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執行力問題,是中小企業最突出的管理瓶頸問題。現在用我們的實戰案例,與大家做些分享。
在許多輔導項目中,我們使用了稽核控制法來提高企業執行力。如濤濤集團精益生產項目中,我們派出的稽核員檢查缺料不良的次數有1200次!在祥云項目中,我們采用蹲點式稽核,稽核員天天守在指定的同一個地方,死死盯著,結果盯出了成績。可以說,稽核,就是要對發現的問題,或者可能出現問題的關鍵節點緊抓不放,而且反復抓抓反復,直到問題圓滿解決為止。
在祥云汽配項目中,缺料不良是影響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率的“節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而我們的稽核員四個月100多天的時間內,只盯著這個事情不放。
海爾的張瑞敏說,企業管理沒有什么決竅,主要還是“反復抓,抓反復”。這正是海爾的成功所在。成功企業管理的經驗就是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就是要十年磨一劍,持之以恒。
海爾高層曾經講過,以前很多人來海爾學習,他們從海爾拿走許多許多介紹海爾自己內部管理模式的資料,回去后想在自己的企業里套用它的模式,比如市場鏈,但回去后發現它根本用不上,就跟海爾反映:為什么這些模式在你們這邊這么好,在我們企業就沒有用呢?
海爾的人告訴這些學習者:海爾當前正在使用的管理模式,不論是人單合一,還是市場鏈,其實都是建立在海爾自己的基礎管理之上的,海爾的基礎管理系統就是OEC,就是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就是每人每天要做什么事,大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連一塊玻璃是誰的責任都查得出來。
海爾抓基礎管理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因為那個時候它還默默無聞;等它抓出了成績,超越了基礎管理,搞市場鏈的時候,我們知道了,于是我們就想直接學市場鏈。
基礎管理就是每人每事每天清楚明白。我們推廣的滾動排查,前推后拉的PMC模式,就是讓我們生產過程中的每人每事每天都清楚明白:知道那個訂單做到了那道工序,知道那道工序正在做那個訂單,知道什么時候交給下工序,什么時候可以裝配,可以出貨。要讓計劃部、生產部、銷售部、采購部都準確知道這些并非易事,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去理、去查,并且形成天天查、天天理的習慣,這都不是一個大的什么“模式”能解決的,需要我們一個點一個點的反復抓才能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