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正文,郝正文講師,郝正文聯系方式,郝正文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金融業保險業 高管層資深講師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郝正文:工作的生命價值解析(不工作,生命會枯死!) 
    2016-01-20 6882
    【注:在這里,工作是指在家庭以外的地方提供自己的勞動,以換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換來的東西如薪水、所有權、分紅、股份等等。所以,這里的工作包含了一切打工、創業、投資入股類的工作形式,也包含了一切職業、事業及腦力、體力勞動之分】

    時下剛進入十一月,正值大中專畢業生求職、各大企事業單位集中招聘的旺季!新崗位,從企業機構的角度來看:意味著新鮮的生機與活力!新工作,對于大學生來說,則是一個新的生命歷程的開始!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由學生到走上工作崗位則意味著生命力的傳承真正完成!由此,招聘新人,找工作,就變得牽動億萬人的心!如果說,單位空缺的工作崗位是固定的,對求職者卻是活生生的,對大學生而言,更為嚴峻的是:社會上還有大量的往界畢業生待崗、還有無數的人正準備跳槽、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在找工作或一直沒有找到工作,當然,還有無數無數的人倦怠了工作,正想永遠永遠地辭去工作、遠離職場、遠離人群、遠離爭斗……

    工作如此讓人歡喜讓人憂!工作到底是什么呢?人們提到工作,首先意味著薪水,即工作可以帶來收入,有了收入,就可以購買一切自己想要的東西,工作似乎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為什么又有如此多的人厭倦工作,想遠離職場,甚至想遠離塵世呢?工作到底是佛?還是魔?也許真的是該好好思考一些有關工作的價值的時候了。

    工作也許應該有很多的價值。工作的價值,對于一個二十多歲剛工作的人來說,是一種新鮮的生命體驗,是一種經濟獨立后的吶喊,是一種心理和精神獨立的宣言,是一種生命價值感的最真實呈現!工作前,無論自己如何優秀,對于一個沒有工作和經濟收入的人而言,心中莫名的畏懼也許就是擔心父母或供糧人“斷糧”,由此無形之中,心中即便對父母或供糧人有再大的不滿,也難以作最為徹底的反抗與革命,也許!或者更為確切的說法是:因為生活費,而不得不“寄人籬下”!而工作了之后,無論如何,自己可以養活自己了,用他們的話說是:終于在吃飯這件事上,不用求人了!是的,在吃飯的事上,不用求人,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但凡過來人一定深有同感!對于一個剛剛工作的年青人而言,因工作而有收入,有了收入而不用愁吃飯之事,以及由這事解決之后而帶來無數后續心智成長等等,我以為最精準的表達應該是:工作的核心價值無異于一場心理革命!這種生命體驗,對于剛工作的人而言,也許是當下的,也許是模糊的,也許只是某一個片刻的一念之閃,然而,對于他們的父母而言,這種體驗是極為欣喜的,至少有一天,當父母們不能再為孩子提供糧食時,他們可以放心地離世!身為父母的我,是這么想的!而當我這么想的時候,常常會喜極而泣!非常真實!

    工作最實用的價值,莫過于對三十多歲的人而達到之最!生活中最常見的工作托辭就是:養家糊口! 工作可能就等于奶粉、工作可能還等于北上廣新居中的一瓢一碗!我當年也是這么過來的,這個月的薪水買窗簾,下個月的薪水買茶幾,或者偶爾也為自己買幾件新衣服,即便如此,工作生活都是喜滋滋的!為人父、為人母的日子也因為有工作而過得踏踏實實。其核心在于:工作再苦再累,可是有盼頭,一天一天有新的氣象,或是孩子又長高了,或是家里又添置了新的家什,或是工作上又加薪了,或是職位上又連升三級了,總之,對于三十歲左右的人而言,工作是最有奔頭、最有活力、最有干勁、最敢于創新與冒險的事情!不少企業,洞察到其中的奧妙,于是在最需要成效、最需要業績、最需要創新的崗位上,大膽起用年輕人,尤其是三十歲左右的人,其體力、智力、心力、斗志都是最強,最容易出成績、成果的時候。對于三十歲左右,在工作剛剛當道的人,幾乎是人見人愛!愛業績、愛收入、愛沖勁等等,凡有人愛,再苦再累也值得!

     突然,有一天,名有了,利有了,房子、車子、孩子、票子、位子都有了,人也四十了!自己在某一個工作崗位升也升不上去了,除非上面的老板不干了;加薪也無望了,因為萬人之上,幾人之下了,加之市場行情也變幻莫測,自己的作為也不明顯,漸漸地工作也成為一件十分膩味的事了!于是一些從未有過的念頭也漸漸襲上心頭了:人到底為什么工作?人到底為誰而活?我是誰?我為什么是今天這副德性?我這到底要往何處去?誰在左右我的生活與人生?……好累啊!這人世間有沒有凈土啊?那怕只待一天兩天也行啊!

    這世界真的變了嗎?也許真變了,也許沒變,無論如何,當下對二十多歲的人而言,工作還是新鮮的;對三十左右的人而言,工作還是如同奶粉般實在!只是對于四十歲的人而言,他們進入到一個非常特殊的生命階段,用職場上的話講就是:以前一直埋頭拉車,如今需要抬頭看看路了,這個路不在外,在心里。更重要的是,從忙碌的三十多歲一路
    匆匆走來,太快了,太物質化了,太視覺化了!當可視、可看、可數的東西有了之后,心卻迷失了。所以,這個階段只是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心,找回自己最內在的生命動力,找到工作最原始的生命價值!無他!

    其實,職場沒有錯,每一個職場的存在都只是社會職能的部分載體,比如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等等,比如保險公司、銀行、證券、信托公司,比如學校教育機構、社會教育與培訓機構等等,即便是如今突飛猛進的互聯網行業,說穿了,每一個職場就那點事,說大也大,其行創新長空間也夠大的;說小也小,就那么幾個職能部門,就那么一些崗位,但有多少公司能經得起一個人用二十、三十、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嘗鮮呢?

    中國有一句古話說得好: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心轉!
    那么,對于四十歲的人而言,到底是心轉帶動工作轉呢?還是工作帶動心轉呢?我們或許可以先看看一些現實的實例:

    我的一個地產商朋友,身價數十億。40多歲時,突然有一天宣布要退出江湖為自己活一回。先是國內國外到處旅游,然后到處學習國際心理學大師課程,再后來斥資數千萬離婚再結婚。不料,2年不到,便鄭重向大家宣布,要重回職場,理由是:實在玩不下去了,也實在沒什么好玩的!還是每天工作,比較實在!相信放眼望去,大家身邊也一定不乏其人!

    我一個金融高管客戶,40歲左右,功成名就,因分管集團公司業務部門,其壓力不止是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業績歸零與超越,還有來自銷售精英們日復一日的利益搶奪與人際爭斗,為此,十多年下來,他感覺自己的工作不勝其煩!N年前,就告訴我:老師,我職業倦怠,強強烈烈的職業倦怠,我想離職,可又舍不得一年幾百萬的收入,我怎么辦?請你幫幫我吧!
    離上次見面至少是3年后,前天又見著他,他還在原來的職位,還拿著原來的薪水,手下的人盡管已經減半,可是他的精神面貌卻大為改觀!后問及此事,他真誠地回答我:就在他準備提辭職報告的前一天,他的一個新任主管,請他去開訓,主管看他開訓時越講越激動,于是干脆將一個上午的時間交給他,沒想到僅僅一個半天,讓他徹底放棄了離職的打算,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看到講臺下一雙雙渴求的眼睛,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什么叫被需要勝過被感激!自此,也完全改變了他的工作態度與工作價值觀!用“重新活回來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

    上個月,去上海老年大學給一幫剛剛退休的老年學友們講《老年陽光心理學》,課間問到有多少人想被返聘去工作時,幾乎有一半的人舉手,有的說:可以幫忙做會計審計,有的可以做律師顧問,有的可以教人唱歌,有的可以教人太極,還有的可以教書法、健身,甚至還有人愿意幫人帶孩子學國學等等,更有人高喊:免費也成!……面對好不容易得來的退休生活,卻有一半的人想回去工作,實在令人費解。后問及原因,幾乎百分百想工作的人都說:與退休后的無所事事相比,還不如出來找點合適的事干,人會活得更帶勁一些!現在時興大媽廣場舞,可自己又沒有多大的興致與天賦!似乎這幫退休學友們的話也十分有道理,與上班的時候相比,人突然閑下來,的確容易生病、在家容易生事!相信家有老人的同志們都應該深有體會!

    還有更突出的個案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誠老先生,雖年事八旬,據說依然天天上班,閑不住!著名作家楊絳先生,今年已經103歲,依然筆耕不輟,活得陽光燦爛,有滋有味!著名演員秦怡先生,雖已經九十多歲高齡,前不久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說:剛剛寫完一個劇本,并準備在其中飾演一個女工程師,并深信自己是最能把握此角色人物內心的人!

    從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先分析下,失去工作可能對人的影響:其一,無所事事,失落感倍增;其二,沒有同事,人際刺激與心理支持匱乏;其三,有能耐卻無處去,其價值感喪失會直接導致心情壓抑、抑郁;其四,大腦缺少必要的外在刺激后,其功能會大大減退;其五,與家人間缺少工作上的同步與談資,心態會變差,或與家人的沖突會增加;其六,不工作可能帶來作息不規律,從而誘發相關身體毛病等等等等。或者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下: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不工作,那么可能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呢?也許有人說:我會去旅游,我會去釣魚,我會去打高爾夫,我會去購物……還有的人會在家看書,看電視、養花、做瑜伽……。那么再請問下:有什么事會讓你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且樂此不疲的嗎?我以為,不太會有,或者說肯定沒有!如果有,那么這件事一定是與服務他人相關!而且,如果要天天、月月、年年持續相關下去,一定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利益高度相關!或者,用一句大白話表達就是:無論是人,是神,都離開不他人。而一旦與他人關聯,又一定會因為彼此利益的高低、大小、多少、貴賤而引起紛爭,所以說,有人,有事,有服務,有利益紛爭才是生命的本色。而人、事、服務、利益紛爭幾個要素加起來正好是工作的必備要素!可見,人與工作何其相關,何其糾纏!

    或者,我們再從正面看看,工作的生命價值到底何在?用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來說: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人唯其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才會感覺活得象個人樣!接下來我們看看工作與人的五大需要的關聯度如何?其一,工作有收入,可以滿足人的生理生存需要;其二,工作職場有制度、有勞動法保障,工作的時候有上下級、有同事,可以滿足人心理與身體上安全、歸屬與愛的需要;其三,工作上,有不同的崗位職責,有不同的考核標準、有不同的職級晉升空間,崗位也好,考核也好,晉級也罷,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人的心理、心智模式,也是在這種職場鍛造之中日益成長與成熟起來的。也就是說,工作、考核、晉升的過程,也是自我人格、精神拓展、內心強大與超越的過程,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工作也是一種能提供薪水的最超值的學習與成長的平臺,難道不是嗎?那些富二代的父母們,為什么先要花錢、托人讓自己的子女去到大公司從最基層的員工做起?其道理一定不外于此!還有,凡是我們自己有創業經驗的人都深有體會:創業之初,都是自己掏錢讓自己學習如何做老板?讓自己學會如何挑選最合適的員工。有時,創業還可能血本無歸,即便如此,作為創業當事人,依然會覺得:非常值!至少,當有一天回首職場時,他們知道自己曾經在創業這條路上闖過、試過,不后悔!同時也正因為試過、經歷過,所以才會更加珍惜接下來的每一份工作!才會更加理解每一個當老板的不容易!想想看,如果我們的身邊有創業過的員工,有對工作機會非常珍惜的員工,有對老板有更多的理解的員工,工作職場中的每一個人,包括老板在內,又會用什么樣的態度與行為回報這樣的員工呢?或者,如果我們真的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無論自己是不是老板,工作本身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實現夢想與抱負的方式呢?有人也可能會說,很有道理,可是聽起來似乎還是很累!沒錯!活著是有些累,當老板也很累!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真的當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他既不需要他人,也不被他人需要的時候,他可能不累,但是脫離人群,他還會死,枯死!《魯賓遜漂流記》中的魯賓遜之所以還能從孤島活著回來,一是他有強烈的求生動機,二是他的“星期五”也為他提供了強大的“陪伴”與“溝通”需要的滿足!

    相行之下,40多歲的人一群一群地想要離開工作崗位,想要辭職,想要找凈土,其癥結到底何在呢?也許
    ,除了上述的一些分析之外,當下最流行的幸福心理學的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持續的幸福》一書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蛛絲馬跡的癥結。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博士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發現:一個人想要獲得持續的幸福,必須滿足這樣5個條件,其一是積極情緒,其二是投入,其三是人際關系,其四是意義和目的,其五是成就。同樣我們可以分析下,持續幸福的5要素與40歲想離職的人的工作狀態關聯度:

    第一,積極情緒。可以想一下,但凡要辭職的人,心態一定不好,特別是和那些剛入職的大學生們相比,一定是否定情緒要遠遠多于積極的肯定情緒。當然這種否定情緒的源頭非常復雜,其中有對公司、對工作的否定,也有對自己、對他人的否定,同時這種否定情緒的存在也一定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要真正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另外行文剖析。當然也有一個便捷法門就是:試圖讓自己在當下十個否定中的人和事中,找出一個肯定的人和事;比如:我們會罵老板無能,抱怨市場太亂,競爭太激烈、公司制度不合理……等等,除此之外,可不可以說,自己在公司十多年,對公司的一草一木還是非常有感情的!再比如,我們會怨恨自己不再年輕、沒有闖勁、不會拍新老板馬屁……等等,除此之外,可不可以對自己說:其實我在公司也把握了屬于我的激情歲月,我在公司也創造了屬于我的成績與輝煌,雖然已經過去,我依然很知足,也非常感恩!如此等等,或許當我們有這樣的轉念之時,就會發現:我們的似乎心立即就開始柔軟起來了!情緒也不再那么負面了!如果再有更多的轉念呢?也許不辭職,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決定?!或者,放下負面情緒,立即開始著手找新的工作,對自己、對公司、對手下等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呢?再者說來,大家天天上班,誰愿意與“一臉死相”的人打交道呢?就好象我們在生活中,都不太愿意接近怨婦一樣。
    也許這就是塞利格曼博士所說的積極情緒最本質的含義吧!

    第二,投入。塞利格曼先生所說的投入是指工作或做事時“心無旁鶩”式的。工作可以讓我們投入,尤其是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工作時會不自覺地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以為要做到持續的心無旁鶩式的投入,最便捷的法門就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選擇自己最喜歡并擅長的工作和崗位!什么是喜歡并擅長?如同做飯菜,你喜歡吃自己做的飯菜,是真喜歡;你喜歡做的飯菜還能讓別人喜歡吃,并讓不認識的人花錢持續來吃,那么你做飯菜的功夫就叫擅長。工作也是一樣,自己喜歡是前提,在職場所做的份內事,如果合領導的意、合關聯部門的意,合下屬的意,同時團隊協作后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客戶也喜歡,并不斷購買,你的職場功夫就叫擅長!對于職場上的中高層管理者們,我們在工作時有沒有體驗到真正的“投入”感?我們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喜歡并擅長呢?或者說,你在你的領導、同事、下屬身上有沒有看到這種“投入”狀態呢?也許有,也許你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觀察過自己及其你職場中的身邊人,堅持觀察一段時間試試看,也許會有新的發現與見地!在生活中也是一樣,但凡自己的孩子對一件事情不用家長督促檢查就十分投入,那一定表明他是真喜歡,在喜歡的前提下,接受一些訓練,就會變得擅長了,就這么簡單!我們初入職場時,也許真的是非常喜歡某一件工作,而后來不喜歡,或者想離職走人,常見的情況是:我們一不小心為自己喜歡的事附加了別的意義,諸如收入成長太慢,諸如職場人際關系太復雜,諸如領導人領導風格有問題等等。我以為,對于那些想辭職的人而言,先清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附加是決定離職與否的一個重要前提,不然的話,即便離職后到了下一個單位,有可能還是會因為同樣的理由,再度辭職,一不小心進入惡性循環中難以自拔,這種情況表面上看起來是別人的事,實質上都是自己惹的禍。

    第三,人際關系。可以說,有工作就有關系,或者說有工作就必須面對關系。做自由職業的人,如攝影師、培訓師、律師、作家等等人都知道,自由職業什么都好,就是沒有持續的工作關系,尤其是時間久了之后,我們會發現如果有一群閨蜜,能時常與自己在不同主題上分享交流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而工作,上班本身就可以讓自己有持續的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客戶關系等等。如果有時同事之間有矛盾、有誤會、有利益沖突,一方面,這是很正常的事;另一方面,也是職場上必須的事,尤其是在心理學家們看來,團隊中有反對派,才會保持必要的團隊活力。有不少的高管死就死在不能正確解讀團隊沖突對于保持團隊活力的價值上。在塞利格曼博士看來,沒有人際關系,就談不上幸福;從人的生命來源與成長上看,我們來自于父母的夫妻關系,成長于家庭親子關系與學校師生、同學關系,工作本身也必須依賴于同事關系,我們的工作任務和指標才能得以完成,同時,我們的日子也只有在關系中才能過得下去,人生也才能得以圓滿。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不通過關系,你真的能說明白你是誰嗎?你能徹底搞清楚你從哪來?你到底為什么活著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源于關系,通過關系,服務于關系的過程!我們生命中的美和幸福都源于自于關系,先有了關系,才會有愛,有付出與回報,有牽掛與被牽掛,生活才會滋生出無限的柔情與密意來。有人曾經笑稱: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過于那些從來沒有見過皇上的后宮佳麗們,與其說他們是等死的,不如說他們是活活枯死的!再看看我們的工作關系,我們的那些同事們,與他們在一起上班、說話、做事,不光有收入,還能讓自己長見識,長本事,讓自己有喜有憂的時候有聽眾;更重要的是:沒有他們,我們哪里懂得心計、懂得理解、懂得包容?不懂得心計、理解、包容,人哪里會有成長感?哪里能理解那種“70而耳順”的滿足感呢?也許有人會說,似乎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去解讀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呢!是的,換一種眼光去看看哪些曾經被你定義為庸俗、世利、淺薄的人,也許真的是你看人的角度有問題呢!至少是看問題太一根筋了!而人際的本質一定是多維度的!就好象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對四十歲左右父母們的評價一定是:保守落后的分子!而一旦他看到了更落后的父母后,或者他遠遠地離開了父母之后,慢慢知道:父母即便不新潮,卻是世界上那個最疼愛自己的人!當父母們知道遠在他鄉的孩子想你想得淚流滿面的時候,你還會記恨當年他對你的“挖苦么”?!即便記得,也一定是幸福的吧!

    第四,意義和目的。在塞利格曼看來,如果人生沒有目標,做事目的不明確,我們是很難體驗到幸福的。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目的是由自己定義的,是發自內心的。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大學生的工作的首要工作目的是:賺到生活費。所以當第一份工作能解決自己的生活費時,他們就會感覺很幸福;如果這份提供生活費的工作報酬遠遠超出自己的預期,他們一定欣喜不已!這份欣喜就是源自于他的工作目的。再比如,三十多歲的人,最想賺得的是孩子的奶粉錢,這是他們的最現實的工作目的。現實生活中的奶粉錢也許有無數種途徑可以得到,然而通過父、母親角色的認同所賺得的,也許才是最讓人幸福的事!同時,這也是作為賺奶粉人的合作者、同事、朋友、老板等等身份的人最喜歡并愿意去支持的事!而人到四十后,名利都賺得差不多了,孩子的學費也不愁了,那么人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何在呢?也許有不少的人早就知道。但,至少目前處于職業倦怠的人還不太清楚?或者他們正在尋找中。用塞利格曼博士的話說,這也就意味著工作的內在意義與目的迷失。當然,這不僅是一個個人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重大的哲學問題。孔子說“四十不惑”,我以為這是他為四十歲人提出的一個人生成長方向吧!或者說,面對衣食無憂的中高層管理者、面對名利雙收的四十歲人,接下來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為自己定義自己人生和工作的意義與目的!此為一切人生之惑的種子惑。否則辭職一百回也沒用!去到凈土住一輩子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有,這個定義人一定不是父母、不是配偶、不是領導,不是師長、更不可能是親朋至友,必須是自己!且唯一只能是自己!否則,我們遲早還是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逃離或辭職,或再次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回答這個問題,我以為有一個十分便捷的法門就是:給自己一塊百年后的墓碑,以“這是一個……的人”為句型,想出最能表達自己到底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或者是一輩子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樣的事的人。做這件事時,可以無數次否定,直至自己完全、百分百認可,且在接下來的人生路上無論難易、成敗均不會改變這句話。這樣的話,基本上,我們就可以說:我真的知道了我人生的意義和目的了,我現在也真的知道了我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了!在此之前,塞利格曼在2008年曾出版過一本書《真實的幸福》,其中僅包括前前面提到的三項,不包括意義和目的。2012年11月第一版的《持續的幸福》中,塞利格曼博士加進了這一條。我以為,這一條十分符合中國當下有名有利之后的職場上的中高層管理者們,且在我的課程中,百試不爽,我本人也是遵循這條原則從萬般的職場倦怠中,一路蹣跚活出今天的清明狀態來。

    第五,成就。這一條也是塞利格曼博士后來在《持續的幸福》中加進來的一條。在塞博士看來,成就不止在行動,更在于接近目標的過程。我以為,僅僅只有達成目標還不能概括“成就”的全部人生含義。我以為“成就”應該解讀為:持續超越服務他人的能力,或者稱為持續具備利他的個人價值。目前職場上,正流行一種說法:一個人如果沒有被利用的價值,再好的工作,再多的薪水,也會與他擦肩而過。這句話聽起來似乎非常刺耳,其實,當職場想跟我們說Bye-bye時,本質上就是在告訴我們:現在自己能提供的價值與職場該崗位上所需要的價值似乎不合?!合也好,不合也罷,如果是事實,也是我們必須正面面對的事,此地不合,并不代表彼地不合。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方向先清楚了以后,我們才能真正決定在當下的職場是該留還是該去?我們與職場的關系應該是主動和雙向選擇的關系,所以無論職場需要不需要我們,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即便下崗了,也不必自尋煩惱,自己作踐自己。再或者,如果我們的人生目的與意義與當下職場的目的和意義是合的,我們又何必太在意職位上的高一點或低一點,收入上的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呢?重要的是,在自己崗位上所做的事能被大家認可,能造福大家,那么成就也好,業績也好,貢獻也罷,能被職場需要,職位與收入也一定是遲早的事,水到渠成的事,不是嗎?其實,成就的本質就是一種生命的意義感與價值感!就是個人利他價值的真實呈現。在職場中,不要說高端管理者,就是一般的員工,即便工資再高,如果在他們的工作中,找不到意義與價值感,感受不到自身的利他價值,他們或遲或早也會找各種理由離開的。回頭再看看我們上面提到的幾個案例:身價數十億的地產商、年薪幾百萬的高管、香港首富李嘉誠、百歲作家楊絳、九十高齡的編劇秦怡等等,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的利他價值與尊嚴!你、我、你的父母、你的配偶、包括孩子,哪一個又何嘗不是呢?

    由此,也許我們應該深深地懂得:當我們的身邊,如果有人在極力在展示自己的利他價值時,無論我們身處何處、身外何種狀態中,我們都要記得多多欣賞與贊美他人,包括自己,因為多一份欣賞與贊美,就會讓人從內心滋生出無窮的力量與價值感來!也許,這就是真正的持續幸福的真諦!

    行文至此,我們稍稍總結一下就會發現:原來人的生命價值與工作的價值竟然是如此高度地融合:即人是有意識的高級動物,人生于關系,成長于關系,服務于關系,也享受關系,生命的意義就在如此!再用“工作”套用一下這個句型:人的價值與成就在于真正具備工作的能力與資格,人獨立于工作,成長于工作,服務于工作,也享受工作的過程與結果!也就是說:生命的過程,也是工作的過程;工作的過程,也是生命價值呈現的過程!

    原來工作如此美好!工作與人的生命價值如此高度關聯!
    如果你覺得力度還不夠,那么再加上一句話:正當年的人不工作,生命可能會枯竭、枯死!
    這應該就是工作最核心的生命價值吧!我以為。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正在職場工作的人們!并祝福大家在工作中的生命力更加蓬勃旺盛!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vr|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www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A片带套 | 又硬又粗又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广告|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