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診斷學博士,曾擔任過北京電視臺《養生堂》主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大國醫》主講人的羅大倫來青簽售《漫畫中醫》。他透露,寫書的初衷是看到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們不看古書愛打游戲,畢業了也不懂號脈,“我們的中醫傳承出現了問題”,他希望通過這套書讓普通讀者也能了解一些中醫基本理論,而不只是兜售“秘方”。談及目前養生書和養生節目的大熱,他認為“養生焦慮”未嘗不是好事,國人的健康知識整體落后有許多課要補,但他同時也表示,他主張讓病人盡量少吃藥甚至不吃藥,“不論中西藥都是有毒性的”。
全球養生潮
中醫健康圖書需求大增
《“海外館藏:中國圖書世界影響力(2014版)”報告》指出,健康養生潮正在席卷全球,世界圖書市場近年對于中醫健康養生類圖書需求量很大。為此,一些歐美出版機構開始加大中醫養生書的出版,并迅速擠進歐美公共圖書館系統。在中國臺灣,此類書籍近年的出版量同樣大增,僅2013年,就有109種中醫圖書進入世界圖書館系統,包括《女中醫給忙碌上班族的第一本養生書》《廚房里的中醫》等。而養生出版資源較為豐富的中國大陸發行的圖書中,僅有張羽的《只有醫生知道》出現在了30家以上圖書館的收藏榜單上,且這本書并不是中醫養生。談及這個問題,羅大倫深有感觸:“中西醫總要打架,其實在治療內科疾病方面中醫是有優勢的。中西醫相當于孩子的父母親,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內訌,西方反而越來越重視中醫。”
羅大倫說,僅在美國加州,就有15000多名注冊針灸醫師,“目前國外的中醫發展迅猛,他們將一些中醫理論與西醫融合甚至是引領西醫的發展,有美國的中醫將彈穴位用于心理學的治療,以此舒緩患者情緒,療效非常好,把一個情緒崩潰的伊拉克老兵都治好了,相關的論文也在權威雜志上發表了好幾篇。就在我們對祖先的東西不自信的時候,人家已經把傳統經驗也當做科學的一部分了,美國保健品中有一半是中藥。”
不只寫秘方
門檻提高作者多是教授
羅大倫說:“當時張悟本在電視上講的時候,我就說那是因為沒有專家出來講,老百姓有這樣的需求,應該把更多的專家請出來開講,養生熱就不會出問題了。而無論是圖書還是電視節目,出了問題就該規范 ,但不能一盆水把這團火徹底澆滅。國人的健康知識是比較落后的,80%的醫療花費都用在了疾病的中后期,跟西方的情況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健康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現在很多保健品編個名字就能出來騙人。”羅大倫認為,現在有些人有“養生焦慮”,總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所懷疑,這并不見得是壞事,說明大家開始關注疾病的預防和早期發現了。
談及自己寫的中醫養生書時,羅大倫說:“我不只寫秘方之類的,你一本書給讀者500個方子,他看著就暈了,這樣太片面了,我認為做醫學理論知識的普及更重要,所以我的書中90%的內容是用來講理論,只有10%的內容是涉及到藥方的。”
市新華書店書城科技部主任韓宏告訴記者,目前有近萬種養生圖書在售,羅大倫的圖書每月銷售都在上百冊,“現在關于中醫的養生書還是很熱的,針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書買的人挺多 ,像羅大倫、吳大真、胡大一等暢銷書作者大都是著名醫學院的博士、教授,現在養生書市場已經規范了很多”。
古書乏人看
中醫的傳承出現了問題
作為傳統醫學,中醫承載著中國人同疾病做斗爭的經驗和理論,很多古書都承載著非常寶貴的經驗和哲理,羅大倫說:“但目前國內中醫院校編教材的范圍比較窄,又不是以往那種師傅帶徒弟式的教學方式了,很多理科學生看不懂文言文,不愿意看古書 ,畢業了還不會號脈,國內的中醫傳承出現了問題。”
羅大倫說他寫書的初衷就是看到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們天天都在玩游戲 ,“我就把古代中醫的一些典籍一點點翻譯成普通話,用周星馳式的語言寫出來,給年輕的學生和讀者”。
談及所謂的養生“秘方”時,羅大倫說:“養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好的心態,再加上合理的鍛煉和飲食。”
現在有個網絡流行詞叫“藥不能停”,在生活中也經常存在藥物濫用,尤其是非處方藥被濫用的情況,羅大倫則說,無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是有毒性的,藥要盡量少用甚至不用,“生病了,開兩服藥調理一下就好了,不要一連吃上很長時間,我都經常開了藥給病人用來泡腳,不用喝的”。有傳聞稱,現在的中藥藥材大都是人工種植,藥效比不上野生的,羅大倫說:“相反,人工種植的多是優選品種,藥效比野生的還要好。但是農藥、重金屬殘余也是客觀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