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想創業而創業,因為創業會是你做過最艱難的事。”——C2FO國際事務處總裁高仕達
互聯網創業圈|導讀:來自美國的金融科技新創C2FO,是一間專門針對企業,媒合供應商和買家營運資金的交易平臺。創辦以來不只已經獲得四輪共7千多萬美元的融資,服務的客戶更都是《財星》雜志列名的500大企業。
11月底在2015MeetTaipei的電商新未來論壇中,高仕達以過去身為投資人及創業者的身份,分享對于臺灣創業者的建議。
為什么創業者大部分都會失敗?
1. 硅谷不只是地點,而是一種心態
想創業,不需要一直看著硅谷。高仕達表示,臺灣的創業者其實是幸運的。
臺灣的幸運,不只是因為臺灣擁有好的高等教育,有大量的工程師人才,他認為更奢侈的是,因為臺灣天生就是市場小,因此一個創業者若要把生意做大,勢必要將目光看向全球市場。
他舉例,例如Skype的兩位創辦人分別來自瑞士和丹麥,都是小國,因此在創辦第一天就目標全球市場。反而美國的創業者雖然天生擁有廣大的在地市場,但企業卻容易因此安于在地市場,而忽略外面還有更寬廣的世界。
劉華鵬老師在國家林業局講授互聯網+營銷模式創新
以電商為例,雖然目標全球并不簡單,還得跟亞馬遜這樣的跨國巨頭競爭,但可以針對小眾的利基市場來做,就有機會往全球發展。
以創業者的心態來說,要懂得面對風險,并且隨時做好可能會失敗的心理準備。“想要創業的人,大部分都會失敗。”但高仕達指出,失敗沒有任何的問題,創業者反而會從中學到經驗,變得更強大。
創業者在招聘員工時,也要注意員工的心態。創業者要找的不只是想糊口飯吃的員工,而是能夠跟隨你,每天早上醒來都期待你下一步策略的員工。
2. 要建立一個成功的公司非常困難
高仕達認為,媒體呈現出來的新創公司,都是由像Facebook的馬克?佐克伯這樣的年輕人創辦的,但事實上那些是少數,成功的企業多半是由有經驗的人所創辦的。
他表示,要經營一個成功的企業非常困難。例如要經營電商,大學生或許有能力做一個好看的電商網站,但論及零售上的經營細節,最好需要向有經驗的人請益,才會知道適合的營運技巧。
此外,新創公司也不像媒體呈現的那樣光鮮亮麗。高仕達說,他常看見有人覺得創業看起來很酷,因此想要創業,或在新創公司工作。然而創業維艱,他指出,沒有一家成功的企業在最初沒有經歷過艱困的時期。
然而,“無論改變世界是不是你的初衷,你必須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真的會從根本翻轉一些事情。”高仕達說。
3. 專注在自己的強項上
高仕達表示,創業者應該要自問:什么是自己真正的優勢?要如何把標準拉高,讓他人難以跟自己競爭?
以電商而言,在初期缺乏資金的時候本來就很辛苦,要擴大規模、長成一個成熟、能長遠獲利的企業又更加困難。因此高仕達認為,創業必須要專注在自己的優勢上。“找到一件你做的遠比其他人要更好的事,不是兩件或三件,一件就好。”
許多創業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想同時做太多件事。高仕達舉例,早期的亞馬遜也是以賣書起家,過了幾年才擴張到包裝和配送條件類似的CD和DVD,然后又花了很多年才成為現在“什么都賣”的電商。Google早期也只有搜尋功能,后來才發展出信箱等其他功能。
“在急著趕進度之前,必須要先有一個好的核心競爭力。”高仕達說,而且最好要做得比傳統的業者好10倍以上。
高仕達舉例,像是金融科技P2P匯兌公司TransferWise就是如此,相較銀行的跨國匯款業務,TransferWise要的費用比銀行便宜10倍,操作簡易,客服也非常到位。
他也以前奇異公司執行長杰克?威爾許的名言為例:“如果你沒有競爭的優勢,就不要去競爭。”(If you don't hav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don't comp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