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管理》1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內容: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
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就像學習駕駛是為了開車方便,學習音樂唱歌是為了塑造品格陶冶情操,學習書法繪畫就是要提高審美和藝術修養。孫子兵法是開啟戰爭不戰而勝,知彼知己,避實擊虛神話的巨著,至它誕生以來就廣受兵家及各界人士的重視甚至頂禮膜拜,好評如潮。通過多年學習我發現無論孫子兵法,論語還是道德經,這些國學經典的大智慧在人文道德的頂層都是相通的,正像明代著名學者談愷曾說:“孫子上謀而后攻,修道而保法,論將則曰仁智信勇嚴,與孔子合”。他把孫子置于圣人的地位上,認為《孫子兵法》無論對武備軍旅還是文事人生,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很顯然孫子和孔子還有老子在塑造人們精神品格氣質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所以后人也就不怪乎把他們都稱之為圣賢了。
那么什么是文武之道呢?
就是結合了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來解讀企業管理,解讀人生,解讀工作生活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使我們的心靈得到進一步的成長,活得更快樂更幸福,事業更成功。
論語: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
“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譯: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仲尼的學問是從哪里學來的?”子貢說:“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了解它的末節,沒有什么地方無文王武王之道。我們老師何處不學,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實際上只要我們留意我們的生活,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也處處不有文武之道。比如這次習近平訪英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和英國首相卡梅倫握手拍照的細節,習總面對媒體那種沉穩莊重大氣的氣質,表現了大國之尊大國威嚴。正像報道中說的那樣:英國是既古老又年輕,即傳統又現代的國家。這和中國又何其相似啊。英國是在歐洲孔子學院最多的國家,不會不了解來自東方來自孔子故鄉大國領袖的風采: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