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宏遠問智合伙人 技術總監 尹劍卿
【前言】
組織的有效運轉需要規則的保障,企業作為商業組織,制度是有效保障企業順利運轉的重要工具。在我們服務過的企業中,有一些企業沒有發展規劃、甚至有一些沒有做過預算管理,但是沒有一家企業沒有管理制度。可見,制度管理對企業的健康運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聽到企業家、管理者的抱怨,制度常常成為擺設,與管理兩張皮,制度僅僅是行政部柜子里那厚厚的一堆紙而已。可能很多制度剛出臺還好,可到了后來,制度就成了企業大廳的擺設。
制度如果不能有效落地,就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但在現實中,制度在落實過程中,不執行、打折扣、被扭曲、落實不到位等現象比比皆是,這已成為許多企業組織的通病。
這使得原本應該自動運轉的企業,被迫需要管理者去推動,消耗了大量的行政資源與管理者寶貴精力,老板成了救火隊員,被迫陷入到大量的行政事務中。管理者很痛苦,但又似乎無能為力。
那么,為什么辛辛苦苦制定出的制度不能達到其管理目的?
在我們與企業管理者長期的服務與溝通中,發現導致企業制度不能盡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相同之處,其中有幾個最具代表性:
一、為了制度而制度,制度缺乏靈魂。
很多中小企業,甚至一些大型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管理者急切的期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迅速安排各個部門草擬、制定,在短期內頒布了大量的制度。而很多部門管理者,尤其是沒有受過專業制度管理培訓的管理者,并沒有豐富的制度制定經驗。卻在任務的壓力之下,被迫草擬制度,很多時候是參考借鑒其他公司制度,進行拼湊。結果就是:部門制度拼湊網上制度,公司制度拼湊部門制度。沒有將公司的管理理念與制度進行融合,在制度中看不到企業自身的特點與思想。
顯而易見,一個連管理者自己都不能打動的制度,是不能打動員工的!但很遺憾的是,這種制度大量存在與企業之中,管理者說不清其制定制度的目標與核心理念,形成“僵尸制度”也就在所難免。
二、制度的導向性出現了問題。
在我們詢問管理者制定制度的目標時,常常聽到關于制度的一種說法“制度的目的就是管理員工”,這種制度的導向背離了上下級的共同目標,勢必造成雙方的抵觸與抗衡。還有些制度不能匹配企業的文化、行事風格、價值觀念,這種情況尤其常見于空降高管的企業,這些新制度難以得到員工甚至部分管理者的認同,會形成一種對立與排斥,有些發展成權力斗爭、老員工離職、消極怠工等,甚至導致制度的推行者——“空降兵”被擠出公司、老板威信下滑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三、制度內容過多而遺失重點。
管理是遵循螺旋上升規律的,而企業制度更是充分體現了這一規律。很多企業在制度建設中,貪多求全,一做就是數百頁,甚至有的企業制度上千頁,搞了百萬字的規模,裝裱的很精美放到文檔柜里。對于這種制度,很多管理者只能苦笑,而員工則在私下里評價“這制度手冊擦屁股有點硬”。但是話糙理不糙,這樣的制度除了拿出去充充門面以外,對企業沒有任何用處。反觀漢高祖“約法三章: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簡單明了,卻是最有效的制度。
四、員工沒有參與感。
制度的落地執行,必須要使各層面的人員對制度條款規定,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很多企業員工不了解制度,企業反復宣貫,卻發現大家積極性不高,效果有限。但其實最有效的宣貫,是讓員工參與到制度的制定之中,讓他們感受親身去理解制度制定的思路,參與制定的過程,在這中間不是簡單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而是團隊相互協作形成共識的自我管理,當員工形成這樣的主人翁意識,才會更加深刻的認知制度,得到更好的執行效果。
那么,如何建立“活”的企業制度。
幸運的是,長期與企業家的共同實踐,讓我們對于如何制定能夠有效落地的制度,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
首先,制度制定之初,管理者必須取得共識,制度的目的是“幫助企業更好的達到發展目標”,是幫助員工更出色,讓員工效率更高,讓員工更安全——而不是僅僅管住員工。這是制度得以生根發芽的土壤,只有明確了這個觀念,制度才有可能有效執行。
其次,當明確了制度的目標與框架后,要反復與基層管理者、一線員工交流,通過不斷互動引導他們理解企業制度的目標,并要求他們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充實具體的制度要點。重點是一定要在數量上嚴格控制,能寫一條的制度絕不而寫兩條,制度指定的目標是執行,而不是按字數賺稿費。比如我們給陜西某企業制定制度初稿,一共只羅列了30條,一頁多紙。經過企業內部兩輪補充修訂后,制度也不過十余頁,而且內容也基本就在初稿30條的框架內。但執行了兩個月后,客戶給我們的反饋非常好,企業的面貌煥然一新。這也給我們很大觸動“一條打動人心、切合實際的共識,遠好于一百條冰冷的文字”。
最后,制度需要持續的生長,就如同人一樣,要根據企業發展不斷地優化。這需要企業定期進行反饋修訂工作,企業領導者與執行者必須階段性(例如每月一次)的反饋會議,甚至深入到部門去觀察與傾聽,我們會了解到制度的執行情況,了解制度需要進行哪些改善與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制度與企業管理同步,實現其管理目的。
【結尾】
高效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對企業員工共識的深刻理解與把握。“活”的制度管理體系,讓企業成為自我運轉、自我完善的有機體,將企業家從事務性管理中解放出來。
企業家不要再去做制度應該做的事情,卻讓制度躺在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