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位置上退下,賈康對自己的定位是有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當然,這個獨立思考要加上“有中國特色的”。
“美國蘋果產品的創新,可以在中國引出釋放消費需求的購買熱潮;國內供給品魚龍混雜、質量無法保證的預期,讓中國游客到日本大量出手購買使家庭衛生設施升級換代的馬桶蓋。”賈康曾對供需錯配因而要加大供給側改革做過以上形象的詮釋。
“領導人講到工匠精神,有些企業也提倡工匠精神,但當前工匠精神遭遇困境,人家西方講的工匠精神是有制度支撐的?!辟Z康對記者說,“不是中國造不出馬桶蓋,日本的智能馬桶蓋也可以是杭州生產的,問題出在你生產出的高標準馬桶蓋無法沖出魚龍混雜的市場環境的圍剿。好產品會遭遇董明珠所謂的‘行業潛規則’?!?
賈康曾與董明珠深入探討過此問題。董明珠說中國的廠商多數都在搞關系,即搞潛規則,明規則放在那兒,但大家都繞著走。賈康歸結說,面對魚龍混雜,好企業出不來,長此以往導致“劣幣逐良幣”。國內消費升級,對智能馬桶蓋有需求,卻只能到有制度保障的別國去尋求優質的供給。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消費者大量海購,是他國制度保障勝出的結果。為此,賈康給出的建議是,國家要在制度層面保障公平競爭,維護講“明規則”企業的利益。中國制造無論在技術工藝水平上還是在研發上,都有了優良的供給能力,但如果沒有制度支撐,這股力量就發揮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