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有人說2014年是O2O的元年,那么2015年就應該是O2O格局初定的一年。自從2014美甲上門估值10個億以后,上門O2O迅速闖入互聯網人的視野。
外賣(餓了么們)、美甲(河貍家們)、廚師(好廚師們)、按摩(點秋香們)、搬家等都把服務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在從線上向線下進攻。凡是上門O2O“魔手”所及之處,幾乎都是“加入了你就活,不來你就死”的“你加,或者不加我;我就在那里,風生水起”的狀態。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上門O2O項目降低了信息的不對性,提高了效率,其對傳統行業來說,不僅僅是改造,更是優化和升級。
從商業模式來講,不以滿足用戶需求的初衷,不是長久的商業模式。上門O2O滿足的用戶需求,除了服務不需要固定場所的特征外,還有這樣的特點:
1、高頻和低頻
譬如吃飯、美甲、按摩等是高頻次的,這樣的服務特點是迅速做大規模,迅速上量,很容易受到資本的追捧;譬如婚慶、攝影、旅游等屬于低頻次的,這樣的服務的特點是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
2、強需求和弱需求
很明顯的一個強需求是吃飯(外賣),你可以一周甚至兩周不美甲,但總不能一天不吃飯。不過弱需求和強需求是可以轉換的,譬如按摩(在現代白領等沒有更多意識到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的產生、危害和預防時,很少有白領等去享受一下)。
切入正題,細想當前上門O2O最燒錢的地方恐怕要算地推了(不把用戶弄進來,去掙誰的錢),在一些新興的領域里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關鍵詞是市場培育或用戶習慣培養。
以美食上門的外賣們為例,餓了么,美團外賣在地推上都花費了大量的資本,滿減、紅包、宋飲料,哪一個不需要點Money?因此,有評論說如果前期不燒錢,怎么能把消費者引導過來(當然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都是這樣的)。 不可置疑,這樣的方式確實是很有效的方式,但是對嗎?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用戶的需求究竟是什么。用戶的需求是產品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當然這個過程如果能夠“經濟、便宜又實惠”就更好了。從這里來看,能夠引爆用戶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淘寶上那些大家明知的是什么樣的產品,銷量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使用后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一些小后悔吧,然后再感嘆一聲果然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啊)。
從上門O2O用戶需求的整體來看,無論高頻的還是低頻的,無論是強需求還是弱需求,核心是要把產品和服務本身最好,讓產品尖叫,引爆用戶,讓用戶愿意去分享,愿意口碑傳播,這才是地推的王道。可能最開始,只是在一個二線城市,只吸引了一小部分的目標客戶,讓他們了解到所做的真的是可以滿足他們需求的事情,種子用戶形成意見領袖,推進口碑的傳播,當然這個過程不如給全民發紅包那樣簡單粗暴!
最后,哪怕你真的錢太多,實在想發!那么燒也應該是有燒錢的方式的。以美食上門的餓了么們為例,現在流行的是對C端(客戶)補貼;如果把C端的補貼,轉移給B端(商家)會怎么樣?譬如,一個同樣的一個美食套餐,美團外賣標價10元,一系列優惠后是7元;然后餓了么直接標價7元,哪一個對視覺的沖擊力更大啊?然后餓了么就可以來依據廣告語:所有美食,全國最低價!(當然,這樣的話就會主打草根市場了)
最終,上門O2O燒錢的關鍵是要用極客精神和工匠精神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產品和服務真的好了,令人尖叫的口碑自然能夠讓用戶幫助主動推廣產品和服務!給用戶補貼,引導是用戶壞的習慣(因為你在教用戶不花錢,那你從哪掙錢),只有善的,才能是長久的(雖然時間會長一點);如果是壞的,總是保持不住的!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