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陳全生
地點:北京市 - 北京
時間:2015/7/5 0:00:00
以下為對話實錄:
陳晶:首先非常感謝今天在座各位企業家能夠認真聆聽各位各路精英專家的講解,我想在最后的環節我們是不是把掌聲送給在座的每一位,感謝你們的到來,你們的捧場,還有你們的認真。我相信在座各位企業家通過今天的分享一定會收益良多。這個對話環節直接切入干貨正題,我會問每個嘉賓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也是搜集高薪技術產業分會群里很多企業提問的問題,但是大家的問題太多了,不能一一解答,我們提出最精煉的環節讓專家解答。
首先,提到的一個問題是給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陳參事的一個問題,也是我特別想問的問題,參事剛才說到,全球各國都在推行重振制造業或者再工業的計劃,我們國家也在追趕工業4.0,有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推出。工業4.0意味著智能化,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化意味著工廠可能是無人工廠,黑燈工廠。工業4.0和我們國家解決就業是否矛盾,我想問陳參事這個問題。
陳全生:這個問題很尖銳,剛才我講制造業時專門講了,我認為中國是要向智能化發展,智能制造發展,是“智造”,還要向制造強國發展,機器人(73.160, 3.21, 4.59%)也要大量應用,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口,最大的問題也是人口,這是中國最大的特色,比其他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要重的就是人多,前面有一位領導同志說13億是很奇妙的數,中國任何一個小問題,一件小事乘13億,就是特別大的問題。任何大的事除以13億又特別小,就是這么一個狀況。所以中國人口這件事情是我們躲不過去的,我同意發展智能制造,發展機器人,發展黑燈工廠,但是不可否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今后或者相當一個時期內不會丟失,只是制造和生產的過程當中不斷進步,不會一下子沒有了。而且我現在對大規模上機器人,上自動化我還有點想法。
現在的機器人80%都是進來的,都是進口的。進口的機器人壽命是十年,大規模上完了以后,我們自己生產出來的機器人誰要,我們生產的機器人怎么弄,一哄而起的狀況我一直有看法,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很糾結的一件事。
我剛才聽了大家分享體會,我想說一句話,我剛才和王煒先生也在交流。我就說“我們別太急”,你別太著急,這是我想說的事。都是中小企業,最賺錢的行當不一定是你最熟悉的行當,你最熟悉的行當一定是你最賺錢的行當。中小企業想著一定要到外面怎么樣發展,先把自己的專業弄專、弄深、弄透,外面走的時候先跟人家合作、合資、控股然后在全資,得有一個過程。4.0也是這個概念,我們ERP都沒有,剛才那位講了,說產品所謂數字化,就是讓產品從原材料開始就一直說我是誰,最后到產品,它會說明。我們ERP整個生產過程都沒有,2.0、3.0還沒有,一下子就4.0了,別太快。擔心全部上來了。一定要踏踏實實看到自己最成功的東西是什么,把那個東西穩住了,那就是所有的基礎。
再重復一遍,最賺錢的行當可能是你不熟悉的行當。你最熟悉的行當一定是你最賺錢的行當。做專、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