不說,雖然最后在單店業績上小米比華為領先那么一點,但是在手機品類上,小米手機已經輸了,銷售額已經被華為大幅甩開,而且是被華為手機家族的一個孩子給打倒了。

       此次雙十一活動中,在手機品類中,榮耀手機的銷售額領先小米近4億,領先幅度超過50%

        據阿里巴巴統計數據顯示,榮耀手機天貓銷售額為11.23億元,共售出93.72外臺,客單價1200元左右;小米天貓銷售額約12億元,但是其中手機僅占7.4億元,共售出103萬臺,客單價為718元。

       

        華為手機一個“小孩子”就把小米手機打倒了

        ——短短2年時間就從相差50倍,到飛速成為致命對手

        榮耀手機,在華為的手機家族中,算是出現比較晚的,201312月才開始獨立運作,作為專門的互聯網品牌,來針對小米對打。

        在榮耀剛獨立運作的時候,2013銷售額只有1億美元,與2013年已經風頭正旺,已經在業內呼風喚雨的小米相比(當年稅前業績已經326億元,稅后業績260億),相差太遠,兩者至少有著50倍的差距,但是才短短2年時間(20142015兩年)這個華為手機家族的“小孩子”就開始成為小米手機的重要對手、并慢慢開始把它打敗了!

        2年時間,榮耀銷售額從最初的1億美元、到20億美元、接近60億美元的業績,實現著跨越式的飆升增長速度,轉眼間,已經成為小米致命的對手!并且開始把小米擠下去。

        ︳小米忙活了半天,那么多品類

        但是雙十一與榮耀的差距,不到去年的十分之一

        兩年雙十一,差距已從6億變成6千萬明年或被全面超越!

        2014年,華為第一次參加雙十一,全網成績是10.6億(包括多個電商平臺的銷量),而小米天貓平臺僅天貓平臺銷量就達15.6億,如果單論天貓平臺對比,兩者銷售差距或將達6億。

        而今年天貓雙十一,華為第二次參加雙十一,華為天貓單店銷售已達11.93億,而小米則出現了下滑20%下滑,達到12.54億(以往每年高速增長的數字 2013年單店銷售5.1 2014年單店銷售15.6億,到了2015年,不僅沒有像2014年那樣翻倍增長,相反出現了20%的下滑,達到12.54億),兩者差距只有6千萬。

        是的,小米不止有手機,還有別的,都在做大百貨了,各種品類都在做了,但是可是,這么多大百貨,這么多品類,總銷售額不但沒有上升,還在下降,兩者之間的差距只有6千萬,從去年的6個億變到今年的6千萬。

        一年時間,差距從6億變成6千萬,意味著明年很可能被輕松的全面超越!

        ︳這個“小孩子”還有很多兄姐妹 小米怎么追趕?

        華為手機家族除了互聯往品牌榮耀之外,還有很多兄弟姐妹。

        還有高大上的P系列、Mate系列,一個針對中端及中高端,另一個針對高端,這兩年,無論口碑,還是銷量都在不斷走高,正逐漸走入佳境!

        其中,P系列也是越來越猛的一個系列,P6銷售400多萬,P7750萬臺,今年上市的P8再度火熱,不到半年已經超過400萬部,極有可能超過1千萬部。

        Mate系列,Mate7一炮而紅,這個上市時3000-4000價位的已經賣了650萬臺了,一款Mate7銷售額,差不多相當于3千多萬部紅米的銷售額。

        而同時針對年輕人的麥芒系列、G系列今年也都獲得了不俗的反響,口碑和銷量都在大幅上漲。

        華為的一個孩子就要把小米手機打敗了,還有這么多牛叉的兄弟姐妹,小米要怎么追趕?

        ︳榮耀——這個華為手機家族的小孩子,是這么成長的!

        第一年 2014銷售額從1億美元到20億美元

        榮耀品牌20131216日開始獨立運作,獨立的第一年2014年榮耀銷量在2000萬部左右,營收超20億美元,一年時間實現了從1億美元到20億美元的倍增。

        第二年 2015年從20億到接近60億美元

        而在獨立后的第二年,榮耀用10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原計劃的 50億美元(約317億人民幣)的銷售額目標。預計全年銷售會達到60億美元(約380億人民幣)。

        明年— 2016年計劃 100億美元

         2016年度業績目標是100億美元,一旦實現,華為在手機領域憑借單一子品牌即可擊敗小米手機。

        這一切都在印證華為余承東不久前說過的話:小米從來都不是華為的競爭對手,僅榮耀品牌就會超越小米。

        與華為手機家族高歌猛進相對的是,小米的手機業務卻走著下坡路。

        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小米手機出現季度環比下降,而到了2015年上半年銷量,再次出現環比下滑,上半年銷量3470萬部低于2014年下半年銷量3500萬部。

        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更是出現了同比下滑,而今年天貓雙十一,小米的天貓銷售額與去年相比又是下滑了20%,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為的銷售額則上升超過30%

        這些都在體現,一個越來越無法爭辯的事實:華為手機家族已經成為無可爭辯的中國手機領軍企業,兩者之間的差距正越來越大!

        而且,小米手機明年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小米公司真的該做些工作了!

        以下是我們之前的一篇文章!小米真的該注意了!

    《小米的危機時刻——五大危機要面對》

    作者:于建民

        2015年,無論是中國手機,還是小米都將進入新的發展格局中,而未來,小米還將面臨哪些危機?

        ▎第一個危機

        中國手機陣營格局的改變

        ——如不加強,小米在第二陣營的位置,還會遭遇問題

        商場如戰場,市場格局總在動態變化,幾大陣營的實力總在動態轉換,有增有減,也有長期屹立不倒的,甚至優勢持續擴大的。

        2014—2015年,中國的手機陣營也在發生著這樣的變化

        2014年的手機陣營

        

        這里面需要解釋的是第二陣營的TCL,雖然它的銷售在2014年超過7000萬部,但是主要靠海外市場,運營商渠道為主,在運作能力上,與華為和小米相差太大,把它歸入到了第二陣營。

        2015年的手機陣營
         

        在2015年,與2014年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

        1)華為一騎絕塵,將成為第一個年銷售突破1億部的手機品牌,甚至可能邁向1.1億部

        2)小米因為銷售增長放緩,進入第二陣營,當然小米相對第二陣營的其它企業還是又領先優勢,至少短期內它還是銷量上僅次于華為的手機公司。

        3)ViVO和OPPO將會成為小米新增加的危險對手

        2015年,ViVO和OPPO的銷手機售額都將超過小米 甚至僅OPPO的銷售額就達小米1.5倍

        在華為超越小米,將小米甩開之后,ViVO和OPPO將會是對小米而言新增加的危險對手。雖然ViVO和OPPO是相對低調的兩個對手,但是卻是實力非常強勁的對手。

        在第二陣營中,聯想、TCL、中興的銷量主力都在運營商渠道(且TCL主做海外的運營商渠道,中興也有一定比例在海外運營商市場),社會渠道的影響力還沒有達到較強的影響力,運營商渠道銷售的手機還有個特點,就是單價低,利潤低。

        與聯想、中興、TCL所不同,ViVO和OPPO的主陣地在中國市場,而且主做社會渠道,而且有很高的影響力,產品和營銷都做的非常到位,特別注重產品,是國產手機里僅有的和華為一樣成功突破3000元價位、而且賣的非常好的手機,年增長率高于小米,在2015年幾乎都實現了100%的增長速度,它們在2015年都會突破5000萬部,而他們的產品均價達到小米兩倍以上,意味著它們的手機銷售額在2015年都會超越小米更甚至OPPO銷售額達到小米將會達到小米的1.5倍以上。意味著按照手機銷售額排名,小米已經排到第四位了

        而如果2016年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將會在2015年銷售額超過小米之后,再次實現銷量也超越小米,各自的銷售額都將會和2015年的華為一樣,超過小米的2倍。

        4)魅族增長速度較猛,直接從第五陣營跨到了第三陣營

        2014年魅族開始調整發展策略之后,整體上進入了井噴式的發展,2014年的銷量比2013年實現了翻倍,達到了五百多萬部,而2015年再次實現大跨越發展,不僅成功跨越千萬部,而且進入到2千萬部左右,實現了從第五陣營到第三陣營的跨越。

        魅族的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在2016年還會有增長,但是增速必然沒有以前那么快,前面還有幾座大山級的對手,不過相對過去而言,它在2014年的覺醒、改變,對于魅族發展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今年天貓雙十一中,魅族手機的攻勢也很兇猛,未來隨著基數越來越大,它對小米構成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在切割者小米的市場

        5)洗牌在進行,2014年曾經出現的一些小品牌,消失了

        洗牌是永恒的的動作,眾多小品牌會倒下,如100+手機、大可樂手機等,這個行業還會有新的進入,同時也會有被淘汰的。

        可以說手機行業的形式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從不足百萬部、到百萬部、5百萬部、千萬部級、2000—3000萬部級、5000萬部左右、億部級,都是不同的臺階,針對企業而言是一個又一個的發展目標。

        換機潮紅利收尾競爭更加激烈小米不得不面臨嚴峻挑戰

        過去因為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換機潮”出現的龐大機會,加上昔日老大諾基亞(僅中國市場銷售就能超過1億部)、摩托羅大、黑莓等傳統大佬因為被蘋果干掉,而空出了巨大市場,中國手機在過去幾年享受這一紅利,特別是小米快速反應最早享受了這一紅利。但是隨著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換機潮”到了尾聲,以及空余市場被大家搶占的差不多,市場將進入慘烈的零和競爭——“你多我少”的競爭階段,競爭更加激烈,市場集中度更加明顯,缺乏實力的小品牌,將很容易被淘汰。

        未來小米和所有對手一樣,將要面臨一個更加殘酷的競爭,特別是競爭對手已經與幾年前的情況大不同,這些已不再是2年前的狀況,都在切割著小米的發展空間。例如華為這樣的強勁對手已經在PK中勝出,且遠遠甩開,而后面ViVO、OPPO這樣的對手也在快速發展,對小米形成第二波沖擊。這是小米需要面對的。

        ▎第二個危機

        傳播推廣的不利

        ——媒體紅利減少,失去大量廣告傳播價值

        在過去幾年發展中,小米享受了媒體傳播的紅利,這些傳播紅利帶來的廣告傳播價值將很在像過去一樣獲得、享受。

        一方面 媒體正面傳播紅利將會減少,失去大量的廣告傳播價值

        媒體總是喜歡關注焦點,關注“新”、“熱門”的企業和人,在過去幾年里小米的一舉一動,都引發了媒體的報道,以及一些企業的熱捧,而小米內部人士也一直在為積極上頭條而努力,不停的制造著各種新聞。

        可以說在2012-2014年,國內沒有一個企業像小米這樣被媒體大面積的報道、甚至用狂轟濫炸來形容都不過分,這些媒體的傳播,無疑帶給了小米眾多的傳播紅利,帶去了價值不菲的廣告傳播價值,讓眾多人知道了小米,也為小米的銷售形成了有利的促進,因為很多人正是因為這些報道知道小米、關注小米,進而購買小米。

        而今天,當小米開始轉折后,不再是媒體的寵兒,媒體將會關注新的焦點,不在會像過去一樣享受傳播紅利,而這些媒體報道的廣告傳播價值自然也無法獲得。

        另一方面 負面效應將會出現,

        同時,在小米不再是媒體寵兒的時候,它不再是熱捧的焦點,而媒體的報道內容,也會因它的變化而變化,,在過去媒體會報道它的奇跡,而業績轉折之后,增速下滑、乃至于業績下滑都會成為媒體報道內容,這樣的內容對于產品而言,無疑成為負面效應,

        這其中,小米將會為過去過于高調的傳播買單,自己過去把自己抬的過高,為了上頭條導致關注度過高,把自己架在火上,當下滑的時候,媒體自然也不會放過報道,誰讓曾經是焦點呢。更甚至小米為了上頭條而產生的一些過于夸大傳播(例如小米電視將淘寶渠道的成績改成全渠道的成績進行傳播,成了業內笑話,以及每年報業績時拿稅前收入和稅后收入的格力作對比,進行數字誤導等)所引發的負面效應都會逐漸發酵。

        在大眾消費者中,有不小的比例是觀望式消費,在他們中,媒體的報道將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諾基亞、HTC不斷下滑的新聞,都曾對其銷售產生過不利影響,這些小米也會面臨。

        ▎第三個危機

        消費者認可度降低

        消費者認可度下降,這也是小米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畢竟在2015年中國智能機整體增速大幅下滑的時候,華為、ViVO、OPPO都仍在發生著高速增長,而小米的增速與他們相比、所差懸殊。

        最初,小米以性價比脫穎而出,以及開始時作為熱點的光環效應,獲得了一個不錯的占位和認可度,但是隨著競爭對手的逐漸強大,不斷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無論產品的競爭力,還是發展的速度、關注的熱點上,都取代了小米昔日的地位,這種認可度下降直接影響了銷量。

        這一切的結果,就是如我們上面所說,在2014年第四季度出現了環比下降,2015年的上半年再次出現環比下降,增速大幅下滑,而2015年第三季度,相比去年不僅沒有高速增長,更是出現了下滑。

        在這背后,既反映了爭者崛起的原因,也反映了消費者對小米認可度的大幅下滑。

        小米公關的水準要跟上企業發展的水準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小米公司公關的水準要跟上企業發展的水準,為了上頭條的文字游戲、偷換概念等,這些在小米的早期,作為一個新公司要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無可厚非,但是到了今天這樣一個規模,應該對一些行為進行調整。但很可惜,小米的某些公關現在處在一個暴發戶的水準上。

        最近幾日,在爆出華為手機銷售上遠遠甩開小米時,小米公關負責人竟在微博上發表“華為手機都賣到非洲去了”這樣的言論,作為一個公關部負責人發表水準的微博,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雖說作為公關負責人,維護自己公司形象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負責人可以大街上做個調研,就知道現在華為在中國市場的普及程度和影響力有多高,華為手機的高速增長,以及普及,這些事實是中國消費者熟知的,作為消費者,自己身邊這兩年華為手機的使用率有多高,以及增加有多快,都是很直接體會到的,看到這樣一個言論,確實讓人大跌眼鏡,對于消費者而言,只能對企業負責人減分,對企業和其產品的印象減分,都在拉低企業的形象也無疑會導致認可度下降。

        “認輸不等于認慫”,正視問題,改進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形象,如共同開拓中國的手機事業,提升中國手機的競爭力,如同當年王老吉與加多寶不停地的PK,不如樹立與加多寶共同開拓中國涼茶的形象,更受消費者歡迎,否則不斷地把自己推向消費者對立面,導致的結果就是形象受損、降低消費者的認可度。

        (而今年天貓雙十一中,小米再度爆出的刷單問題,更提醒這家企業,要注重企業形象了!否則會引發沖擊,幾個月前“換屏門”所引發的問題就是例子,這些都提醒小米要注意了!)

        上面說的這三個危機,都是外部危機,不過,無論是外部競爭對手的變化、媒體關注的變化,還是消費者認可度的變化,都是值得小米和警惕的。

        ▎第四個危機

        內部員工心態

       當企業的發展出現變化時,也會影響內部員工心態的變化。

        一方面,當高增長變為低增長,甚至下滑之時,員工的信心發生變化,是否接受這種變化,猶如過去一直高歌猛進的打勝仗,突然開始遇到強力阻擊之后,士氣必然會受影響。

        同樣,當習慣了過去高增長,面對這種變化是,必然會有對于信心的沖擊,心態上如何進行調整,也是重要問題。

        另一方面,過去高速增長時,被掩蓋的很多問題,也會變得突出和明顯。在高速增長時,企業過去一些內部問題,會在業績增長時,被成績所掩蓋,一旦業績出現變化時,這些問題就會凸顯出來,這是很多公司都會遇到的情況,發展好的時候一切都好、都OK,一旦出現問題了,就一些矛盾顯現出來。

        些都是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必須在心態上上行一個適應和調整,重新激發戰斗力

        ▎第五個危機

        業務發展受影響

        1)影響其他業務推進

        2015年初,雷軍拋出了好市多概念,會員消費的模式,而小米業投資了眾多領域,通過手機來構建小米的會員,然后形成鏈式消費。

        但是這些投資的領域,目前,與預期還有一段距離。

        雖然在局部上出現了一些亮點,如小米的手環和插座,銷售數量上不錯,但是這兩個產品后者空間有限,前者價格低,對小米業績增長的大盤實際貢獻值不高。

        而小米主力進攻的小米電視,雖然小米的營銷依舊犀利,但因為沒有遇到手機行業此前面臨的“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良好天時”,而且國內競爭對手不乏強手,導致小米沒能復制在手機行業奇跡。

        此外,小米的一些其他投資,比如凈水器,在中國還處于一個早期、需要教育的市場,這個行業發展20多年了,還是處于外熱內冷的狀況,都很看好,但消費意識還有待提高,還需要培育的市場

        …………………

        無論這些領域發展怎樣,都要面對一個事實,這些延伸消費都依托于手機所產生的消費者,目前投資的領域還沒有出現達到手機高度的產品,不能承載起第二個引流大單品的效果。

        所謂的學習好市多模式(雖然現在好像已經不再提、不再講這個故事了,已經變成學習索尼的新國貨了,變的太快),仍然需要一個核心主力單品構建起會員的基礎、基石,才能形成其它的延伸消費,但是如果主力被攻擊,這些還沒有獨立,形成較強自我供血的延伸產品無疑將受到沖擊。

        2)主力受打擊側翼何能安全?

        商場猶如戰場,在戰場中,主力部隊受到攻擊,特別是致命的攻擊,對側翼部隊的影響往往是致命的,在商場上也如此。

        正如阿里的電商、騰訊的QQ和微信、百度的搜素,這都是命根子的基礎業務,正是這些業務在領域內的近乎壟斷地位構成了他們業內的地位以及超強盈利,并支撐起了他們其它領域的投資和探索,如果他們這些業務受到沖擊,無疑是致命的,遠超過對他們其它投資的沖擊,構成的傷害可謂傷筋動骨。

        而對于小米,同樣如此,在小米的所有業務中,小米手機是主力,如果不能在這個主力業務上構建起強大的地位,其它圍繞在主力業務上搭建的其它業務都是不穩的。

        一個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索尼,索尼當年是比較早開始構建生態、打造生態的,當時它無論硬件產品,還是軟件內容都具備條件,索尼的隨身聽、電視、游戲機、影業等等,從上到下,都具備了,于是索尼也開始打造生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它的主力硬件,無論手機還是電視,都失去了曾經引領風潮的影響力,如索尼的隨身聽是影響一時的產品,但當時索尼的CEO不再重視硬件入口的價值,導致索尼的手機和電視都失去了影響力,而結局就是,這些年索尼一直在虧損與如何扭虧中掙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謂寄托于主力業務之上的延伸業務,與主力業務的關系,就如皮與毛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如何能夠保全!

        這個例子,同樣值得小米警惕!

        (例如:今年的2015年天貓雙十一,小米雖然已經推出了很多品類參加活動,但結果卻是整體銷售額沒有上漲,反而出現了下滑20%,這是值得小米深思的)

        ▎實際上 所有的危機問題

        都在于心態、形象和產品

        無論外部的危機,還是內部的危機,小米所能調整的都要從內部著手進行調整,從員工的心態、形象和產品上進行調整。

        一、心態上,適應企業的“新常態”

        如同我們的經濟進入一個新常態一樣,企業也會不斷進入新的階段。

        此刻的小米,正逐漸進入一個新常態,因為市場環境和競爭對手都已發生變化,不再是它剛進入手機行業的那個狀態,企業要學會適應,從心態上進行調整,必須要明白:企業不可能永遠高速增長,競爭對手也不可能永遠都是過去的狀態,要正視對手的變化,而不是通過否認來掩蓋事實、最終欺騙的只有自己。

        企業,要客觀的看待變化、看待競爭對手,去調整,強化、提升自己的不足之處,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企業要學會適應變化、擁抱變化,并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市場就是如此,競爭者和領先者不斷上演座次的輪回。

        二、形象上重塑,不一定非要撕逼才能生存、發展

        在形象上,小米應該改變其最初發家的一些模式,如我們前面所說,在早期,作為新銳,通過一些上頭條等方式來實現自己被媒體報道、獲得傳播紅利、認知紅利,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劍走偏鋒、乃至于過火,無可厚非。

        但是在今天,小米已經在業內獲得了較高的地位,這種早期的暴發戶的形象推廣方式,已不適合今天,企業不一定非要通過撕逼才能生存、發展。撕逼從另一個角度所體現的是企業自身缺乏產品亮點,只能通過撕對方來構建亮點,吸引點。而這種撕逼還會對企業銷售構成影響。

        一方面,撕逼宣傳能獲得一部分用戶,同時也會失去一部分中高端用戶。

        小米在中高端市場的進攻實力,除了產品的不足以外,也和形象塑造有關,每次產品發布會以與蘋果PK來宣傳“品質上和蘋果一樣、價格上卻比蘋果優惠”對一部分收入者,確實能迎合他們的心理,精神上滿足他們,獲得了一部分客戶,但事實是,每個拿著產品與蘋果相比,都在說明一個事實,蘋果產品是業內標桿,試圖通過與他PK來提升產品價值,實際上反饋的是蘋果產品高價值,這種對比,也讓另一部分用戶反感,“畢竟兩個產品的差距在那,非要說,沒差距、價格更優惠”,結果就是失去了這部分客戶。

        與其這樣,不如通過提升產品的品質,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溢價,華為的高端市場成功突圍,靠的不是撕逼,而是產品Mate7確實出眾,產品是最好的廣告。

        (有意思的是,關于撕逼這點上現在羅永浩在錘子手機上倒是在改進了,而且居然為自己以前說過的話道歉,為自己過去的一些言論公開道歉,這點上曾經撕逼最激烈、四處開炮的羅永浩,居然某些方面比小米做的還要到位)

        另一方面 夸大傳播能獲得一部分用戶,同樣也會失去一部分用戶

        小米在傳播中,有時在數字上存在一些偷換概念,比如今年5月份爆出的小米將淘寶網絡銷售電視數據排名,偷換概念放大變成全渠道銷售排名,宣稱是第一,而事實是與真正的老大海信電視相差甚遠,連七分之一都不到,成了業內笑話。

        再如9月份爆出的換屏門事件,也無異于玩火的行為,做這樣一個級別的企業,媒體關注的焦點,玩出這樣的事件,無疑非常危險。

        正是因為眾多大企業的因一些危機而出現困境的問題,才引發了商界對危機公關的重視,而企業更不要主動給自己制造麻煩、制造危機。

        有時,一些夸大的數據傳播,確實能滿足一些人的期望,但是同樣如果被消費者看明白后,感受到受欺騙的感覺,而后不再相信企業,而失去一部分客戶。

        今天的小米,已不再是那個初入手機行業的新銳,而是手機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一舉一動都稱為焦點,某種程度也是行業的榜樣,大家都在看著你怎么做,而不要用一些行為給自己制造麻煩,應該以更好、更開放的形象面對消費者。同時將更大的精力專注的投入到產品上。

        三、產品上,這是重中之重,要加強和給力

        說到底,要改變著一切,小米需要拿出好的業績,而對于此時小米而言,在營銷的其它幾個方面還是很強,如營銷的傳播推廣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是在產品上,這個一切的重中之重中,需要加強和給力。

        小米一開始的成功突圍,靠的就是產品的性價比,在當時具備極強的競爭力。而現在面對新的形勢,同樣需要注重這點。

        在市場與競爭對手的PK中,消費者會因為你產品給你、對手不給力,而選擇你,同樣也會因為你產品不給力,而對手給力、或者對手更給力,而放棄你,選擇競爭對手!

          要知道,消費者永遠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永遠都在選擇更好的產品,面對眾多競品的競爭,你必須給出一個足夠吸引力的理由,你比競爭對手更好、更合適,而且拿你的產品證明。

          特別在今天,商業正在進入消費者主權的時代,消費者比過去更理智、更加理性,特別對于體驗感比較強的產品,他們可以很明顯的感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這個時候,就需要你拿出更強的產品力贏得消費者、贏得競爭!

        正如小米的勁敵華為在2014、2015年連續實現高歌猛進式的增長,就是在營銷推廣能力大幅提升之后,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發力,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產品,獲得良好的市場認可,形成對比的是,小米卻相差甚大。而華為成功崛起的地方,也是小米需要注重和提升的地方!

        ▎商業的本質還是產品 服務和品牌

        商業的本質還是產品、服務和品牌。

        現在都在提的粉絲營銷,這個概念本身發跡于娛樂行業,而在娛樂商業、擁有眾多粉絲的魅力明星,同樣要拿作品說話,如果連續推出的作品都不理想,也會出現人氣下滑、品牌貶值、被市場和消費者冷落,乃至于退出娛樂圈。那么多曾紅極一時的明星,都是因為沒有后續有力的作品而被遺忘。而如果能夠連續推出大受歡迎的作品,那么本人的身價和品牌價值都在大幅上升,成為長久屹立不倒的巨星,

        對于企業同樣如此,你最終仍需拿出給力的產品和服務,當然營銷推廣同樣重要,但是在今天,營銷推廣手法都已經被對手運用的情況下,你能和競爭對手進行終極PK,還是要靠產品、靠產品說話。那些流傳穿越時間的老字號企業,靠的就是產品力和品牌力,穿越時光、依然存在,就和那些長久屹立不倒的巨星一樣。

        這是所有企業都要注重的!

        客觀說,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小米作為一個IT行業闖入手機行業的新人,敏銳的把握了難得的天時——功能機向智能機的“換機潮”,并對過去營銷推廣手法進行了整合(喬布斯的蘋果發布會、媒體炒作、魅族的論壇、阿里馬云的新聞營銷)勝出當時的同行很多身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創造了中國手機業的一個傳奇,這是無論怎樣都不能否定的業績,確實成績不俗!

        但是市場風云變幻,競爭對手在變幻,而小米的一些短板開始顯現,主要是產品力的短板,小米的營銷推廣在業內還是領先的,但是在產品力上確實存在不足,于是與綜合實力更強的華為(產品力、營銷力、品牌力等綜合實力都比較強)相比,就明顯處于下風,而被后者超越,當然小米目前相對其它企業還有短期優勢,但長期競爭就比較麻煩,畢竟現在除了華為以外,ViVO和OPPO也馬上要實現超越了。

        遇到問題不是最麻煩的,遇到問題卻不改變、不正視,是最麻煩的!

        商業終究是綜合實力的競爭,產品力、營銷力、品牌力的綜合實力的PK,而不是其中某項,是系統優勢的PK,只有綜合實力強的,才注定是市場的大贏家!   

        作者:于建民——《中國營銷成功寶典·科學策略營銷》(修訂版)作者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制服丝袜一区在线|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本免费电影一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三级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 少妇一夜三次一区二区|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天堂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色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99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站|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欧美|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在线|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