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授課老師:晏世樂
【授課方式】
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討論練習、游戲參與、心理測驗、互動體驗等。
【授課時間】
1—2天,6小時/天。
【授課對象】
所有職場人士,尤其是管理人員;其他個人。
【課程大綱】(課程大綱僅為課程部分內容綱要,具體內容見課程講義)
課前統一思想,確保培訓效果:學習為己、學樂精神、空杯思想、學以致用。
一、創新的內涵。【案例】熊彼特。
二、創新的特點。
(一)求新求異。打破常規、推陳出新,獨辟蹊徑。
(二)超前性。【案例】:農村包圍城市。: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一國兩制。
(三)務實有效。尊重客觀實際是創新的出發點,有效解決實踐中存在問題是創新的落腳點。
(四)永恒性。創新源于我們對現狀的不滿。
(五)普遍性。【案例】林木味精。“漳州110報警服務臺”,行政審批“超時默許制”,辦事大廳。
三、創新的重要性。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一)對于人類:人類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和源泉。
(二)對于國家。
1、歷史需要。【案例】湯之《盤銘》、李約瑟難題。
2、現實需要: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案例】“中等收入陷阱”、以色列、瑞士VS尼泊爾。
(三)對于單位。“不創新,就死亡。”【案例】柯達。
(四)對于個人。
四、如何培養創造力。
創造力可以通過教育和訓練激發出來。【案例】美國法布羅大學、通用電器公司。
(一)創新意識是前提!
1、批判精神:獨立思考、理性懷疑。“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不迷信權威、不固守經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案例】“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2、探索精神:敢于走別人不敢走的路,敢于想別人不敢想的方法,敢于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案例】改革開放,一國兩制。
(二)創新人格是支柱!
1、信念堅定,目標明確,鍥而不舍,義無反顧。【案例】、馬丁·路德·金、喬布斯。
2、高度自信,贏得公信。“如果你覺得別人偉大,那是因為你自己跪著!”【案例】希拉里VS克林頓。小繩拴大象。爺孫趕驢。
3、崇尚行動,實干興邦。
4、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案例】阿基米德,巴頓。
5、敢于碰硬,堅忍不拔。【案例】制度設計VS亡羊補牢。公務員考試改革。“打鐵還需自身硬”。
(三)創新思維是核心!
1、經常問問自己:難道只能這樣嗎?我還能做哪些改變?【案例】下屬匯報工作,要多個答案。
2、前提。
(1)富有預見:預先對情況發展的趨勢作出判斷。
(2)把握全局:牢固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思想。
(3)發散(輻射)和聚焦(收斂)思維。【案例】蜜蜂和蒼蠅。房謀杜斷。集裝箱。
(4)克服思維定勢。解放思想,獨立思考,敢于生疑、質疑、解疑。【案例】公安局長和老頭下棋。美籍俄國人阿西莫夫VS修理工。9個圓圈,4條連續的直線。
第一,從眾型思維定勢。【案例】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布爾毛毛蟲實驗。比亞迪的創新。
第二,權威型思維定勢:盲從權威,認為違背權威必錯無疑。
一是教育權威。【案例】“錢學森之問”。
二是領導權威。
三是專業權威。【案例】王明。
第三,經驗型思維定勢。成功是失敗之母。【案例】4只猴。
第四,書本思維定勢:不探求事物發展內在規律,不顧客觀情況變化,盲目照搬照抄書本知識。【案例】紙上談兵。孟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幾種主要的創新思維。
(1)逆向思維:從相反、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案例】汽車流水線,政府上門服務,司馬光砸缸。
(2)多元思維。
(3)加法思維。【案例】《讀者文摘》,手機功能,金融社保卡。
(4)減法思維。【案例】喬布斯。
(5)類比思維。【案例】仿生學:熱氣球VS蒲公英,雷達VS蝙蝠超聲波。發明構盾施工法。
(6)迂回思維。【案例】曹沖稱象。
(7)直覺思維。【案例】倫秦發現X射線。
(8)靈感思維。愛迪生:天才就是1分靈感加99分汗水。【案例】王國維《人間詞話》。
(四)創新方法是手段!
1、缺點(問題)列舉法。魯迅:“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案例】改善圓珠筆。
2、市場導向、客戶導向、需求導向。【案例】麥當勞創始人,邦迪創可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
3、研究“意外成功”。【案例】珍妮紡紗機。
4、和田創新十二法。
(1)加一加。【案例】霸王洗發水、情侶表。
(2)減一減。【案例】折疊傘。
(3)擴一擴。【案例】長舌太陽帽。
(4)縮一縮。【案例】可充氣塑料地球儀。
(5)變一變。【案例】改變汽車顏色。
(6)改一改。
(7)聯一聯。【案例】水泥肥料。
(8)學一學。
(9)代一代。鋁合金替代木頭。
(10)搬一搬。【案例】傳統商店VS自選超市。營業時間合理調整。政府工作時間——錯鋒,周末上班。
(11)反一反。
(12)定一定。【案例】藥水瓶印上刻度。紅燈、綠燈注明時間長短。
5、頭腦風暴法。敞開思想,毫無顧忌,暢所欲言,激發靈感。【案例】1952年美國北方大雪。
(1)四大原則:自由思考原則,延遲評判原則,以量求質原則,組合、取長補短、改善原則。
(2)三個階段:準備階段、頭腦風暴階段、評價選擇階段。
(3)實施五要點:關于議題的選擇、盡量利用相互激發產生靈感、主持人工作要點、記錄員工作要點、注意點子的整理分類工作。
6、小組討論法。
五、提高創新能力的途徑。
(一)勤于學習。厚積博發——廣博是創新的基礎。知識是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沒有扎實、廣泛、正確的知識,是很難有創新的。【案例】牛頓。“學習研究型”、“專家學者型”的領導干部。
(二)勤于思考。
(三)勤于實踐。郭沫若:“讀書何所為,所為能創造,讀得成書呆,那有什么妙?”
(四)發揚民主。【案例】小崗村18戶農民包干到戶。
(五)營造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使大家勇于創新、樂于創新、爭相創新。
1、建立健全創新培訓制度。
2、建立健全創新考核制度。
3、建立健全創新激勵制度。
4、建立健全創新保護制度。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客文化。
六、政府創新工作重點。
(一)推動理論創新
(二)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根本目的:發揮市場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促進優勝劣汰,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案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
1、培育創新主體和平臺。
2、完善政府管理體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案例】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流程,縮短周期。《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
3、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4、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
5、改革產業準入制度。
6、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管理制度。
7、投融資體制。
8、分配制度。
9、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促使企業從依靠過度消耗資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競爭,向依靠創新、實施差別化競爭轉變。
10、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千秋基業,人才為先。【案例】《武帝求茂才異等詔》“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1、科研力量引領創新大區機制。
12、創新服務業支撐產業轉型機制。
13、培育市場促進企業創業。恩格斯:“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1)政府采購、政策傾斜。【案例】高鐵、電動汽車。
(2)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4、“全面推進眾創眾包眾扶眾籌”。
(1)眾創:匯眾智搞創新。
(2)眾包:匯眾力增就業。
(3)眾扶:匯眾能助創業。
(4)眾籌:匯眾資促發展。
(三)推動科技創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寶,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最大優勢。
1、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
2、要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創新突破我國發展的瓶頸制約,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3、只有重視基礎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
(四)推動文化創新。
(五)增加創新動力。
(六)做實創新支撐。
(七)推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