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該醒一醒了
鄒韜翰(鄒榮)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不僅建立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際地位不斷上升。這一場變革給許多人創造了財富,同時也成就了許多現在所謂的中國民營企業家。
所謂的企業家,在我看來根本不能稱之為企業家,只能稱之為企業主可能更加合適。也許會有很多人說,你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我為什么說稱之為企業主更為合適,請看一下所謂“企業家”的發展之路。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大一部分人抓住了機會,聽從了黨的號召放棄鐵飯碗下海。還有很多人被迫于生存的壓力,南下沿海開發城市打拼,利用自己的勤勞與付出成就了自己,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建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然而,卻在當今迷失了自我,不知道企業該如何持續的經營下去。很多時候,都是依靠小聰明與仿造乃至壓榨員工剩余勞動力,從而獲得一點小小的利潤空間得以生存,卻忽略了市場經濟內在的規律。根本不明白,一個企業應如何真正有效的發展與壯大。從經營的原點來說,一個企業應懂得二大經營規律:一、客戶價值,二、創造客戶價值的員工。從個人角度來說,作為一個企業家,首先應搞明白一個道理,我為什么要創建這個企業,我創建這個企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在此,我們先談一談第一個點,什么是市場經濟內在規律。規律就是要明白我做什么會持續生存,我做什么會死亡。市場經濟內在規律就是社會發展規律。為什么這樣說,我們先看一看企業在大環境下所依附的載體是什么,企業背后的載體是社會。也就是說企業是社會中的商業組織機構,離開了社會這個載體企業就會死亡。所以社會規律就是天道,天道就是,“一切順天者生,逆天者死”。就像地球是繞著太陽轉動,所有萬物才能得以生存。如果你硬是把地球運行的軌跡偏移,讓其繞著其它無法像太陽一樣給予充足陽光的星體轉動,那么這就失去了其本身應有的內在規律。那么對于企業家來說,應認識的規律是什么呢?就是商業規律、行業規律、社會生活規律。作為一家企業的經營決策者,如果你硬是成天去仿造別人的產品,不去了解終端消費者或你的客戶真正需要什么的時候,那么你的企業也就離死亡不遠了。我為什么會說你的企業離死亡不遠了,因為道理很簡單。就像一個沒有自我主見的人一樣,看別人殺了人沒被叛死刑,自己也去殺人一樣。
我們再來談談第二點,客戶價值與創造客戶價值的員工。什么叫客戶價值;就是創造客戶的期望,超越其期望,理解和尊重客戶的行為與心理特征。簡單的說,就是假設我是客戶,我需要什么。明白了這點后,我們就可以依照其需求改進或研發提供對方所需,從而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談到這里,會有很多人說,你說的倒是輕松。我們也想過改進,也想過提高研發能力,增強客戶滿意度。但這一切,所需要的成本和人力太大了。最重要的是,現在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上升那么快,我們產品利潤又上不去,我們又沒有強大的品牌。對于此,我只能說所謂的企業家,那么你是活該。你為什么沒有品牌,為什么沒有優秀的人才,為什么利潤下降。我想問一下,你沒有品牌、人才,你每年有多少預算是用來作為人才培養的,有多少預算是用來品牌推廣,如果沒有一切只能說是活該。
我們再來看看什么叫創造客戶價值的員工。首先一點,我們得明白,企業的營業額靠什么支撐,無可厚非靠團隊,那么團隊又是靠什么來壯大與穩定,毫無疑問是靠企業的文化與訓練系統的支撐。這就好比,抗戰時期我們黨沒有飛機大炮,只有小米加步槍,卻依然打敗了侵略我們的敵人,靠的就是文化與信仰來驅動團隊。產品的質量好與壞、客戶的滿意度高與低等等一切都是員工所創造,那么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們給予企業建立了什么樣的文化與訓練系統,我們又給予了什么樣的發展方向。由此可明白,一家企業的興衰與否取決于二個大點:一客戶、二內部員工。
作為企業家,如果你今天還能賺錢的時候,請千萬不要夜郎自大,認為一切都是自己能力的體現。當一個人自我神化之后,那么也就離死亡不遠了。因為,有一句叫天令其亡,必令其狂!試問,你昨天之所以能賺錢,今天還能免強的經營下去,靠的是什么,又是什么讓你的企業還能生存下去。不要說是你的產品,因為產品本身是不值錢的。能讓你生存下去的,一定是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做為企業家我們是否又清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呢?
當我們明白了核心競爭力的時候,我們是否又明白了,如果所謂的核心競爭力突然一夜之間失去了優勢,我們靠什么持續生存下去。這也是我所說目前的民營家,充其量只能稱之為企業主。所以各位“企業家”不妨抽時間多思考下以下幾個問題:一、創建這個企業的初衷是什么,這個企業應該往哪里去?二、昨天的錢是怎么賺的,為什么能賺?三、今天的錢應該投到哪里,如何投?四、明天的錢應該從哪里賺,如何賺?
如果不能清楚的回答以上幾個問題,你的企業現在還能賺錢,那么我見意你還是趁早賣掉,否則最后會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