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謊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現象
對3~6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撒謊”,首先應該打上一個引號,家長不能把它和我們常說的那種撒謊畫等號。歐洲的一位教育家說過,如果孩子3 歲還沒有學會撒謊,說明這個孩子的自我防御意識比較差,自我保護能力較弱。
孩子“撒謊”是為了什么?是利用謊言,讓自己有更好的感覺,或者讓愿望得到滿足。換句話說,孩子撒謊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是為了不被批評、不被指責而采用的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這種方式基本上出自人的自我保護本能。
柏燕誼:學點心理學 <wbr>撒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現象
孩子“撒謊”其實是在鍛煉自我保護的能力,這體現了孩子的心智發育良好。孩子天生就具有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防御能力,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本能地用撒謊躲避指責,規避可能受到的懲罰。撒謊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家長大可不必大驚失色。
孩子的謊話從何而來?
·表現欲所致
孩子還在嬰兒期時,在成人的愛撫和逗引下,表現欲和表現能力就會萌生、發展。到了幼兒期,孩子的表現欲越發強烈。當孩子學會一首新歌,畫了一張自己滿意的畫,會做一種新的游戲或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會高興地向父母展示。
·用幻想代替現實
隨著見識越來越廣泛、感情越來越豐富、語言能力逐漸發展,孩子的想象力也會增強。天馬行空的想象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中極為常見,他們常常根據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現實.這種“撒謊”與孩子的品行無關。
·恐懼的結果
孩子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當他們發現自己做錯事時,會本能地害怕隨之而來的懲罰,特別是已經有過做錯事被訓斥、懲罰的經驗。就像琪琪那樣,和小朋友搶玩具,把玩具摔壞,分明是她自己做錯事,卻反倒先坐到地上哭,說是別人打她并把她推倒。這顯然是知道自己做錯了,為了逃避懲罰,就捏造謊言來掩飾錯誤。
·家長過高的期待所致
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孩子表現得好,家長就很高興,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就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孩子會為了取悅父母而說謊。父母如果不了解情況,讓孩子撒謊成功,嘗到了甜頭,就相當于強化孩子的說謊行為。
·家長的影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成人在社會交往中一句漫不經心的謊話可能被孩子模仿。如果父母常當著孩子的面說些小謊話,以后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說謊。
面對小小“謊話精”家長該怎樣做呢?
善于聆聽并與孩子溝通
幫助孩子區分現實和想象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
家長要做個好榜樣
養育孩子要有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