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銷成功寶典·科學策略營銷》(修訂版)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中國營銷三十年
第二節 競爭逐漸激烈從神話到爭霸再到后神話時代
1991—1995年
——神話時代 營銷進入飛速發展期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市場經濟概念逐步被大眾認可,商界精英也逐漸贏得大眾的追捧。此時,市場競爭已經呈現,中國營銷也進入飛速發展階段。
這個時期,仍是一個大量機會存在的時期:
1、第二批新的企業又完成了原始積累、逐步興起
如:國美、蘇寧等未來影響中國營銷的家電連鎖賣場在此時完成了原始積累;中國未來的羽絨服老大—-波司登已經完成原始積累,并開始涉入羽絨服行業。
2、已經成長起來的第一批企業進入規模化發展的第二階段,抓住大多數行業仍存在黃金機會這一難得機遇,嘗試多元化擴張。
如:海爾、TCL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功。但此后,由于中國市場的逐步成熟,已經很難再有當年這樣的機會、這樣的環境和條件,這也是后來很多企業嘗試多元化(包括很多早期多元成功的企業)遭受失敗的原因之一。
3、眾多商界神話不斷涌現。
如:巨人集團迅速崛起,不僅成為中國電腦行業的領軍企業,并迅速進入瘋狂擴張階段;
太陽神創造了13個億的銷售業績和高達63%保健品行業市場份額的驚人“神話”,成為中國保健品行業的第一代霸主。
4、不少行業仍處于醞釀階段
如: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還處于醞釀階段,特別是1993、1994年的海南房地產泡沫讓一時的喧囂短時間內又歸于了平靜。
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營銷終于掀開了新的一頁:
“點子大王”、“公關策劃”等紛紛登場、各顯神通,特別是“公關策劃”風靡一時,“鄭州亞細亞商場”、“百龍礦泉壺大戰”等都曾轟動商界。
中國營銷人逐漸意識到廣告這一重要營銷利器的威力,“廣告大戰”的序幕正悄悄拉開。
史玉柱策動三大戰役,短時間內在全國多個媒體投放了30個新產品的廣告,第一個星期就在全國砸了5000萬廣告費(當時的5000萬比現在的5個億還值錢),一時間轟動全國。
但當時的廣告除黑芝麻糊等少數水準上乘外,大多數廣告水準都欠缺,可在那樣一個廣告極少的年代,幾乎任何一個投放廣告的產品(品種)都能瘋狂賣貨。
中央電視臺的“廣而告之”、“榜上有名”等開始突起。同時,在1994年,出掌中央電視臺廣告信息部的女強人譚希松使出了一個絕招,把中央電視臺的黃金段位拿出來,進行全國招標,并且給投標金額最高的企業準備了一頂金光四射的桂冠——“標王”,未來一直備受關注的“標王”時代就此開始。
1996—2000年
——爭霸開始時代 競爭白熱化
1996—2000年,中國市場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一大批外企、外資開始重視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外企涌入中國市場。于是,一方面是海水,存在大量的市場機會;另一邊是火焰,本土企業之間、以及本土企業與外企之間展開了大規模的激烈交火。
1、淘汰時代
中國市場環境急劇變化,一大批無法跟上形勢、或盲目擴張的的企業被逐步淘汰,例如巨人、三株、太陽神、愛多、亞細亞等一個個神話在短時間內誕生,又在短期內破滅。
2、洗牌時代
在很多行業出現了大洗牌,一大批實力弱的企業紛紛落馬。
3、行業巨頭來臨
伴隨行業大洗牌,巨頭企業開始出現,一批發展穩健的企業開始瘋狂的跑馬圈地,兼并重組,逐步形成行業巨頭。
如:
家電行業的海爾、格力、TCL、海信等逐步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
青啤、燕京、華潤等啤酒業巨頭三分天下;
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賣場也走出各自根據地,向全國進行擴張。而與他們同時代的大中電器由于錯過這一機會,沒有及時走出,從而加劇了與他們的差距,只能固守京城。
4、國際化時代
中國市場迎來國際化時代,一方面是大量外企洶涌涌入,另一方面是中國企業(海爾、TCL等)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尋找新的增長點。
5、一些新興的行業在風雨中醞釀、成長
(1)房地產業: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在度過1998年金融危機后,悄悄走向了成熟。
(2)互聯網行業: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起步可以說幾乎與世界同步,也同樣接受了國際互聯網行業的泡沫風波——在一片期待的鮮花后,又集體陷入了“滑鐵盧”。由于一直沒有找到盈利模式,一大批燒錢的網絡公司在“98金融風暴”中應聲倒下。
(3)汽車業:
中國本土汽車產業開始了醞釀,如:奇瑞的核心團隊已經組成。
伴隨中國市場的大洗牌,中國營銷也在風雨中逐步走向成熟,公關大師們開始漸隱江湖,而價格大戰、廣告大戰、終端大戰等更加成熟的營銷大戰相繼展開。
如:
價格大戰:
1996年,為應對國際巨頭,本土家電企業代表長虹掀起價格大戰,康佳、TCL、長城、熊貓、創維等國內品牌紛紛降價,成功奪回市場,同時也宣告著中國市場進入慘烈階段。
廣告大戰:
以央視一年一度的標王神話為代表,眾多企業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
這一階段,中國的市場對營銷的要求已經不斷提高,企業不僅要懂得去做營銷,而且要做好,特別是一大批倒下的著名企業引起了不少營銷人的反思!
2001—2003年
——后神話時代 最后的絢爛歲月
這個階段,除少數市場外,中國的多數行業已經比較成熟,并且巨頭已經形成,本土企業之間、以及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之間競爭極度加劇,市場機會已經少了很多。
1、很多成熟行業開始出現困境
很多傳統行業由于行業比較成熟、競爭激烈等多種因素,增長乏力。
如:家電行業先后發生了VCD大戰、彩電大戰、微波爐大戰、空調大戰等,逐漸進入微利時代。
2、少數經過醞釀和陣痛的行業表現搶眼
一些行業經過醞釀和陣痛,終于迎來了新的飛躍。
(1)互聯網行業:
互聯網行業經過陣痛,終于開始騰飛。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當選2003年《福布斯》評選的中國首富。
(2)手機行業:
通訊行業手機的突然興起,為很多為利潤發愁的家電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例如:手機對TCL集團的利潤貢獻一度超過50%。
(3)本土汽車產業:
經過多年的蟄伏和努力,本土民族品牌汽車產業開始發力,并且取得不俗業績。
如:奇瑞轎車,在2001年全年銷售2.8萬輛,銷售額達20多億元,2003年全年銷售汽車90367輛,銷售額超過80億元。
這一成績讓眾多企業側目,而汽車行業的暴利更是讓他們羨慕不已,于是很快掀起了大批來自冰箱、洗衣機、空調、手機、電池乃至化工、煙草、釀酒等行業的門外漢們大舉介入汽車行業的盛況。
(4)房地產業:
房地產在多個城市迅速升溫,開始年年當選中國最暴利行業?!?/p>
3、只要營銷有創新,奇跡仍不斷出現
經過調整后的史玉柱重出江湖,再創營銷神話。
2001年,曾經的經濟風云人物和中國最大的失敗者史玉柱重新出現在媒體前,通過對以往營銷手法的總結和創新,他再次成功打造了保健品行業繼三株后的又一奇跡——腦白金神話。截至2006年,腦白金銷售近80億元,憑借此番成功他不僅成功還掉2億多巨額債務,并成功重新躋身中國富豪行列。
與腦白金同樣驚人的還有中國的乳業神話——蒙牛,一個初創企業四年躋身中國乳業四強、六年成為乳業霸主,不能不讓人驚嘆。
他們的成功證明:只要有創新,商業神話依舊會發生。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市場逐漸步入了成熟,“整合傳播”、“定位”等各種營銷理論相繼引入中國,“廣告大戰”、“終端大戰”、“渠道大戰”等各種營銷手法逐漸被競爭者熟練運用,行業競爭激烈程度再度加劇。
從腦白金、蒙牛等企業的成功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要努力創新,很多商業奇跡還是可以再次創造,甚至包括一些傳統行業。
本文選自于建民老師所著——《中國營銷成功寶典·科學策略營銷》(修訂版)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中國營銷三十年》系列(中)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