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要開銀行了?公司創始人雷軍已經邁開了這一步,這也是雷軍布局互聯網金融重要的一步。
最近,和邦股份(603077)發表公告稱:公司與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新希望、紅旗連鎖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籌),首期注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作為發起人之一,和邦股份擬出資20%至25%,出資6億元至7.5億元。
公告稱:因各參與發起方投資意向踴躍,經與各發起人商榷,并經公司管理層詳細討論后,和邦股份決定投資人意向不超過1500萬元,占民營銀行(籌)總股本不超過5%。經營范圍為從事
不予置評。
和邦股份于7月3日發布公告:公司股票因為公司籌劃重要事項于當日停牌,并于7月13日復牌。
公告一出,小米開銀行的消息似乎板上釘釘。7月13日,和邦股份回應了一份更正聲明:民營銀行(籌)項目,目前尚處于初步磋商階段,參與主體、注冊資本、經營范圍等事項尚未確定,各方也尚未達成任何初步意向,公司最終能否入股、入股金額以及入股比例等均不確定。公告強調:因此該項目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此次川企聯手小米合作籌建民營銀行,業內人士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引入小米的互聯網基因,實現川內民營銀行與傳統銀行差異化定位,與傳統銀行優勢互補,為小微和三農提供更多金融服務。
小米擁有強大的粉絲數量、品牌優勢、流量優勢,借此給金融導入用戶,并且已有小米理財、小米錢包、小米征信等相關金融產品,在這些基礎之上小米籌謀民營銀行算是順勢而為。“順勢而為”是雷軍強調的小米公司的拓展邏輯。
北京京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羅明雄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認為:“如果小米要做金融生態,不管是創業還是投資都沒法避諱,小米都必須要切入第三方支付這個問題,無論以收購還是申請的方式,小米都要掌握屬于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小米著手做民營銀行,也是其金融生態鏈上極其重要的一個支點”。
對于做民營銀行的痛點,羅明雄認為“仍然是牌照問題”。
銀監會數據顯示,目前已有40多家民營銀行向銀監會提出設立申請。而真正拿到互聯網銀行牌照的只有5家,其中大眾熟知的有騰訊的微眾銀行和阿里的網商銀行。然而,目前的互聯網銀行們都還只是“殘缺版的銀行”,例如,網商銀行仍然不能開戶。只擁有部分現有銀行部分的業務和部分營業范圍。
羅明雄認為:“目前民營銀行是監管機構根據當下趨勢找的幾個試點,這個過程當中還在不斷調整。5家銀行中,微眾銀行只是大城小貸,有的是只對公,有的是區域性。這5家銀行的4種模式目前實際運行當中仍然在做調整”。
羅明雄說:監管機構對民營銀行的態度仍然是一種不斷的試驗、不斷地試錯。目前來講銀行牌照是稀缺性的,解決了銀行的牌照就解決了合理的放貸和合法吸儲的問題。小米要做民營銀行,牌照是關鍵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