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現代化超前的模式,為老人提供一種幸福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說它能是不賺錢的商業模式嗎?”面對媒體發出的養老社區普遍存在盈利問題的提問時,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如此回應。
6月26日,對陳東升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天,其付出8年心血投建的首個醫養社區泰康之家·燕園一期活力老人區開園試營業,其創新的“保險產品掛鉤養老社區”模式也迎來首次大考。
對于燕園業內投注了較多目光,都希望從中借鑒到可學習的商業模式,一家即將在下半年開業的養老機構運營商表示,“如果連泰康都做不了,我們的壓力更大。”
來自泰康集團方面的信息顯示,9月15日燕園將正式營業,目前試營業期間入住老人為40多名,預定老人已達到100多名,年底入住率會達到60%。
“第一個項目從開發到開業有3年多,以后其他項目的周期將縮短為兩年,2018年后每年都會新開工一個新項目。”陳東升表示。
另外,陳東升也表示,從去年開始我國的服務業占比第一次超過制造業,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中等發達國家,邁入服務業社會,這是服務業的春天,也是醫養產業的春天。
近日,中國房地產報就泰康人壽養老產業發展采訪了陳東升。
中國房地產報:泰康人壽一直強調養老產業的核心戰略定位,為什么有這樣的定位?泰康養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泰康養老模式創新能帶來哪些本質突破?
陳東升:保險、資管、醫養是泰康人壽的三大核心戰略。對于泰康人壽來說,養老社區是一個全新事業,它不會附屬于保險,而是將保險和醫養結合起來運作,并且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兼有保險理財、醫院、養老、臨終關懷的公司,一旦運轉起來,未來四位一體的模式會被全球關注。
四位一體一站式模式是指將產業鏈打通,服務鏈拉長,讓客戶體驗好服務的同時實現成本下降。創新的本質就是成本曲線不斷下移。創新背后的落腳點是賣產品,從理財、康復護理到喪葬等方面的服務就是產品,我們要做的是整合老年生命鏈,產業細化,而不是拼接。
實際上,8年走過來,業界也能看出泰康人壽在養老產業方面的決心有多大。
中國房地產報:如此大的決心與堅持也表明泰康人壽非常看好目前處于盈利尚且不明的養老產業。
陳東升: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一個變化,即去年服務業對我國GDP增長貢獻首次超過工業,占比近半,這是有劃時代意義的變化。服務業占比超過制造業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中等發達國家,這對于養老、醫療等產業來說意味著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產業階段,可以說服務業的春天來了,經濟也要向這些產業轉型。
中國房地產報:產業前景很好,但現實也很殘酷,養老社區運營依然面臨商業模式之困,盈利之困,泰康人壽的“之困”與壓力是什么?
陳東升:我們的第一個項目投入24億元,每年1.2億元利息,到泰康之家CEO退休或許都賺不回來,這叫壓力;產品本身如果做得不好,消費者可以把我們一腳蹬掉,但我們不能把消費者蹬掉,這種不對等情況下,逼著我們團隊把服務做好,這才叫壓力。總之,籌備8年我們才登場,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中國房地產報:怎么去破解,或者說你們做了哪些準備?
陳東升:燕園項目投入為24億元,10年后肯定掙不回來,但等到四五十年后提供的就是穩定的現金流,這就是人壽型保險公司所看重的,只有人壽型保險公司有這個能力提供這么長周期的資金鏈。
另外,養老產業做的就是運營服務,因此要打造好服務運營團隊,以及醫療體系。目前,國內的醫療體系改革剛剛開始,大的醫療公司也就是華潤、復興、中信、北大醫療等,未來30年我們也將會成為這其中的主力軍。
中國房地產報:在商業模式上,你們推出了“保險產品掛鉤養老社區”模式,從燕園項目來看,這一模式的試水結果如何?
陳東升:目前燕園的客戶群體70%來自保險渠道,這一商業模式和保險產業高度契合。保險企業最大的優勢是擁有龐大銷售體系,巨大的客戶群是養老社區的中堅力量。泰康人壽真正的長險客戶有3200萬人,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還有單份200萬元起的產品,20年的投資回報周期,一般企業都不敢進來了,這叫“挖壕溝”。通過挖壕溝具有領導壟斷地位后,商業模式自然出來了。從集中型養老社區的投資主體來看,保險公司一定是主流。
中國房地產報:泰康人壽下一步的發展計劃是什么?
陳東升:2016年6月,泰康人壽上海的社區將開業,2016年年底廣州的養老社區也將開業,未來3年內北上廣及蘇州、成都、三亞、武漢等7個城市的養老社區都會運行起來。
未來也有計劃在新西蘭、東南亞、瑞士及美國等海外市場布局養老社區,我們要為中國老人打造全球的候鳥式養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