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轉了幾家微營銷做得好的客戶,印象最深的竟然都與飲食業有關,像雕爺的牛腩,黃太吉的煎餅,西少爺的肉夾膜,海底撈的火鍋,看來“民以食為天”,老沙做為俗人一個也免不了吃喝玩樂,呵呵……
對海底撈還是蠻有感情的,已經不記得來這里幾次了,記得最早的一次是在2009年講課之余在紫竹橋外的一家海底撈吃火鍋。來得比較晚,沒有訂座,只好在大堂等,小二熱情地給端來瓜子、蝦片、水果免費給吃,另一方面有給大家發了一些電光紙,讓大家疊幸運星,一個星星訂價5毛,不知不覺就到自己了。還和等侯的同仁小賺了一把。從此就開始關注海底撈的等侯服務,看它能變換幾多花樣。
這幾年在海底撈見識了免費美甲、免費擦皮鞋等等服務,這次在這里竟看到了關注微信免費打印照片,網上訂桌等微營銷服務方式,真是在服務上跟得滿緊的。很多顧客在微打印機前排起長隊,新鮮與期待之情溢于言表,而也有很多顧客直接拿出手機出示給服務員,根據微信預約訂餐免去了排隊之苦。
對于從電商發展而來的黃太吉、雕爺牛腩、西少爺大家注目很多,而對傳統線下企業借助微營銷更上層樓明顯關心太少。目前很多人都在對微信對銷售與服務的幫助認為結果不明朗,殊不知一些傳統行業早已借此突圍甚至倍增了業績。
微信究竟幫助傳統企業做到了哪幾點呢?
首先是擴大了服務的范圍。這上范圍包括了時間與空間兩個方面。
一個傳統門店都是有商圈的,他的客戶量也受制于時間與店內面積。比如每天午餐和晚餐時間是最忙的時間,店里的座位不夠用,客戶招待不過來。而其他時間會有員工閑置和營業空間閑置的現象。
現在這個問題解決掉了,用微信公眾號中的訂餐功能,讓顧客不用等在門店,在家里和單位一樣能享受美食,去餐館堂食也可以看到就近的哪個門店的空余座位,不必辛苦等侯了。餐館也可提前安排時間送餐,利用空閑時間提高店面效益,雙向共贏。一份生意變成了兩份甚至三份,店面的坪效大大提升了。
其次是強化了消費體驗;
餐飲的微信服務大多提供免費WIFI,在服務公眾號里最有幫助的功能我認為是微菜單,傳統進店后小二們忙著給顧客遞菜單,客戶也急著的菜單,但微信把這都省了,你一上他的公眾號都可以從頭看到尾,內容豐富,介紹全面,價格一目了然,有些還有些美食故事刺激著你的食欲,比傳統的塑料菜單、紙菜單衛生得多也全面的多,顧客從這個小細節上就享受到了好的消費體驗;
再次是散客固化為常客;
微信中的會員卡功能、優惠券功能將客戶有效地固化在餐飲店周圍;隨著日常的優惠推送、溫情營銷,時常刺激著客戶的消費欲望和味蕾,再次消費的比例上升很多。
第四條是簡化了銷售流程
微營銷的發展對信息化、標準化的要求更高,對人力單純按勞動的依賴減少,無疑提高了銷售的效率。
原來麥當勞和肯德基都讓員工在街道上發放優惠券,但在手機微信上發電子優惠券以來這種工作只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
原來會員卡的使用效率很低,因為客戶攜帶不便,而且操作復雜,現在只要有手機就可以在上面積分、打折、換購,過程也方面了很多。
對店面的后臺而言,通過統計顧客日常購物行為可進一步分析 產品銷售結構,產品受歡迎程度,促銷效果,顧客構成,消費偏好等,進一步量化了管理,簡化了銷售流程;
最后,微信的自媒體屬性也大大節省了宣傳成本。
[老沙鋒語]微營銷對于餐飲業的改變是巨大的,效果是明顯的。但這個改變是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深化服務,簡化流程的過程,而決不是不需要付出就會得到的結果。但是可能你只是向前走了一小步,顧客就會給你巨大的回報,如海底撈者,就是尊重顧客,尊重員工在微營銷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