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到不為財
常言到:“力不到不為財”,意思就是天上不會掉餡餅,若要成功,就得不怕吃苦。
上周我培訓結束后在給企業做微咨詢診斷時,發現這家企業存在一個現象:大家都只說不做。其實這也是很多企業的普遍現象。
這家企業當時正召開品質會,總結上個星期因質量問題被客戶退貨的情況。照理說,與會人員都是有責任的。但這個品質會議就開得很奇怪:從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責任變成每個人都在發表見解。2個多小時的會議大家都說得不亦樂乎,會議整個變成了一個“座談會”,人人都從責任人變成了評論家。從他們的老生常談中,你就可以判斷出,這些問題談來談去,都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企業必須改變遇事就開“座談會”的習慣,因為這樣的會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真正解決問題,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如果原來制定了標準,出現了問題就應該直接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避免光說不練。
第二,如果原來沒有標準,就要制定標準。比如質量問題或交期問題,必須制定出明確的標準:由誰來做?怎么做?什么時間完成?把這些一一確定下來,形成標準,再由稽核跟進檢查。
第三,必須重視制定標準之后的落實問題。千萬不要以為制定了標準就萬事大吉了,標準制定出來后,我們還要持續抓落實、持續抓改善,頻繁檢查、頻繁跟進,一出現問題就直接追究責任人,及時發現異常,快速解決異常。
100多家企業管理咨詢培訓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不管是哪個項目,要真正地解決一個問題,大家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很大的精力來把這些問題進行細化分解,細化執行,然后進行頻繁跟進、檢查。如此反反復復,才能解決一個問題。
“探討”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必須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去做,少談道理,多做動作。正所謂“空談誤國,實干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