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回家后花了近三個小時看完了羅永浩的錘子手機發布會演講,老羅還是一如既往的淡定,嚴肅的產品發布會不忘時不時來點冷嘲熱諷和調侃韻味。說到羅永浩這個人,其實跟我有這么一段淵源,早在學生年代就已經知道了這么一號人,老羅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是演說界的頂尖人物,通過羅氏幽默和鮮明的個性談笑中檣櫓飛灰湮滅,打造了個人品牌的“老羅英語”,這個大家一定不陌生。記得那個時候在大學里刮起了一道“老羅英語風”,老羅英語的廣告更是校園文化宣傳欄的常客,老羅則成為英語愛好者茶余飯后的談資。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研究老羅這么一個“普通人”:高中輟學,曾經擺地攤、開羊肉串店、倒賣藥材、做期貨、銷售電腦配件、從事文學創作。 老羅的演講風格和語錄對之后我的筆風和培訓風格有一定的影響。記得最深刻的幾句他的話:“資本來到了人世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充滿了赤裸裸的丑陋”“我們可恥的成熟了!”“努力是為了對得起當初吹過的牛逼!”,老羅的英語試聽課象征性的收每個人一塊錢入場會,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為了讓大家懂得付出才有回報。老羅這么一個鮮明個性的人,充其量大家會覺得他是一個英語培訓領域的佼佼者,誰都不會把他跟3C數碼這種時尚的類目扯上邊,更別提互聯網行業! 但是,別忘了老羅曾說過一句話“我這個人,不管在任何行業都會是攪局者!” 因此,羅永浩的錘子手機發布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在IT數碼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引起了沸沸揚揚的討論。
英語培訓轉戰做智能手機,這真的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情!記得在去年的第一次錘子手機產品發布會上,羅永浩用他拙劣的智能手機知識站在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給發布會上的人“詳細”的解釋了一個“很牛逼”的安卓系統功能,說他在模仿喬布斯的蘋果。結果讓所有的業內人士大跌眼睛,大家都在討論老羅這是一個幼稚園的人教大家談戀愛呢!錘子手機也被一路看衰。于是一句話在智能手機領域廣為流傳“喬布斯詮釋了什么是牛逼,羅永浩詮釋了什么是傻逼”。盡管那個時候老羅被廣泛不看好,但大家都應該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還是有很大一批羅永浩的粉絲支持他! 于是經過一年時間的涅槃,老羅于今年再度發布了錘子手機T1的發布會,在現場言談可以看出老羅對智能手機的領悟比去年專業了不少,通過演講展示錘子手機較之主流智能手機的優勢,提出:令人信服的打造一款4000元精品國產手機的觀點!所談到的很多手機行業陋習和弊端令很多智能手機廠商覺得汗顏。 演講最后,羅永浩來一句“我不是為了贏,我只是認真了”,實在的一個人。后來聽說,羅永浩的錘子手機成功融資10億元,大家可以叫他羅十億了。
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在所有智能手機都在PK配置、打價格戰的時候,羅永浩的錘子手機性價比不算牛逼,憑什么能賣3000!據說很多業內人士都說錘子手機賣不好,因為大家買手機最關注的是手機的功能配置強不強大,也就是我們一直會說的性價比高不高! 我倒覺得,錘子手機無需成為全國人都用的大眾品牌,羅永浩的粉絲圈子里的人都買,他就能賺個缽盆滿溢!羅永浩銷售產品的思路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小米手機是先小米后雷軍,而錘子手機則是先羅永浩再錘子手機。說到這里,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了,也就是說,否管羅永浩賣手機也好賣電腦賣狗屁膏藥也好,他不會缺的是用戶群體!因為他本身就有了一批忠實粉絲群體,而用戶群體恰恰是很多廠商都非常頭疼的一件事。
在情感時代,產品的功能強大與否可能不會再成為消費者購買的最重要因素?;蛟S你永遠不會知道,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威力會是什么樣子的?就拿百度指數來說,注意對比一下手機這個詞的電腦端搜索量和移動端搜索的量,他們是不是快接近趨同了,這還只是今天的數據! 移動互聯網,一個消費者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都有可能成為你的訂單用戶,那么傳統的一些廣告模式,展現量點擊率咨詢訂單的傳統漏斗圖可能不再適用于以后。也傳達了一個信息給我們,信息爆炸的年代,一個廠商形成一個忠實用戶的成本會變得很大,因為消費者的選擇余地太多。 因此“流量為王”的廠商慢慢會發現自己的產品賣得沒有羅永浩的“關系為王”來得好,不管是粉絲活躍度和重復購買口碑力度都沒有他的好。沒錯,關系為王!讓思維定死的人接受一個觀點很難,姑且把關系為王當作是你運營的一種思維選擇吧!
淘寶上的一些做的很好的店鋪,例如我知道的“七格格官方旗艦店”,店主網名七格格,真名是曹青,曹青這女孩子很有意思,眉清目秀瓜子臉,扎著馬尾辮,黑色眼睛格外有神,穿著非常的潮!就是這么一個女孩子,用4000塊錢開了一家淘寶店,取名,七格格。七格格是怎么做淘寶的:關系為王!通過樹立圈子里面非常潮的一個個人品牌形象,粉絲聚集,依托粉絲口碑與高重復購買。雖然聚集與維護過程比較漫長,但一旦形成,就是發力的時候。事實上沒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
說到這里,也要給大家分享一個被業界所共同討論的用社群思維做移動互聯網自媒體營銷,大致意思是通過一個共同興趣點和利益趨同,聚集一個圈子,供大家資源共享。就像某個老師說的“尋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這種社群思維我個人覺得在中國目前無法普及,就算有某個自媒體積聚了一群粉絲,也很難形成高黏度高,也就是很難商業價值化。因為中國人是只信仰一個東西:錢!共同趣味相投的人聚聚在一起,可能剛開始會比較火熱,但玩著玩著發現大家的興致都不高了,因為沒有利益資源觸發點。這就是為什么前一陣我加入了一個山地自行車群,結果火了一陣,后發現稀稀拉拉幾個老會員還再談天說地,其他人都默默不言了,甚至開始有退群的人! 社群思維可能不適合做移動互聯網形成粉絲圈子。所以還得回歸,前一段提出的羅永浩“關系為王”,比如某個圈子有一個意見領袖做品牌擔保個形象背書,通過意見領袖個人品牌聚聚一批高黏度粉絲,然后圈子內的成員們,分享和共享資源,形成一個互相推廣和推介的平臺。這種關系為王的模式或許才是真正粉絲經濟的解決方案。但是這個意見領袖一定要是權威,比如商會的會長一定是最富最會賺錢的那個人來做,否則很難讓所有粉絲信服。
老羅給了我們一些移動互聯網做粉絲圈和粉絲經濟的思維,大家都要努力去讓自己過得更好,就像他說的“努力是為了對得起當年吹過的牛逼!”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