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昭通市政府
地點:云南省 - 昭通
時間:2011/8/26 0:00:00
滇東北城市群建設與產業發展
---清華大學IIEPM劉東在2010昊龍論壇上的講話(文字稿)
尊敬的夜禮斌書記、其它各位領導、與會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來到云南昭通魯甸,參加此次滇東北城市群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論壇。
今年恰逢中國西部大開發過去十年,即將迎來新的十年,中國經濟要在未來仍保持8%以上的增長,西部地區的經濟更快發展將是中國經濟總體增長的強大支撐,有些地方靠外貿發展已經出現一些瓶頸,有些地方,想再發展受到土地資源約束。
云南作為西部地區典型省份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到此投資興業,今后十年的發展將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我想滇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重點是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新十年以及中國東南沿海產業向內陸轉移、云南從大通道到橋頭堡戰略定位新的難得的歷史機遇,規劃昭通地區的差異化經濟發展思路,使昭通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整個中國、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能夠創造自己的特色優勢產業,特色發展模式,讓更多人了解昭通,因為昭通的改變而更愿意到此興業。
今天的主題是城市群建設與產業發展
我想首先要城市化,才有城市群
那么城市化特征是什么呢?
第一、農村人口更多向城市轉移,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勞動形式城市化,即從事非農業工作。
第二、農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城市化,還包括價值觀、態度、行為改變等方面內容。
而城市群的特征是什么呢?
那么城市群是城市化過程中一種特殊的經濟與空間的組織形式,由于產業集聚、產業網絡形成,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城市間的相互作用,致使城市間的地域邊界相互蔓延,形成聯結成片的城市地區。
城市群有三個特征:一是空間上分布密集;二是經濟上聯系密切,或是相輔相成的合作,或是互相促進的競爭,卻誰都離不開對方;三是重大基礎設施實現共享,從交通上的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到生活中的自來水廠,都能共同使用。
首先,我們說城市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有兩種觀點:
第一:城市是孵化產業的企業,說的意思就是只有城市很好發展,才會有更多企業生長,才會形成產業、產業聚集就會形成產業集群和產業網絡,成為城市產業特色。
第二:產業發展是推動城市化的基本驅動力。
說明只有產業不斷發展,形成產業集聚,人力資源才能不斷向城市流動,城市化才能不斷發展,城市規模才能不斷擴張,城市群才能逐漸形成。這方面關注大企業對城市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比如王永慶,臺塑集團原董事長,提出的就是建廠造鎮的理念,富士康一個生產企業需要員工30萬人,一個小城市勞動力甚至可以全部成為企業員工,這就是面向全球市場的資源配套能力和影響力的體現。所以一個城市有這樣一個產業企業支撐,更能推動城市的發展。
上述兩種觀點顯然有些把城市與產業發展的關系簡單化了些,甚至有點雞生蛋和蛋生雞的意思。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明確的是城市化、城市群建設的根本離不開產業發展、產業集聚和產業網絡的形成,相互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最關鍵的還是取決于產品生產與服務增加,地方財富創造的量值,只有這個量上去了,財富的分配才能支撐更多的基礎的城市功能投入。
只有城市的基礎條件逐步改善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外部資源流入,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我覺得內因是根本驅動力。
在產業層面,現有企業優勢如何放大,產業資源如何優化整合。
我們重點從三大產業來看,農業是民生的基礎產業,農業的發展重點思路在于集約化經營,打造龍頭企業,實現農業的“工業化”。也就是說不僅是農業初級產品集約式經營,還可以開展產品深加工,讓農民成為農業企業工人。
而工業是城市發展的基本動力,工業發展重點思路是產業價值鏈延伸,在產業鏈延伸的同時也可以發散形成產業網絡。我在河南三門峽考察時,看到當地鋁礬土礦儲量較多,鋁的開采冶煉企業得以發展,當地政府就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鋁合金建材的下游制造企業,使當地的產業價值鏈延伸,同時鋁的冶煉需要電力,電廠投資建成,基于電力配套,又吸引了碳素、剛玉砂等生產企業。
產業基礎好,地方財富增長快,也同時可以吸引外來產業。我們看鄂爾多斯有“羊、煤、土、氣” 指當地主要盛產煤炭、天然氣、陶土、山羊絨,到現在真正的“揚眉吐氣”,說明的是產業基礎好,當地人富了,自然也就吸引了一些新的外來投資,最近我一個朋友的企業就拿下了一汽奧迪在當地的經銷權,正準備當地籌建汽車4S店,這是吸引外來投資的一個小的實例,關鍵是投資有好的回報。有關服務業我們在后面和創新問題一起提。
上述說明要強調的是通過企業對外合作,政府引導,確定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吸引外來投資,是可以促進項目落地、產業集聚和產業網絡的不斷形成和發展的,比如白酒產業,茅臺五糧液都是這流下去的水釀出來的,至少發展白酒產業有潛力。
滇東北地區要獲得跨越式發展,只靠傳統發展思路還不行。不能單單考慮昭通地區有什么,在“有”的基礎上如何做“優”只是發展的一種思路,還要琢磨沒有什么,怎么創造出“有”來,要研究從無到有的問題,一個城市如何經營,如何進行資源整合、進行城市資本運營?要琢磨從無到有的問題,這里我只強調兩個概念:一個是杠桿,是如何以小博大的問題。第二個叫控制,資源不是為我所有,而是為我所用,所有權重要,控制權更重要。這些方面需要更多思考,更需要創新。
創新要有創新思維,要在一定知識、經驗和智慧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創造新的思維成果。要異中求新、新中求變。
創新思維哪里來?首先要善于發現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矛盾出在哪里?為什么存在這樣的矛盾,這是分析問題的能力,即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
最后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手段方法需要創造。如何解決問題就是決策。
創新哪里來?知識、經驗、智慧哪里來?還是要“見多”才能“識廣”,各地的發展思路多學習,自然受啟發,這是干中學的問題,按毛主席的話說,就是要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游泳中學習游泳。還有就是加強培訓,通過系統學習理論,豐富實踐的指導能力和創新的基礎,讓思維改變,看問題的角度發生變化,這是學中干的問題,也是毛主席的話,就是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知行合一。干中學、學中干兩方面都重要。
創新能做出什么?我們舉個例子。
寧夏石嘴山市有一座禿山,當地政府策劃要搞一個奇石山,要把各地奇石搬來,并且一直放在這里,運輸及購買投入太大,該市就策劃搞了個奇石博覽會,為奇石商家提供免費展示平臺,并且博覽會后,政府承諾展品收購,極大地節省了奇石山的購建成本。最近命名為中華奇石山,展示奇石,還有樹雕花卉等。還有當地政府對外來投資者帶來優勢產業項目的,可以給予資源獎勵,通俗講就是利用本地礦產資源換產業投資的思維,對城市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前面在三大產業發展思路里沒有提服務業,因為服務業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北京798藝術街區,一個老的破產的生產廠,變成了藝術街區,各種藝術文化內涵的創作者、商家在里面開展經營,這就是創意,也是服務業中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的典型。
還有文化的力量值得一提,我們看一個取材山西的喬家大院的連續劇,就能改變當地的旅游業的常規狀態。
云南昭通好的氣候與自然生態環境是不是也能講點故事搞點策劃吸引一些什么人前來,我看有可能。當然不僅要吸引人來,還要來了就不想走,還說這么的好,這就需要看到不足,著手改變。
另外我重點研究公司金融的,所以公司金融創新方面也提一點。比如企業礦權質押,企業上市、城市銀行、村鎮銀行等等。四川有個農機連鎖企業叫吉峰農機,上市前資產不過三千多萬,通過創業板上市,融資3個多億,上市后再和同業企業競爭,手握資金發展優勢明顯。
作為政府干部,要發展地方經濟,重點抓什么,主要是出主意(方式方法與決策問題)、用干部(解決誰來干的問題)、抓落實(如何干好的問題)。
昭通經濟要發展的更好,除了企業發展,關鍵要看地方政府如何作為和引導,政府的作為關鍵看官員,看官員在追求什么,要立德立功立言,寫好自己的為官史,還是追求物欲權力與金錢,或者混個退休得了(這里指懶官、庸官),領導干部帶頭樹正氣,要有為民生改善的大德心,全力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決心,沒有做不好的事。
最后我用步步高歌曲的歌詞結束我今天的講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