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2009年中國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來,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295.1M,8Mbps固定寬帶接入用戶占比也接近半數。在這樣的信息基礎設施支持下,移動互聯網已經成功重構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互聯網在第一個十年創造了自成體系的數字世界,并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以微信為例,有報告指出,2014年,微信拉動了952億元的信息消費,相當于2014年中國信息消費總規模的3.4%,帶動社會就業1007萬人。預計到2015年底,微信帶動的信息消費將增長至1428億元。
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將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此為契機,中國互聯網產業也從自成一體的產業形態,加速向外延拓展,這既是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也得益于政府的戰略推動——把互聯網在消費領域的影響力延伸到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
愛立信中國首席市場官常剛告訴《財經》記者,經歷了一個長達20年的網絡基礎設施部署期之后,整個社會越過了拐點,“當連接不再是障礙的時候,就會給其他應用和服務搭建平臺,提供無限可能”。
“兩會”授權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相關詞語的注釋》對政府“互聯網+”行動計劃有明確定義:“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這一定義的關鍵詞是生產要素配置、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互聯網更多地反映了消費者驅動的形態。隨著互聯網更深入地滲透各個行業,更大的互聯網浪潮已經醞釀成熟。
一場數字革命正呼之欲出。麥肯錫預計數字顯示,考慮到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和各行業的運用程度,預計2013年至2025年,互聯網將幫助中國提升GDP增長率0.3個-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十幾年中,互聯網將有可能貢獻7%到22%的中國GDP增長。
企業路徑分合
從產品賣出為終點,到產品賣出為起點,多數接受《財經》采訪的企業高管認為,這是傳統公司互聯網化的核心要義,即從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的轉變。
輪胎制造商米其林的實踐可管中窺豹。米其林從去年開始向用戶提供了一項基于產業物聯網的全新服務。米其林在其用戶的卡車輪胎和引擎上安裝傳感器,傳感器將收集到的油耗、胎壓、溫度、速度和位置等數據傳到云服務器上,米其林的專家會分析這些數據,并為客戶提供建議及駕駛培訓。這項服務幫助其卡車用戶每百公里減少油耗2.5升。
不過,盡管傳統企業都認同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是大勢所趨,但不同公司因其行業特性和現實境況,策略也不盡相同。
當增長瓶頸來臨時,家電巨人海爾認定轉型是唯一出路,并在2012年底開始實施網絡化戰略,目標是把海爾從產品制造企業,轉變成制造創業家的平臺型企業,這意味著組織結構、管理體系和企業文化的徹底再造。
處于互聯網邊緣,又是典型的B2B商業模式的華為則更為謹慎。華為在戰略上選擇了從B2B向B2C延伸,布局手機業務,希望打通“端管云”平臺布局,但在多次組織、業務、管理轉型的關鍵時刻,華為的思路相當統一——堅持硬件廠商定位,既借力互聯網思維,又保持自我。同時,華為不接受因轉型而帶來的虧損。
與前二者相比,礦業巨頭力拓位處行業上游,遠離終端消費者,它的關注重點是安全和效率。力拓用“‘互聯網+’遠程運營監控+生產自動化”的“未來礦山”項目成功做到了安全與效率的雙優。但是,盡管做到了安全和智能,成本仍是力拓的重要挑戰。
還有一些公司一端連著終端消費者,一端連著大規模工業生產。寶馬、福特的案例十分典型,它們將傳統的汽車改造為智能駕駛汽車,并不是為了賣出更高的價格,而是為了提供更具附加值的服務,進而給自己的產品帶來更高的黏性。
在這場被互聯網推動的社會轉型中,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公司并不想通吃整個產業鏈,它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平臺模式,在硬件和服務上敞開懷抱和所有創業者、合作伙伴合作。
馬化騰在騰訊“互聯網+”峰會上說,傳統行業可以把“互聯網+”看作繼蒸汽動力和電力之后的一種信息新能源,用好這種新能源,就能極大提升自身價值。而騰訊,要做連接電力和傳統產業的連接器。“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痛點都會產生創業機會。”
微信和手機QQ加起來有近10億用戶,騰訊希望以此為平臺服務傳統企業,讓它們把越來越多的業務流程跑在騰訊的平臺上。騰訊還希望做產業互聯網的創業孵化器,把產業互聯網的蛋糕做得更大。
對傳統企業而言,這些互聯網巨頭究竟是門口的野蠻人,還是互補的合作者,并非每個人都已經心中有數。
“‘互聯網+’的核心在于要讓線上線下都滿意,傳統和新興都和諧。”一位市長在騰訊“互聯網+”大會上總結說。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