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互聯網的發展,很多人都聽過回購全返的模式,這種模式其實也是免費模式的一種體現。2017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黑龍江的一個學員,在系統學習完免費模式之后回去做了一個免費模式,將自己的農產品免費送出去最終確實現了盈利,那么他是怎么操作的呢?
這個老板從事了一家農產品種植和養殖的企業,隆重推出一種叫生態蔬菜卡片,一個散養黑豬卡和生態米糧卡,當你認領1萬元種菜就可以得到3千生態卡一份,蔬菜配送一年期滿后一周內無息退還本金1萬元。領養豬10000元便可得到3千5百的生態黑豬年卡,豬肉配送一年期滿后一周內無息退還本金1萬元。認領種糧10000遠便得3千6百的生態口糧套餐,米糧配送一年期滿后一周內無息退還本金1萬。
充值方案
他用的是認籌,其實和大家平時說的充卡是一個道理,只是換了一種說法,但是認籌和充卡讓用戶感覺會不一樣。大家自己想一下區別在哪里。對于他的用戶來說,是很劃算的,可以吃到生態無污染的產品,關鍵是不用錢,因為一年以后就返還本金了。對于用戶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價值是3000多元,不是300元。
那么,從表面上來說,充值1萬元還要返還1萬元,還要送價值3000元的產品,明顯是虧本生意,但是,菜僅供當地,豬肉和大米發全國,因為豬肉和大米可以真空,蔬菜不可以,那么在大家都看來賠錢的買賣,他是如何做到盈利的?
其實背后的邏輯很簡單,首先,能掏出1萬元認籌的人絕大部分都是中高端的客戶,注重健康品質的,但是他們只是沒有嘗試過,所以,這其實是相當于用戶的前端體驗產品,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客戶產生慣性和依賴。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他是每周給你送一次,蔬菜一次8斤,豬頭一次才5斤,大米一個月給你送10斤,其他的農產品如小米,大豆等各送1斤。
為什么要這么做?每個月或者每周配送?因為,一次性送給你的話,就再也沒有聯系了,并且像蔬菜、豬肉也不可能一次送完畢竟都會有一定的保質期,豬肉也是新鮮的好。通過這樣的方式,每周送一點就意味著每周會見一次面,那么每一次就有一次推銷的機會,因為,每次送的產品其實都是不夠吃的,如果你吃了我的產品覺得好,要不要每天都吃?如果要的話,那么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你說不要,也沒關系,我還有幾十次的銷售你的機會。如果最后還是不能轉化你,那你就不是他的精準客戶,放棄就好了,這是個概率問題。
事實上,通過這種模式,到最后轉化率還是非常高得,首先已經挑選出意向高的用戶,通過策劃回購流程吸引,最后得到與顧客頻繁接觸的機會。一年幾十次的銷售機會,他總會有辦法讓你成交辦卡:現在我們在做活動,沖1萬元可以當做15000元或者20000元來用,你會不會參加?
可能也會有人說,客戶憑什么相信你?萬一交了錢,你明天拿錢跑路了怎么辦呢?所以,做這個活動首先一點就是要解決客戶的信任問題。不是說在外邊隨便發一些廣告就會有人來參與購買,現在大部分人的警惕性都很高。
所以這里面的話就要做一些有信服力的東西出來證明給大家看,你不是騙子。比如書,老板獲得的勞動模范稱號,電視采訪,展現自己的農業基地,客戶見證等,讓客戶相信你是真的,有實力不是騙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確實不是騙子,不是為了融點錢跑路而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