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一詞早已在大江南北走紅,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的創客更是受到熱捧。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答中外記者問時也提及許多咖啡屋、眾籌空間,感慨年輕人有許多奇思妙想,表示“真是高手在民間”。
80后的李化龍,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有著自己的愛好和夢想,如今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這條匯聚著無數夢想的地方,李化龍看到了眾籌平臺的希望,創業氛圍的濃重,加上眾籌這樣一種服務廣大創業者的形式,也讓李化龍有了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未來用眾籌的創業者一定能大大降低創業的失敗率,并且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我希望能用眾籌平臺服務這些創業的幼苗,助力優秀的創業項目。”
眾籌成互聯網金融的新興方式
在國內,幾年時間里,相似的產品創意式眾籌平臺雨后春筍般成長,如點名時間,積木,Jue.So等。但因為中美國情差異,國內產品創意式眾籌網站成規模的很少,平臺上往往人少、錢少、創意少。
對于絕大部分創業者來講,創業股權式眾籌的先鋒式嘗試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地找到資金,而眾籌網作為綜合類眾籌平臺在中國反而獲得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因為除了股權眾籌之外還有公益式與獎勵式眾籌。
“一名牙醫,既是自己牙科診所的控股老板,又是樓下包子店的參股股東,拿著所服務醫院的股票期權,還代銷著合伙企業的衛生護墊,隨著微商與股權眾籌的發展,未來這種現象將隨處可見。”李化龍早已敏銳地看到未來眾籌的方向。
高中時候的李化龍,就對互聯網充滿了興趣,并用業余時間做起了“插畫”網站。這種天賦延續到了大學,由他自己創立的社團組織e網學社,一時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加入,通過學習網站制作、flash動畫滿足大家對互聯網的好奇和熱愛。
大學里學金融貿易的李化龍來到了祖國經濟發展的前沿深圳,從創辦鉆石電商平臺到做3D打印機,“看似毫無關聯的兩個行業,在我看來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李化龍認為正是這兩次創業讓他接觸到了互聯網金融。
三年后,經歷了兩次創業李化龍認識了眾籌網合伙人張棟偉,最終跟著恩師張棟偉走向眾籌事業,因創客與眾籌結緣的李化龍認定眾籌是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新興方式,是解決創業者痛點的最佳工具,并且愛上了這個事業,他說:“過去的創業就是一個逐漸向眾籌這個事業靠攏的過程。”
李化龍將自己熱愛的互聯網與大學所學的專業相結合,尋找到了獨特的創業道路。同時,也在不平坦的創業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創業者的需求和困境。這些點滴的積累,是李化龍最終選擇了加入眾籌網,利用自己的創業經驗以及對互聯網的敏銳度,幫助更多正在創業的人。
劉華鵬老師在國家林業局講授互聯網金融
眾籌從小店主變成大產業
借助電商平臺開家小店——這樣的創業方式已經“Out(淘汰)”了!伴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互聯網滲透,眾籌模式正構建出全新互聯網創業生態鏈。草根創業者可通過這一生態鏈,與百萬網友共同孵化自己的創業點子。
眾籌網去年一年籌資額近2億,截至目前,在眾籌網上參與公益眾籌與獎勵式眾籌的已有8400多個項目上線,累計支持人數近31萬人,累計眾籌金額達9654萬。
李化龍說,隨著眾籌的發展,一個繼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地方股權市場(四板)后的五板(微小板)股權投融資市場會應時而生,成為構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其次,從科技、出版、娛樂、農業開始,眾籌這個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工具開始滲透到房地產投資、天使投資、VC投資等領域,產生的能量一定會重構整個商業秩序。
可以說,互聯網擁有“從小店主變成大產業”的生態環境。一方面,對創業者來說,通過眾籌平臺更能直接獲得投資人及消費者的關注。眾籌創業用的是整個互聯網生態圈的資源。另一方面,眾籌最初只是幫助創業者達成“成功小店主”的創業目標,但隨著項目成熟、發展,很可能變成一個全新的“大產業”。
這一次李克強總理來中關村創業大街,給每一個創業者的心靈都打開了一扇窗。李化龍說,“眾籌平臺未來會成為孵化器,匯聚優質資源,推動更多好項目實現”。
如今,眾籌平臺對于項目的開發、對項目市場的驗證以及對項目的營銷和集資,都有著良好的資源條件和市場潛力。在互聯網+和“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李化龍和他的妻子都看好眾籌平臺的發展前景,為此,妻子放棄了在深圳的穩定工作跟隨他來北京發展。李化龍說,“她來北京后,她工作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會比以前的生活更艱辛。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信念,做好現在的工作,不辜負家人的付出”。
眾籌創業一段信仰之旅
隨著國家政策的放開,對創新創業的鼓勵和倡導,很多有夢想的年輕人對創業躍躍欲試,而總理對于利用互聯網思維開創新的模式的肯定,也讓扎根眾籌行業的李化龍深感責任重大。李化龍說,“我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作為創業者,也深知創業的痛點,我要利用這些經驗去不斷摸索,讓眾籌平臺幫助到更多的創業者。”
李化龍的事業,是為創業者圓夢。而他作為一名創業者,圓他人的夢就是圓自己的夢。
創業是機遇,也是挑戰。創業路上的艱辛也是無法預測和規避的。如今,仍奮戰在創業路上的李化龍,最要感謝的是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不懈的堅持。
“我最感恩的是我的妻子,三次創業,不管結果怎樣,她都會支持我”。李化龍說,在深圳創業時,妻子每天下班后都會去幫他分擔工作,也正是為了不辜負妻子的支持,無論過程多艱難,他都沒有放棄創業的夢想。
“這是一個草根和精英在同一起跑線上奮斗的時代”,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創業環境,當然也有著非同一般的競爭壓力。但如今,創業的春天已經來臨,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已成為創業方向的常態,有無數懷抱夢想的年輕人,撲向創業的春天,拉近夢想的距離。而這對于李化龍來說,對他從事的眾籌行業來說,有了更強的責任和使命。無數創業者的夢想將牽動著李化龍和他的團隊,用不懈的堅持和飽滿的信念,共同創造創新創業的春天。
“只有把事業當作信仰,而不僅僅當作是一份工作,你才能做好它,才能為它無怨無悔地付出”。李化龍在說這句話時,眼神里充滿著堅定。“做眾籌就得有理想主義情懷,看到好的項目能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正是這種熱愛和信仰,讓李化龍樂此不疲。
“我是一名在眾籌道路上的創業者,但同時我也在服務于更多的創業者,這讓我覺得很有意義。并且我身處在一個同樣有信仰有夢想的團隊里,讓我覺得我的工作很有動力”。李化龍覺得,真誠的服務于創業者,用心去做每一個細節,實現自我價值,并且在過程中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是這項工作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