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簡政放權清單:將取消50項以上行政審批事項
(記者 林遠)國務院24日發布了《2016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要點》,提出“持續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創新”、“優化政府服務”等三大類共計15項措施,要求“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以更有力舉措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制約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發展壯大新經濟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形成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工作要點》提出,今年要再取消50項以上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和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再取消一批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削減一批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對確需下放給基層的審批事項,要在人才、經費、技術、裝備等方面予以保障,確保基層接得住、管得好。對相同、相近或相關聯的審批事項,要一并取消或下放,提高放權的協同性、聯動性。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統一審批標準,簡化審批手續,規范審批流程。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嚴格按法定時限做到“零超時”。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推廣地方實施綜合審批的經驗。
據了解,經過兩年多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務院部門已經取消或下放超過1/3的審批事項。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各方面反映地方政府實施的審批事項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央指定,地方無權調整。因此,為進一步打開地方改革空間,國務院對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兩輪清理,結果共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214項。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此次《工作要點》則明確了要削減事項的具體數量。
除了繼續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外,《工作要點》還提出了再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削減比例累計達到原總量的90%以上;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削減比例達到原總量的70%以上;繼續大力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今年再取消三分之一,削減比例達到原總量的90%以上,同步取消后置審批事項50項以上等簡政放權的措施。
“減輕企業負擔是推進簡政放權的重要環節。”針對簡政放權對企業的影響,工信部部長苗圩此前表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新一屆政府成立伊始,就將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先手棋”,兩年來中央層面取消、停征、減免超過4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近千億元。
“盡管數量型的放權有作用,并仍有一定空間,但其作用越來越有限。”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減少企業設立、企業投資中的制度成本極為重要。現在企業的感覺和政府的感覺大不一樣,政府放權了700多項,但企業認為只需要幾項重要的就好。對企業而言,“含金量高”的放權至關重要,關鍵是把企業設立、企業投資中的制度成本降下來,讓企業“輕裝上陣”。
遲福林表示,在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的特定背景下,簡政放權需要把減少制度成本擺在突出位置,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政府的有效作用、激發市場活力、激發企業活力等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