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動作成模式
我們縱橫控制法的管理模式,是一系列有效動作組合,它的關鍵詞是“系列”、“有效”和“動作”
第一,它是由動作構成的。比如我們有訂單評審文件,有訂單評審流程,但未必有真正的訂單評審動作。如果客戶的訂單來了以后還是直接交給生產部,生產部拿出去就做;或是客戶一打電話過來,業務部就把交期回復了,都不與生產部和采購溝通。這就是沒有訂單評審的動作。企業里面有文件沒動作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說有些企業有首件檢驗規定,甚至都有首件檢驗的簽字(做假),但是根本就沒檢驗,結果批量生產的時候大批量的出問題,這就叫有文件沒動作。這樣一些文件構成的所謂體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第二,它是有效的動作。我們要關注動作的有效性。有的企業訂單評審動作也有做,幾個人湊到一起開個會,就算完成訂單評審了。至于產品最終有沒有按時做出來卻不關任何人的事,這種評審有意義嗎?訂單評審做完以后,相關的部門表了態就必須承擔責任,生產部、車間說什么時候能開始做,采購說物料什么時候能夠回來,簽字以后要追究責任,否則你這個訂單評審也是白做。
有效的動作必須跟責任掛鉤,動作一定要配上責任。前兩天我們有個正在做的項目企業有些產品的質量問題,我問專門盯質量的儒聲顧問老師打算怎么辦,他說打算在員工的動作上面狠下功夫,規范他們的動作。我說這個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不在這里,最重要的是他不這樣做,你怎么辦。他說讓巡檢檢查。我說你這種做法未必有用,因為僅僅靠巡檢檢查這些員工有沒有這樣做是不夠的,幾個巡查是查不過來的。一定要把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的檢查責任分解到每個做事的工人頭上:你負責查這三個問題,他負責查那三個問題,讓每一個工人都有明確的檢查責任。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被工人查出,流了下來,出了出去,客戶退貨,就找相應的工人負責,這是非常有用的控制方法。
有效的動作來自實驗和研究。有效不是一步到位的,不是動腦筋動出來的。好看的文件是想出來的,有效的動作不是想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得到有效的動作,絕對不要僅僅依靠大腦的智慧,我們要懂得依靠身體的智慧,身體的智慧是動,生命在于運動。我們要懂得在做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總結,一點一滴地提煉,最后形成有效的規定。凡是寄希望于想,又辛苦又沒用;凡是寄希望于做和改,最后得出來的動作就非常有價值。
第三,它是一系列的動作。 就是要持續改善。當我們在一個點上做文章的時候,它實際上起了一個樣板作用,帶頭作用,示范作用,意思就是希望企業方也能夠按照這種方式動起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做現場改善攻關,一定要一點一點的做,注意力不要分散,要聚焦。不要這件事還沒有結果就去做第二件事,第二件事沒有結果又去做第三件事,件件事情都想做好,但最終卻一事無成。
我們很多企業,為什么訂單準交率那么低?很大的原因是企業什么單都想接,哪個客戶都不想得罪,結果一個單還沒做完,又插別的單,頻繁插單,都成急單,最終誰都出不去。所以,我們強調日計劃,強調冷凍計劃,就是約束大家不能亂來,讓企業的產能聚焦在當前的訂單上,這就是定力。
有定力,然后智慧就會生起來。智慧是什么?上面是兩個“豐”,中間是一個掃把,下面是一個“心”,就是把你的心打掃干凈就是智慧,清凈心出來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