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進會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并強調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智慧城市建設是實現這一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建設涉及人與人,人與機構,市民和市政空間之間的關系,而在所有關系中,人總是位于中心地位,終極目標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當前,我國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進程中遇到諸多問題。首先,不能因地制宜,與城市財政狀況、產業發展相結合;其次,注重規劃大于具體落實,導致項目建設暫停或延遲;再次,存在“智慧系統”并不“智慧”現象,信息發布不及時或不準確;最后,信息系統存在孤島危機,城市公共系統的單獨推動,導致政府服務存在困難。究其原因,是不了解智慧城市建設中人的中心地位。因此,智慧城市建設要以人為本。
建設智慧城市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建設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顆真正為老百姓服務的心,替人、替民眾著想,以人為本。政府要提供充足的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資源,才能不斷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如果在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取得成功,即使中小城市,也能塑造智慧城市建設的典范。韓國首爾市政府的在線預訂系統為市民提供實時的公共服務搜尋、預訂及支付。預訂系統列有150多項業務,分別隸屬于教育、基礎設施、文化旅游、商品以及醫療等項目。該在線預訂系統最終將要納入3萬多項公共服務,分別由首爾市政府及其附屬機構提供,這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典范。
建設智慧城市需要市民的廣泛參與。政府決策不可“一廂情愿”,要做到科學決策,就必須在在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通過聽證會、網絡民意征集等形式充分聽取市民的意見和建議,讓市民更多地參與城市規劃,成為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的主要參與者。因為只有他們才更熟悉本地區的城市發展狀況和自身需求。“智能首爾”項目,更注重以人為本,其關注的不僅僅是應用盡可能多的智能技術,而是同時致力于在城市和市民之間創建更大程度的合作互動的關系。
建設智慧城市要以利民便民為落腳點。當前,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公交站牌發布信息不準確或不及時的問題,有的智能顯示屏還未通電,沒有任何信息;一些城市中交通、安防、醫療等各個系統以及電網、燃氣、自來水等城市公共系統單獨推動,未聯網形成信息孤島,這也讓智慧政府聯合辦公、統一服務存在困難。這都給市民出行和辦事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和不便。這就需要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城市的所有資源(包括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數字化并連接起來,監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進而使政府和企業智能化地響應市民的需求并降你城市的能耗和成本。
建設智慧城市,會讓城市發展更全面、更協調、更可持續,會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健康、更和諧、更美好。智慧城市引領的新型城市化是對傳統城市發展的揚棄,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是以人為本、質量提升和智慧發展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