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每個女演員挑戰武則天這個角色都繞不過“剃頭”這道坎兒,作為對角色的犧牲、對藝術的奉獻,每次女演員的“剃頭”壯舉也必被熱炒,可是范冰冰的這個版本從來沒提剃頭的事兒,直到媚娘發配感業寺觀眾才突然發現了這個眉眼俊俏的大頭ET。
沒錯,這就是產品經理范冰冰的杰作:不漂亮、毋寧死!至于劇情,那是為了“凹造型”才存在的。不知從多少年前開始“爛片女王”范冰冰的作品就始終難逃劇情魔咒,除了服裝、造型、攝影和插曲之外《武媚娘傳奇》可謂乏善可陳。但奇怪的是這么多年以來觀眾一邊罵一邊看,總的來說只要有這個天賦異稟的產品經理范冰冰壓陣,無論是電影的票房還是電視劇的收視率,都還是說得過去的。產品經理就是要對結果和用戶體驗負責任,藝不藝術真不重要,產品經理的任務就是制造話題、創造用戶體驗。
就電視劇而言,產品經理范冰冰的這五招都切中要害:
一、 準確定位用戶群體
《武媚娘傳奇》定位精準,高中生、大學生以及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當然更主要的是她們)就是這部泡沫劇服務的群體。
二、掌握年輕人群的心理訴求
就像新版黃飛鴻電影跟黃飛鴻其實毫無關系一樣,新版武則天也只是借用了武則天的皇冠,講述了一個華麗美女被三個以上優秀男人追求的故事,這是少女心里的終極幻想,也是所有偶像劇的標配。
年輕女孩子幻想自己出入上流社會,幻想自己被比李治廷更帥的高大年輕男性死乞白賴地追求,她們幻想每天早上從土豪都住不起的屋子里醒來再在一眾美女羨慕嫉妒恨的眼神中無辜地解釋:這些真的不是我要的,我只想要一份單純的愛情!
好!我就花3個億把這個童話拍給你看!這就是產品經理應該有的態度。
三、泛娛樂化戰略
網上的種種爭議,她總能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聲音,久而久之,她找到了產品宣傳的利器。
“牧哥哥”剛剛隨劇情出現在頻幕上,一張范冰冰李晨和李晨姥姥的合影就適時流出,一時間輿論嘩然。兩人的戀情瞬間登上熱搜榜榜首。其實從選角之初產品經理的用心之處已令人咋舌:比范冰冰李治廷一起出現在同一部戲里更有“戲”的是李晨張馨予居然出現在同一部戲里,這也就難怪四人的關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四、營銷模式從廣泛曝光到深度互動
除了廣告主更傾向“藍籌大劇”來進行集中化投放,如今互動的價值也進入了廣告主的視野。對《武媚娘傳奇》的營銷而言,創新的互動模式、豐富的媒體化運營手段都在這位網游代言人出身的產品經理身上得到驗證。
其中騰訊視頻《首映禮》、《名人坊》等獨家原創節目不斷為該劇造勢,甚至還圍繞該劇打造了原創追劇節目《武則天天天見》,不斷提升用戶的觀劇粘性,在媒體化運營手段上,騰訊視頻為《武媚娘傳奇》建立了新聞專區進行報道,對該劇的熱點、看點、花絮、幕后等內容進行全方位呈現,使其關注度和媒體曝光率一直處于高位。
范經理身上所具有的互聯網基因不容小覷,騰訊視頻在該劇的運營上采用了彈幕互動技術,觀眾不僅可以邊看邊聊,還能與明星進行深度互動——首播當天產品經理范冰冰就第一時間上線參與了彈幕。除此之外,一系列微信互動游戲,充分利用Play 2.0模式,將用戶牢牢鎖定。
五、粉絲經濟及衍生
隨著粉絲經濟浪潮的到來,再加上移動化、互動化趨勢的推動,今后圍繞大劇本身催生的衍生營銷價值將層出不窮,比如粉絲營銷模式的應用、視頻互動產品的創新、互聯網產品的聯動營銷等手段將進一步把視頻網站電視劇的營銷價值推至一個新的高地。
就如同博客時代,新浪推出徐靜蕾,微博時代推出了姚晨,明星永遠有號召力。有人會因名著而留名,但也有人會因為把握住了時代脈博而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至于劇情怎樣遭人詬病,就如范經理接受采訪時談及自己的進化史一樣:“我從16歲開始演戲,一點一點累積,遇到了很多好與不好的事情,然后去總結去反省去改進,這才有了現在的范冰冰。我本來就不想做一個從一開始就很完美的角色。”
完不完美不重要,把握住目標客戶的需求就好。
當然,對于觀眾而言,一個不算壞的消息是并不是所有演員都有能力和意愿成為產品經理。
注:本文首發iDoNews 專欄,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