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和消費者的區別是什么?粉絲是一種情感紐帶的維系,粉絲行為超越于消費行為本身,因此,品牌要么將粉絲變成消費者,要么就要把消費者變成粉絲。從蘋果開始,喬布斯的果粉就是典型的粉絲鏈接。而小米手機也是與粉絲的情感和價值認同的鏈接而創造的品牌。
這是社群時代的新商業規則——用社群去定義用戶,經營社群去挖掘基于核心產品的延伸需求,這區別于工業時代的產品為王——先定義產品,再尋找消費群,然后再經營用戶。
工業時代,企業強調的是“制造”,“制造”是以企業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希望參與“創造”,因此,進入一個新的用戶“智造”產品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特征是企業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懂得一切的用戶需求,而是讓用戶來參與提供需求的過程,甚至邀請用戶來參與到解決消費需求工作中,企業需要為消費者設立“吐槽社區”和“創新社區”,并懂得將這些社區的消費者內容為創新所用。
“眾籌”這個詞,從去年以來就一直很火。眾籌通過互聯網,把原來非常分散的消費者、投資人挖掘出來、聚攏起來,為那些創意、創新、個性化的產品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圈。
“眾籌”是個性化、定制化、分散化的產物,改變了消費者的角色, 讓粉絲、社群都可能成為創新商業推動者和投資者,這是一個新的社群商業。
智能家庭、移動終端、可穿戴市場,大數據、實時傳感器等等,都在各個維度和用戶產生鏈接,這種鏈接通常存在于消費者具體的情景。很多時候,營銷要觸動消費者,一定要有匹配的情景,而新技術的發展,讓隨時捕獲這種情景變得容易,比如可穿戴市場,比如移動互聯網和任意的廣告屏幕和終端的鏈接。
營銷如果不能讓消費者觸景生情,或者觸情而動,那么就成為了強制和粗暴的廣告推送,而對于用戶場景的觀察與新場景的制造,都能帶來新的傳播機會。
今天,每個企業都要實時地回應和實時地響應消費者所表達出來的需求。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消費者實時需求集中爆發,同時,企業也將改變服務的形態,例如微信客戶服務的出現,社會化客戶關系的管理。
盡管所有的企業都在講大數據,甚至構建各種大數據的管理中心和體系,但是,“大數據孤島”成為企業面臨的新的問題。用戶數據與后臺數據,線上數據與線下數據,社交媒體數據與線下的零售數據,會員卡數據與微信粉絲數據等等之間都存在需要協同的問題等……
加入一個有價值的社群也是一件值得企業家們重視的事,例如加入企業家商學院的高端社群,可以找到相應的戰略合作群體,裂變自的無限可能,
如何基于用戶為中心,打破組織和部門管理的邊界,帶來全面的用戶協同,才能真正讓企業的這些大數據產生價值,但是打破邊界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卻是存在內部文化的極大挑戰,而未來,用戶協同的界面對于企業創新和營銷卻是必然需要面對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