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不該是一個身份屬性,而應該是一個價值屬性。這句話的意思可能需要解釋一下,大概說的是,自媒體不是一個
職業或者稱謂,比如我經常看到一些小屁孩頭銜都是什么自媒體人XXX,看來實在找不到其他頭銜了。而另一件讓我尷尬的事情則是,當我跟一個粉絲說我暫時不工作了之后,他說,哦,你要專心做你的紅人了。第一次知道我還是紅人。所以我除了在參加發布會的時候,不得不為了方便媒介尋找簽到單會說自己是自媒體之外,我從來不會說自己是自媒體。
但是別人一般說起我,都會說是一個自媒體人,大概的意思是,我寫的東西可以起到媒體的價值,傳播一些什么東西出去,因為我還比較擅長傳播,所以經常還弄的江湖血雨腥風的。這里感謝各位同仁,經常抱著看熱鬧不怕事大的精神轉載我的文章。
如果你僅僅是一個媒體的化,你是無法避免因為媒體大爆炸太多了導致的投放稀釋的。所以最后你會發現,最后能夠獲得
經濟收益的,都是頭部那些人。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太效應會凸顯,頭部的依舊是頭部,后面的慢慢只有憤恨的份了。為什么你們要發廣告,不原創對得起粉絲么?這個其實也沒什么辦法,自媒體也要活,你又不能向粉絲收錢不是么?新聞聯播開頭五秒還賣呢,自媒體犯不著糾結這些。
所以從長期來看,把收入建立在企業投放上,是非常不穩定的,至少對大部分非資深媒體人是這樣的。而草根號就更加悲慘,因為缺乏KOL號(意見領袖)的領袖作用,單純靠曝光和轉化,單位流量價格就比較低,好在規模比較大,收入也會多,也會辛苦。不過總體來說,自媒體的兩大流派,kol和草根行業號,還是kol更稱得上是自媒體這個稱號,草根行業好應該叫微媒體,就對了,因為你根本沒有自己的觀點嘛,大多摘抄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些寫不出原創的kol也瘋狂轉載加幾句點評就當是原創的行為也很令人發指。這里說的不是羅輯思維,它應該是個播客。
我很早就會說,自媒體會分化,一波會走向“自”,一波會走向媒體,在媒體都不行的今天,后者恐怕是沒有什么前途的。因為,原創的永遠干不過編輯,像我這樣寫的比他編的都快的是極少數。所以我雖然做的慢一點,也要把“自”做起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媒體人的天職是忠實客觀的報道,所以其實不該是一個KOL,因為一旦主觀了,就違背了媒體人的天命。這也是為什么媒體人寫軟文比我寫軟文更傷天理的原因。媒體人還是客觀報道為核心,評論人的核心則是給話題找出邏輯。
如果走向“自”,社群還是不可避免的,通過自媒體傳遞的價值把粉絲凝聚住了,也留下來了,這會讓你很踏實。我很早就建議自媒體這么做,以加強的自己的根基避免對企業的依賴,這也會有助于內容的提升,不必顧忌太多。在未來,這個趨勢還會延續,很多自媒體人把關注當作了傳統媒體的訂閱是完全錯的,訂閱一定是花錢買的,關注頂多算走到報攤前翻一下。傳統雜志的訂閱用戶,其實就等于是自媒體建立的收費社群,只有有了這個,才能算是
健康發展。有多少人的內容有價值被付費訂閱呢?我想這值得自媒體同行們深思。
而對于社群而言,一個健全的社群應該滿足幾個特點,比如說組織者和組織內的人都可以雙向溝通,組織內的人都可以雙向溝通,如果是單向的,那還是歌友會之類的粉絲組織,談不上社群。社群的價值在于溝通中的價值提升和發現。一個領域紅利期過后,自然會有痛苦和沉悶,所以堅持下來的才是價值。
感謝您看了這篇文章,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可以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秦師團2015年將開始新的征程,在全國將建立1000分部,全國巡講50個城市,想了解更多可以百度秦師團,想加入進來可以直接加我的微信qinshituan,秦師團歡迎你的加入,家族有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