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是指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以便民利民為宗旨,以提高生活質量、滿足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提供生活必需品和服務的屬地型商業。社區商業提供的服務一般步行時間15分鐘內可到達,服務半徑在2公里以內,建筑規模2萬平方米以內。
在當前我國整體商業體量嚴重過剩,一二線城市商業地產總量也處于過剩狀態的環境下,商業地產市場競爭激烈,而不同細分領域發展狀況極不平衡。目前一二線城市社區商業呈現粗放發展特征,供應水平與層次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一方面,傳統的社區商業以住宅開發過程中形成的底商為主,設置目的是最大化地塊資源和地塊價值,運作模式上以零散銷售的方式出售給小業主,由小業主租賃給商戶使用,且一般以短期租約為主,這種模式不適宜長期經營,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業態規劃和控制,隨著租金成本的上升很容易使商戶經營困難,經營商戶處于劣勢。
另一方面,社區商業的需求在快速增加。國外經驗表明,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之后,社區商業所占消費零售總額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有的甚至占到60%。而即使是社區商業相對發達的上海,社區商業也僅占社會商業支出總額的30%左右。據國家有關統計顯示,未來10年,我國社區商業的消費將逐漸占到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1/3,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在消費升級、互聯網發展的影響下,未來社區商業發展趨勢主要包括八個方面,即形成標準化產品線快速復制擴張、網絡化與O2O發展、品類和品牌豐富度提高、從消費場所升級到社交場所、從鄰里中心發展到便民中心、運營中業態與時間的靈活調整、從鄰里中心擴張到區域中心、資源整合與金融化帶來效益提高。
具體如下:
第一,標準化。即形成標準化產品線快速復制擴張。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社區商業標準化必要性越來越高,其有利于實現快速擴張占領市場先機。如華潤在其整體商業布局及社區商業戰略均設置了由低到高三種定位檔次的產品,即精致型商業、一站式快樂消費中心和基本生活型中心,并計劃加以快速復制,實現商業地產全面提速。
第二,傳統企業借勢O2O挖掘線下商機,而社區物業則通過O2O服務形式為居民提供增值服務以實現新的營收點,包括周邊生活服務、社區廣告營銷、社區電子商務、物業增值服務、網絡社區論壇、社區交友及服務等。
第三,消費者在大多數品類中呈現出“多品牌偏好”行為,這意味未來社區商業需重點考慮品類/品牌豐富度。
第四,未來的社區商業不僅僅是日常消費的地方,應更加強調成為社交體驗的場所,如社區跳蚤市場、社區運動會、相親會、寵物聯誼會、兒童活動等。
第五,社區商業以服務為核心,以便利為競爭力,服務觀在消費者價值觀中占強烈認同位置。例如維修、送水、鮮花、診所、家政、洗衣、快餐、藥店、銀行等便民服務。
第六,社區商業在運營的業態、時間上應體現靈活度。一方面在運營業態上,以咖啡廳為例,融合了咖啡、甜品、簡餐、會議、書吧等多種功能,另一方面,部分業態應提早開門,如早餐、超市等應提早開門滿足居民需求,而非像多數鄰里中心把開門時間放在9點以后。
第七,隨著未來單體項目開發體量的增大及運營的成熟,未來社區商業部分產品輻射范圍將逐漸擴大,有機會轉型為區域中心。社區商業一般輻射范圍在周邊2公里內,隨著商業影響力提升、品類組合豐富、服務范圍更廣,輻射客群更多面,部分鄰里型商業將逐步發展到輻射周邊5公里的區域中心商業。
第八,社區商業與金融的結合可實現較好的資源整合,既有利于資產形成規模化提升,又能推進社區商業運營的改善,香港在這方面提供了借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