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4月15日,東老師在億利金融的房地產控股公司講了一堂《供應鏈金融與核心企業競爭力打造》課程。公司總裁趙毅先生對東老師自創的金融定律和生動案例感受頗深。這不,周末還未過去,趙毅總裁洋洋灑灑幾千字的感悟就已在其個人公眾號上發表了。現將全文抄錄如下:
===========================================
【真相】這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如何將別人的錢合法截留?原創 2016-04-17 趙毅
——讓資金在流動中獲得收益,這就是金融。
自2014年4月底,參加“鷹之旅培訓機構”組織的《走進萬科,董事長和高管培訓營》之后,一直在琢磨有關供應鏈金融在中小企業如何借鑒、實施的問題。去年在海南清水灣召開的《第15屆房地產博鰲觀點論壇》上,有幸與“道口貸”羅川總裁進行了有價值的交流,蠻有收獲。過往只有大型企業才可能獨自享用的“供應鏈金融盛宴”,在互聯網金融大潮的沖擊下,傳統銀行包攬業務的壟斷盔甲變得不那么堅不可摧而出現裂隙,金融壟斷被打破的結果,也讓創新性互聯網金融具備了打開中、小企業金融運作空間的前提條件,各種金融工具的應用將不再是壟斷企業、大型企業的獨享蛋糕!
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而言,恐怕最痛苦的一點,就是“自己看明白、想明白的事,在企業內部大多數人壓根想不明白,甚至因不想給自己添麻煩,想明白也不愿沉下心來去將它付諸實現!”相信這種“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孤獨感,是極其消磨激情和斗志的“良藥”!
嘿嘿,不知屬龍的朋友們有何感受,反正我這幾十年,始終是處在高壓、被質疑、孤獨、小人中傷、鮮花盛開等“含著眼淚向明天奔跑”的酸甜苦辣中。要讓一個思維意識非常傳統的中小企業接受供應鏈金融并作為一項重要戰略組織實施,必須解決認知問題,否則只會頭破血流,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可悲結果。
感謝《創比利》公眾號的小編,一篇拙文《軟了十幾年的國足都贏了,房地產還會硬起來嗎?》的轉發授權申請,讓我看到了《何為“笨蛋法則”?》(感興趣者請往《創比利》公眾號查看,值得推薦!)這篇文章。“一語驚醒夢中人”,讓我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化解認知障礙,何不用第三方資源去解決?”——中國供應鏈金融培訓高手陳盛東老師的一天分享,徹底替我解了圍。一個看似高深的金融知識,在陳老師詼諧幽默、深入淺出的案例解讀中完成了從掃盲到實踐的引導過程,我擔憂的問題大幅度化解,并有新的升華。專業的價值就在于此,期待與陳老師的“第二次戀愛”......
一天的課程時間過得飛快,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好案例。考慮到不要砸陳老師的飯碗,在征得陳老師同意后,我將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整理于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
【金融應該這樣玩】一個高利貸放債者的成功逆襲!
先介紹陳老師發明的一個理論,叫結構定理,只有一句話:有結構的地方去發現結構,沒有結構的地方去創造結構!對金融領域而言,前半句話可用“供應鏈金融”加深理解,后半句話就是“互聯網+”思維。按我的解讀,大家可以理解為有結構就會有錢賺,商業模式就是解決“發現或創造結構”這一核心問題!這個理論與后續案例息息相關,請大家靜下心來看看一個高利貸經營者是如何理解并付諸實踐的!
主人公是陳老師廈門大學總裁班某期的學生,課間交流時這位靠放高利貸為生、月息收益三分、四分,經營十幾年,曾經風光無限的投資管理公司老板在向陳老師道出一肚子苦水的同時,也表達了向陳老師的敬意,稱這場課聽下來終于找到了轉型的方向,回去一定要立即著手實施,爭取早日擺脫“手里拿著一大疊債權憑證,但時刻被債主追著要錢!”的苦逼日子,讓自己的公司不但活下去,還能活得好!
果不其然,不知經過多久的“折騰”,這家看似高大上的高利貸公司(公司名稱是XX資產管理公司,為敘述簡便,后稱資產管理公司)通過一系列簡單卻并不復雜的安排,在實現多重結構的同時,大幅降低了經營風險,妙招不斷!
該公司徹底調整過往機會性投資(東放一筆、西放一筆,只要賺錢,不考慮之間的關聯性;風險完全是靠天吃飯,環境好,風險低,環境不好,打官司贏了也是換來一張永遠也執行不了的債權憑證!)的老路,針對公司地處廈門,與經濟發達的泉州、漳州等關聯密切,貨運量極大的優勢,投資成立了一家專門給個體戶提供掛靠單位、實現貨運經營業務的貨運公司(為敘述簡便,后稱高利貸貨運),開始了轉型的奇跡之旅!
某個體戶A,準備買一輛價值50萬的貨車從事貨運業務,手中只有25萬,沒有經營資質,又缺錢,高利貸貨運就給他提供掛靠服務,并由資產管理公司向其提供25萬貸款,利率比銀行高,但比社會能找到的高利貸低,雙方各取所需,滿足了各自的利益訴求。于是,個體戶A作為高利貸貨運的掛靠司機,借資產管理公司的錢,實現了有相互約束、各自都滿意的合作關系。
某個體戶B,同樣準備買一輛價值50萬的貨車從事貨運業務,手中只有15萬,沒有經營資質,又缺錢,高利貸貨運就給他提供掛靠服務,并由資產管理公司向其提供35萬貸款,利率比銀行高,比社會能找到的高利貸低,但也比個體戶A所得到的利率高,雙方各取所需,滿足了各自的利益訴求。于是,個體戶B作為高利貸貨運的掛靠司機,借資產管理公司的錢,實現了有相互約束、各自都滿意的合作關系。
這樣,資產管理公司的風險因上述獨特的三角戀關系而大幅化解,原來放高利貸的抵押物,被完全控制在透明的環境下,幾乎沒有了風險,雖然放貸收益有所收窄,但與之前相比有了確鑿的保障,總體收益不降反升。
隨著時間的積累,越來越多的個體戶走上了同樣的道路,高利貸貨運也發展到有幾百輛車的規模,量變到質變,高利貸貨運終于對上、下游產業鏈有了話語權,出現了結構性的額外收益:
保險公司因高利貸貨運的集中管理,對諸多掛靠個體戶通過高利貸貨運購買保險的個體戶提供保費優惠的同時,還給高利貸貨運返點,這可是無中生有的收益,多多益善啊!
維修公司因為高利貸貨運的定點維修政策收益多多,同樣在給掛靠個體戶提供優惠的同時,也根據業務量給高利貸貨運返點,又是一筆無中生有的收益!最最令人心動的,是高利貸貨運有了足夠的話語權,維修公司接受“維修費定期結賬,每三個月一結”的苛刻條件,而掛靠的個體戶在提車前必須先繳清維修款才能提車。這樣一來,三個月、幾百輛貨車的維修款,可不是一筆小錢!被高利貸貨運通過供應鏈金融的運作,向資產管理公司補充資金頭寸,有機會進行短周期的資金運作,實現了“別人的錢被合法截留,拿來給自己錢生錢!”的金融運作奇跡!!!
用結構定理解釋,聰明的高利貸放債者,聽過陳老師的課程后,創造了三個結構:
1、高利貸貨運,掛靠、規模做大、話語權產生保險、維修等額外收益;
2、資產管理公司放高利貸,收益表面縮窄,但幾乎無風險,加上短周期頭寸應用,實際收益放大;
3、維修公司定點維修,產生三個月賬期,“錢生錢”得以實現!
嘿嘿,什么叫聰明絕頂,這還沒完呢!
隨著上述計劃的順利實施,聰明的學生又成立了一家貨運服務中介公司,專門對接貨主,提供有償服務,一手交錢,一手承攬貨運業務,并交由高利貸貨運或其它貨運公司承擔具體貨運運輸工作。這樣一來,又出現一重結構:
貨運公司為了能夠有更多的貨運業務,被迫接受貨運服務中介公司“定期結賬,三個月一結!”的苛刻條件,但三個月內又要保持持續的運轉,資金必然有壓力,嘿嘿,資產管理公司又出現了,向其提供短期資金拆借服務,利率不高也不低,搞得你心癢癢,沒有其它選擇,只有就范一條路!再一重結構性收益又出現了!
看到這里,諸位是否有種沖動?沒啥復雜的么!我也可以做!!!
別急,還沒完,高手就是高手,一點就通,請看!
幾百臺車在外跑運輸,而且大多都是長途貨運,司機勞累不說,家里的孩子、老婆、父母、親人一大堆都要分心,最頭疼的是,家里的那位很寂寞!這可是個問題,牽腸掛肚不算,萬一被......這可咋整?
于是乎,資產管理公司、高利貸貨運和貨運服務中介公司聯袂發起定向眾籌,在鬧市區投資,建了一家飯店,而飯店的員工,這一典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從業者,只招高利貸貨運的司機家屬。掛靠的A、B、C、D等個體戶一算賬,哈哈,參加這樣的安排,不但讓那口子不寂寞、有工作,每月還能多收入2000多,感謝老板,謝謝老板,這輩子,我就抱定您這大腿一起賺錢了!
怎么樣?一堂課程,居然讓一個聰明人有了如此的收獲與開悟,“臭名遠揚”的高利貸放債者,是否有了高大上的感覺?
順便補充一句,供應鏈融資是典型的自償性融資,它的風險通過應付賬款與應收賬款這對對應合約關系產生的財務報表數據,將風險最大限度化解,在賬期到期時,應付賬款被機制設定為自動扣款,首先用于償還資產管理公司的借款與利息,剩余部分才會回流到應收賬款項下,與傳統的高利貸放款那種他償性融資的風險不可同日而語!(什么?專業術語看不懂?去學習吧,我也在苦苦鉆研呢!)
這兩年,隨著管理壓力的不斷增大,以及行業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有一種深刻的認識:不懂金融、不與金融深度嫁接的傳統企業已經沒有未來!
作為職場人士,如果您能夠沉下心來,多看看,多走走,多學學,您一定會發現,原來“神秘的金融”并不深奧,就看您壓力到不到!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