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和4000億成交量的信息
2014.11.28日,滬市A股突破4000億成交量,似乎已經透漏出未來玄機。似乎本輪反彈進入加速趕頂的階段,股票漲少跌多,賺指數不賺錢的效果太明顯。這么大的成交量,中小板指數還是下跌的,滬指卻60度斜角上升。

上一輪經濟放緩是在1998年3月,直到2002年9月走出放緩周期,周期54個月。本輪經濟放緩時間是從2013年3月開始,開來現在還只是在放緩的過程中。

11.22日央行宣布降息,其時間節點和目的讓人深思,從股市來,看似乎有利用周末效應誘惑股市的嫌疑;從經濟周期來看,似乎近期經濟數據不佳,央行大用利用經濟數據真空期的嫌疑,畢竟到發布11月經濟數據還有20多天。恐怕,弦外之音更難理解!
APEC會議,G20會議,其中主要經濟體達成的共識是什么?為什么在這次會議前后日本、歐洲和中國均調整貨幣政策?唯一的解釋是世界范圍的經濟狀況真的不好,超預期的不好。
這樣看來,央行的貨幣政策無非是反經濟而行之的一種對策。那也就明確了,經濟的熊市是不可能有股市的牛市的;但是有上漲是必須的,畢竟不能讓股市里的股民失去希望!
何況還要發行股票,企業等著血液補充呢!股市的圈錢目的仍未改變。
有人以場外資金跑步進場作為牛市依據,其實反思下,場外資金跑步進場不正是超級主力的愿望嗎?
別忘了,李嘉誠今年繼續在拋售內地地產,已經拋售167億了,經濟巨頭的信息應該不會錯。如果真看好內地經濟,干嘛要拋呢?只能說,真正的危機還沒到。
如果真是如此,恐怕未來的利空會越來越多。
A股至今經歷6輪牛熊轉換
A股1990年成立至今,總共經歷了6輪牛熊轉換。以2005年為分水嶺,之前曾經歷了四次,之后經歷了兩次牛市。由于2005年之前,總市值規模還比較小,和目前A股的結構相差比較大,可具有的參考意義不大。縱觀2006年和2008年牛市,每次牛市來臨都會有其特定背景。
2006大牛市的制度性背景是股權分置改革獲得突破性進展,此外加入WTO、匯改之后,人民幣持續升值,吸引國際資本不斷流入中國。當時中國經濟每年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上市公司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在內外部環境都向好的情況下,A股展開了長達兩年之久的大牛市。
當時大盤從2005年6月份的998點啟動,一直漲至2007年10月份的6124點,指數漲幅高達500%。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股市的瘋狂上漲也引起了管理層的注意,在2007年5月29日深夜,財政部宣布將印花稅調高至3‰,隨后A股連續4天深幅調整。
2009年是A股再度爆發的一年。在四萬億投資和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滬指從2008年末的1664點升到了2009年7月份的3478點。這場牛市是貨幣刺激和財政刺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2008年央行連續5次降息和4次降準,直到“四萬億計劃”的推出,A股徹底被引爆。中國經濟在強刺激作用下,迅速反彈后又繼續回落。A股隨后開始長達5年之久的大熊市。
對于此輪行情,市場普遍認為是受無風險收益率的持續下行,以及國企改革、滬港通、資本市場創新等改革預期推動的雙重作用。目前中國經濟仍在下滑,底部不明朗。另外美國加息預期強烈,因此一些投資者也認為,各種因素并不支持A股持續走牛。
歷次牛市無不是經濟向好之時啟動。
市場底在哪里?
歷來市場見底,都會有輿論伴隨,市場期待的技術底突破,市場期待的政策底突破,最后跌到沒人買股票,然后慢慢漲起來,哦大家才知道原來市場底已經走過。998的大底如此,1664的大底也是如此。
看看本輪下跌呢?
從2009年8月開始,直到2013年6月,市場最黑暗的時候,好像市場只有在2300-2000點之間討論過一次技術底,政策底還沒到,市場底還沒討論,就漲起來了。
這種情況只能理解為市場憋的太久了。
但是4000億,絕對可以說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