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華,張運華講師,張運華聯(lián)系方式,張運華培訓(xùn)師-【中華講師網(wǎng)】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張運華:佛心慧語一
    2016-01-20 14689
    ◆誑妄之人,常常無故樹立敵人。
     
    ◆世間一切乃眾緣合和,眾力所成,非獨一人所能,是故當懷感恩之心。
     
    ◆失意,治之以忍;快意,治之以淡。常令心無增減,是名入道之人。
     
    ◆寡言養(yǎng)氣,寡事養(yǎng)神,寡思養(yǎng)精,寡念養(yǎng)性。
     
    ◆容人之過,卻非順人之非;若以順非為有容,世亦有賴有君子。
     
    ◆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茁壯。
     
    ◆在競爭的生活中,放下得失。好壞成敗終將過去,以平淡之心來生活。
     
    ◆我們要能夠承擔(dān)別人的苦,原諒別人,為別人的立場想,那么你好心的建議才會有效。
     
    ◆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
     
    ◆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事實),不如去接受它,這叫認命。
     
    ◆惡魔的領(lǐng)土是欲、黑暗、爭執(zhí)、劍、血、戰(zhàn)斗。也是嫉、妒、憎、欺、諂、諛、隱秘與毀謗。
     
    ◆佛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記憶是意識的殘影。切莫造成包袱。
     
    ◆人生是在不斷與自己戰(zhàn)斗的連續(xù)劇。
     
    ◆妄想是生命無謂的浪費。
     
    ◆人能逃過法律制裁,不可能逃過因果業(yè)力。
     
    ◆能學(xué)著不干擾別人,他就能心無恐懼地和平生活。
     
    ◆想到對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邊跑。
     
    ◆心靈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貧窮。
     
    ◆任勞易,任怨難。
     
    ◆勸告別人時,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內(nèi)心能不受欲望的沖激與勾引,煩惱自然減少。
     
    ◆福——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當別人真正需要你幫忙時,應(yīng)當不吝的伸出你的手。
     
    ◆大部分的人,迷于肉體的美好,即無法看見其結(jié)果所引起的災(zāi)害。
     
    ◆不洗澡,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尊貴是來自真才實學(xué)的——有德自然香。
     
    ◆徑步窄處,須讓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須留三分與人嘗。
     
    ◆佛法是一種解脫束縛的教育。
     
    ◆要聽兩種人的話: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經(jīng)驗的人。
     
    ◆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動力。行動是生命的展現(xiàn)。
     
    ◆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是否相同,即知他是否真心的。
     
    ◆不要去猜測他人的想法,若無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沒有大智慧的直觀,而說的客觀,也是一種主觀。
     
    ◆一個人不能夠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就會被環(huán)境所創(chuàng)造。
     
    ◆真正失敗的人就是向環(huán)境屈服的人。
     
    ◆人生的真理是隱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待有余而后濟人,必?zé)o濟人之日;待有余而后讀書,必?zé)o讀書之時。
     
    ◆寧過于君子,勿失于小人。過于君子,其為怨淺;失于小人,其為禍深。
     
    ◆智慧雖然無形,郤能豐富你的生命。
     
    ◆當你察覺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時,正在想什么時,那你就知道什么叫做‘道’了。
     
    ◆風(fēng)來疏竹,風(fēng)去竹不留聲;雁過寒潭,雁去潭不留影。
     
    ◆‘身’為苦本,‘我’為罪孽。
     
    ◆人隨處作主,就會立處皆真。
     
    ◆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則少悔。
     
    ◆讓淚水來告訴你世間的真相。
     
    ◆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沒有誠意學(xué)習(xí)某件事的人是永遠學(xué)不會的。
     
    ◆懂得與他人相處的人,既能享受到生活之真正樂趣。
     
    ◆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當你懂得關(guān)心你周遭的人事物時,別人也同樣的會給與回報。
     
    ◆你一天中曾踏實地活過一小時嗎?
     
    ◆佛陀說:‘布施給我的功德等于布施給乞丐中之下賤者。’
     
    ◆當你對自己誠實時,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騙得了你。
     
    ◆‘禪’就是活在現(xiàn)前這一剎那,不前瞻亦不后顧。
     
    ◆用傷害別人,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美麗的花果,是由好的種子產(chǎn)生的。
     
    ◆掌握小的現(xiàn)實,不如掌握大的真實。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謀之。
     
    ◆虛己下問,是第一有益事,當不恥下問。
     
    ◆陶器用泥和水和成,最后仍要歸于碎片。生命亦正如陶器,故知無常才是人生的常理。
     
    ◆智慧從內(nèi)心深刻地體悟而得,聰明從知識的累積而得。
     
    ◆艱困的環(huán)境使人成長、成熟,從艱困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更能體諒別人。
     
    ◆時光滅處命光微,到眼繁華轉(zhuǎn)眼非。莫在險途貪五欲,彌陀日夜望兒歸。
     
    ◆每個人與社會、國家,整個世界皆息息相關(guān),因此,不應(yīng)輕視自己的力量。
     
    ◆將你的生命投資于別人身上時,你就不再只是一個人了。
     
    ◆世間人所謂的‘愛’,在‘永恒’的辭典里找不到。
     
    ◆‘魔心’,叫你看什么都不順眼。‘佛心’,叫你看什么都要順眼。
     
    ◆佛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因為他恢復(fù)了原態(tài)。
     
    ◆把鹽叫成糖,鹽也不會變甜的。人不從內(nèi)在改變自己,別人再多的贊美也是徒然。
     
    ◆欲望永遠無法獲得滿足。因為欲望的繁殖力很強。
     
    ◆人睡著了,夢境就真實不虛;人不覺醒,世俗瑣事也成真。
     
    ◆欺世瞞人都易,惟有自己良心最難。
     
    ◆傷害別人的人,必受果報。
     
    ◆于虛妄處,強加分別執(zhí)著——即是業(yè)障。
     
    ◆世間人要對法律負責(zé)任,修行人要對因果負責(zé)任。
     
    ◆惜福,一針一草,當思來處不易。
     
    ◆大富由天,小富由人——勤儉惜福。
     
    ◆不耕種哪有收獲呢?如果不懂得布施,將來就沒希望可言。
     
    ◆當你請不起人家吃水梨,就改請果汁;沒有果汁就沏茶,甚至于白開水。不然就和顏悅色,洗耳恭聽。
     
    ◆當你貧窮時,那就用身體去布施,如掃地、灑水、搬東西。這也是一種布施。
     
    ◆人貴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強,勿依賴人,勿強求人,他人無論親疏,一切皆不可靠。
     
    ◆如堅固的巖石不為風(fēng)所搖動,賢人被誹謗或稱贊都不動心。
     
    ◆如木工調(diào)直木,弓師矯正箭直,造溝者疏導(dǎo)水,賢人調(diào)御心。
     
    ◆聞惡,不可即嗔,恐為讒夫泄忿;聞善,不可即親,恐惹奸人近身。
     
    ◆人于橫逆來時,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覺怒情躁氣,渙然冰消。
     
    ◆念自己有幾個不是,即我之氣平;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即人之氣亦平。
     
    ◆責(zé)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責(zé)人者,實以長己之惡。
     
    ◆放逸的人雖有生命,卻也等于是死的。
     
    ◆人并非生而貴,而是因其工作而貴。
     
    ◆內(nèi)心充滿嫉妒或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容貌端正的人。
     
    ◆心如虛空,包容一切,方能遠離對立的觀念。
     
    ◆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亦是無形的布施。
     
    ◆凡事心存誠懇,而不虛情假意。
     
    ◆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視他人。
     
    ◆暴怒、焦慮、淫欲、仇怨、嫉妒等都是苦的泉源。
     
    ◆多講點笑話,以幽默態(tài)度處事,日子會好過些。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猛獸不可畏,惡友不可不畏。因猛獸只破身,而惡友則破心。
     
    ◆對于指示過失、譴責(zé)惡行、指責(zé)缺點的人,應(yīng)如告之寶藏的人般,敬仰侍奉。
     
    ◆聽言尚察。能察,自能知;能知,自能擇。是非了然,則不致聽受讒言。
     
    ◆古云:‘世間欲免刀兵劫,除非眾生不殺生。’
     
    ◆佛云:‘身為眾苦之本’。
     
    ◆百歲光陰能幾何?勸君及早念彌陀。莫貪五濁娑婆界,極樂蓮邦勝得多。
     
    ◆奉勸諸賢及早修,光陰似箭去難留,寒來暑往催人老,不覺青年白了頭。
     
    ◆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shè)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勸君遠離殺業(yè),切莫殺生招苦報。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后空持手一只。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別人忙。
    黃金不是千年業(yè),紅日能消兩鬢霜。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舉世盡從忙里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fēng)又見菊花黃。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
     
    ◆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皇上為一國之君,但是腳跟所站立的,也不過尺寸之地而已。
     
    ◆‘遠離罪惡’的味,‘寂靜’的味,‘法悅’的味,嘗到此味的人,并無恐怖。
     
    ◆如鐵之銹,生自鐵而腐蝕鐵,惡出自人而侵蝕人。
     
    ◆當死亡來臨時,你所面對的,是一生所造邪惡的負擔(dān)。
     
    ◆凡事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躁。
     
    ◆凡事心懷感恩,而不自贊己功。
     
    ◆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災(zāi)樂禍。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貪戀物欲。
     
    ◆對已成事實的事情,不必勉強挽留,一顆腐爛的果子,即使你摘得到,吃到嘴中也會變味。
     
    ◆君子慎獨,惡小莫為,閻王雖惡,難收無過之人。
     
    ◆內(nèi)心的煩惱,必須由心地去解決,別人一點也幫不上忙。
     
    ◆別人教的方法再好,還得你肯放得下煩惱才能受益。
     
    ◆人不求,自然直。
     
    ◆人情變化無常,世路崎嶇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對入世的事,才能解脫自在。
     
    ◆體悟每天都是生命最好的一刻,才能算是了解人生的人。
     
    ◆布施時,心不恭敬,猶如沙漠種植農(nóng)作物,得不到豐碩的果實。
     
    ◆世間無常,諸行非久,雖在世間常離世間,只住世間地,不染世間情。
     
    ◆世間的快樂皆有其負擔(dān),唯有從內(nèi)心超越愛恨,揚棄得失的觀念而獲得快樂。這種快樂是沒有負擔(dān)的。
     
    ◆生活失去了安詳,生命就失去了源頭活水。
     
    ◆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
     
    ◆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捺,此皆學(xué)問得力處。
     
    ◆一時的快樂,也許會造成長久的痛苦,小心行事。
     
    ◆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心之分別,能引諸業(yè),聰明不能敵業(yè)力,富貴豈可免輪回。
     
    ◆金制的馬銜,并不能使馬更優(yōu)秀。
     
    ◆菩薩見他人得利,不生忌心,常生歡喜,如是己亦得樂。
     
    ◆一枚硬幣,放在眼睛前面,就遮住了所有的陽光。
     
    ◆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世間事,無不成于慈忍,敗于忿躁。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多多鼓勵,必定勝于大大責(zé)備。
     
    ◆因果是,下雨天不帶傘,就一定會淋到雨。
     
    ◆愚癡之人,不知勤勉努力,只想求得好結(jié)果。
     
    ◆報復(fù)的心常追隨著災(zāi)禍。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不納智者之忠告,猶如大海小舟,失去方向。
     
    ◆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才能得到自在。
     
    ◆‘放下,自在’,說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高尚的布施,不在于財物的多寡,而在于高尚的布施心。
     
    ◆佛說:‘人應(yīng)當自作歸依,還有誰可以作他的皈依呢?’
     
    ◆人類的解脫全賴個人對真理的自覺,并非順從神的旨意,而得到解脫以為酬庸。
     
    ◆僅僅說一聲‘我相信’,并不能表示就擁有了真理。
     
    ◆做人就要敦倫盡分地活在責(zé)任、義務(wù)中。
     
    ◆以平等心,過著沒有欣厭取舍,沒有禍福得失的生活。
     
    ◆權(quán)勢等同枷鎖,富貴有若浮云。
     
    ◆踏進罪惡的同時,就是走向毀滅。
     
    ◆心是一切法的根本,他如工畫師一般,能畫出世間百態(tài)。
     
    ◆因果報應(yīng),絲毫不爽,行善得樂,為惡得苦。
     
    ◆正念就是沒有執(zhí)著和一塵不染的清凈心。
     
    ◆胸量大,虛空裝得,心胸窄,自己容不下。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
     
    ◆為學(xué)如初,成就有余。
     
    ◆沉默是金,你若不開口,閻王老子也拿你沒辦法。
     
    ◆求福莫過于齋戒布施。求壽莫過于不殺放生。求慧莫過于廣學(xué)多聞。求安莫過于省禁是非。
     
    ◆凡事心存寬恕,而不吹毛求疵。
     
    ◆見人得利益起隨喜同樂心而不眼紅。
     
    ◆不可勢利眼,不可狗眼看人低。
     
    ◆常贊美別人的長處,不背后說人的過錯。
     
    ◆‘格物’就是除去五欲,六塵的享受。
     
    ◆海之所以大,在于它是所有河流的最低處。
     
    ◆妄語是一切惡業(yè)的根本。
     
    ◆人應(yīng)舍利己之心,努力于助人。猶如從一把火炬點燃幾千人的火炬,其火炬依舊不變,幸福不論分給多少人,亦不會減少。
     
    ◆貪求愛欲而不知足者,如舉著火炬,逆風(fēng)而行。當然會燒到自己的手和身體。
     
    ◆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塵,人生在歷史上只是一剎那。在短暫的時間中,應(yīng)好好體會生命的美妙,而不是把光陰花在競長短、爭雌雄。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愚者求師之過,智者從師之長。
     
    ◆圣人賢明于克念作圣,凡夫則是妄念作凡。
     
    (四)自在篇
     
    ◆參禪何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心無物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
     
    ◆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眾生陷淤的心靈,使眾生離苦得樂。
     
    ◆佛陀的偉大在使人從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徹底的救度、解脫。
     
    ◆人要活在無罪一身輕,活在光明喜悅之中。
     
    ◆佛法不是純理論,而是要切切實實的去做,才會相應(yīng)。
     
    ◆貪愛能令人無惡不作。
     
    ◆千供養(yǎng)、萬供養(yǎng)、臉上無嗔真供養(yǎng)。
     
    ◆人由憎恨產(chǎn)生報復(fù),但事后卻很后悔。
     
    ◆時常反省及檢點自己的心念,語言行為即可減少貪欲。
     
    ◆真理并不需要標簽,有了標簽只是獨立了解真理的障礙
     
    ◆只要是好藥,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藥方是誰配的,藥是哪里來的。
     
    ◆佛說:‘凡執(zhí)著某一見解,而藐視其他見解為卑劣,智者叫他做纏縛。’
     
    ◆戰(zhàn)勝欲望才能稱為自由人。
     
    ◆今日應(yīng)做的事不延至明日,而確實完成,才是過好一日之道。
     
    ◆不后悔過去,不渴望未來,不自尋煩惱,把握現(xiàn)在腳踏實地,則身心健康
     
    ◆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
     
    ◆掌握生活中的每一個動點,即能掌握你的人生。
     
    ◆今夜睡著,明朝仍醒來,怎說死后便一了百了呢?
     
    ◆淡泊平懷,便是人生真味。
     
    ◆無知為貧窮之母,罪惡之源。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憎恨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憎恨使親友遠離。
     
    ◆不沉緬于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獲得大安樂。
     
    ◆世界間有三種人:
    像刻在巖石上的字似的人——常常生氣其怒氣有如刻的字,長久不失。
    像寫在砂上的字似的人——雖常常生氣其怒氣像寫在砂上的字很快就會消失。
    像寫在水上的字似的人——即使聽到他人的惡口,不愉快的言語,亦不放在心里,和和氣氣,如同在水上寫字即流失般。哪種人快活,自在?
     
    ◆作惡不滅,前世有余德,德盡必滅,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盡必昌。
     
    ◆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是感性與理性升華到最高點。
     
    ◆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為人執(zhí)取,負在背上用的。
     
    ◆愚蠢的人,既冥索未來又追悔過去,就像碧綠的蘆葦在驕陽中被割斷一般,一下子枯萎了。
     
    ◆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
     
    ◆真正限制妨礙,埋沒自己的,永遠只會是你自己。
     
    ◆人要拓展心胸包容一切,不與一切對立。
     
    ◆最偉大的事業(yè),最需要堅定的心力,急,只會退步;執(zhí),只會錯誤。
     
    ◆每一項罪惡,對犯罪者本身的傷害大于受害者太多了。
     
    ◆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沒有更高級的生靈或力量,可以裁決他的命運。
     
    ◆工作必須自己去做,因為圣人只能教我們該走的路罷了。
     
    ◆佛陀舍棄有限,故贏得了生命的永恒。放下有限,才能贏得無限。
     
    ◆強迫自己去相信與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更非睿智。
     
    ◆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
     
    ◆凡事,忍一口氣,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心污濁,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凈,其道平坦,因而安樂。
     
    ◆以污染心說話、身行,則苦就跟隨其人,如車跟隨挽車的牛一樣。
     
    ◆若以善心說話、身行,則安樂隨著其人,猶如影隨形一般。
     
    ◆命由我作,福向己求。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千古文章源于高妙德行,所以有德者必有言。
     
    ◆學(xué)圣學(xué)賢,無所謂過早過晚老少之別,但能一念覺悟,眾生即佛。
     
    ◆‘千丈之堤,毀于一蟻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敗的啟端。
     
    ◆上蒼每天二十四小時的安排,對第一個人都是一樣。
     
    ◆經(jīng)過痛苦的洗禮,人往往更懂得謙讓學(xué)習(xí),更知道珍惜和感激,更能領(lǐng)悟幸福與人生的真諦。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多病、災(zāi)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有多少。
     
    ◆痛苦的回憶,不知悔改,即是愚癡。
     
    ◆要知道,小的過錯并不傷及大的善行種源,就如一粒鹽只能改變少量水的味道,但卻不能改變恒河水的味道。
     
    ◆貪欲時時常會令人表現(xiàn)愚癡的行為。
     
    ◆貪欲如口渴喝了咸水。
     
    ◆貪欲其實很苦惱,凡夫迷惑顛倒誤以為樂,智者深見其苦。
     
    ◆稠人廣眾之中,不可極口議論,非惟惹禍,抑亦傷人。
     
    ◆論人之過,當原其心,不可徒泥于跡,取人之善,惟據(jù)其跡,不必深求其心。
     
    ◆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不是天氣熱,是心火不熄。不是境不順,是內(nèi)心矛盾。
     
    ◆眼睛別老是睜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后哪一樣是你的。
     
    ◆‘無我’才能如實了知,諸事本末,‘無我’方能確保不曲解人意。
     
    ◆要知道,食物就像藥物,都是在情欲與貪欲之外,它并不是為了力量,也不為夸耀,或心智的擴充,它只是為支持你的身軀。
     
    ◆安分守己,雖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處世,及修行的根本。
     
    ◆人若淪為欲望的奴隸,便會喪失心靈的寧靜。
     
    ◆我執(zhí)薄者煩惱少,悟境深者喜悅多。
     
    ◆連自己都不認識,說要了解別人,那是謊言。
     
    ◆處世忌多言,學(xué)法亦然。
     
    ◆世間真如夢,財寶亦如幻;如同畫中的高低,雖可見但并非實有。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顏料畫虛空,不顯其色,枯草之火炬,不能燒干大河水,摩擦柔軟皮,不能發(fā)出沙沙聲。任何言語于我心,我心亦如是。
     
    ◆愛護身邊物,惜緣常知足。
     
    ◆莫為小事頓足,而不為大事沖刺。
     
    ◆善待你的敵人,敵人當自消滅。
     
    ◆所謂的戒就是‘凡是怕別人知道的事斷然不做,凡是不可做的事斷然不想。’
     
    ◆多一分心力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煩惱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煩惱,想解脫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縛不了他。
     
    ◆當你灼然徹見生命的屬性時,同時你便也完成生命的覺醒了。
     
     
    ◆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辯,沮喪與昏沉,眷戀,以及猶豫不定。要知道這五種情緒是大盜賊,他們盜取了你無限的增上財富。
     
    ◆‘無所著’是,得到一千萬,還是一覺到天明。
     
    ◆無你我相是,事情成功便喜悅、功勞屬誰無所謂。
     
    ◆悟時,如觀掌中珠。
     
    ◆對于尋求真理的人來說,某一思想的來源是無足輕重的。要緊的是真正地了知和徹見真理。
     
    ◆富潤屋,德潤身。
     
    ◆江上只有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
     
    ◆莫只見別人眼中的小草。而未見自己眼中的木梁。
     
    ◆寶石從地而生,德從善而現(xiàn)。智慧從清凈心而具足。
     
    ◆養(yǎng)牛的人,放牛吃草,并不放松看守牛群的行蹤,而注意其所在。人的心,更應(yīng)隨時守之不致迷失行蹤。
     
    ◆面對惡言惡語,當觀這也是逆增上緣。
     
    ◆不是閑人,閑不得,是閑人,非等閑人。
     
    ◆為了代價而努力,往往會失敗。
     
    ◆一切眾生,禍從口出,惡語傷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話到口邊留半句,則是積口德也。
     
    ◆氣惱他家富貴,暢快人有災(zāi)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壞了心腸。
     
    ◆大地生長萬物,哺育它的兒女,無需殺戮,便可充饑解渴。
     
    ◆大地的兒女,卻將餐桌變成一個祭壇,在刀叉匙筷間,咀嚼他們的貪婪、殘忍和仇怨。
     
    ◆有了虛假的自我意識,必然就會萌生虛榮心。
     
    ◆因果感應(yīng),如回應(yīng)聲,如影隨行。
     
    ◆佛是真理的發(fā)現(xiàn)者,不是創(chuàng)造者。
     
    ◆想獲得心靈的解脫,要能不為物牽。
     
    ◆最好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境界。
     
    ◆心垢由反省而知,由懺悔而除。
     
    ◆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歇即是菩提,悟即自在。
     
    ◆送禮物予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么所有惡言(過失動怒),將如數(shù)帶回自受自污。
     
    ◆美的極致就是‘安詳’。
     
    ◆懂得生活的人,連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恰到好處。
     
    ◆真的沒有人束縛住你。
     
    ◆不要怕犯錯,因為當你老時,這就叫經(jīng)驗。
     
    ◆戒是大醫(yī)王,明示病人何者是毒,不可誤食!
     
    ◆戒是明眼人為盲人設(shè)護障,免墜崖谷。
     
    ◆如是因如是果,佛家沒有原罪觀念,你若不怕人殺你,無妨殺人。
     
    ◆信用能使敵人低頭。
     
    ◆生長于高巖之孤蘭,仍能散發(fā)稀有之馥郁香氣。
     
    ◆越難鍛煉的鐵,價值也較高。
     
    ◆收獲必先耕耘、成功須靠努力,付出才能獲得,貢獻才受尊重。
     
    ◆修行人御心要像牧牛一樣,時時不忘制心、息妄。
     
    ◆修行要有耐性,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為山九仞,必從一簣而來。
     
    ◆法的修行落實在‘觀心’,觀心的始終訣要在‘念念自知,念念自覺。’
     
    ◆多做正確的思考,自然不妄下斷言,所謂:‘多看則不偏,多聽則不邪。’
     
    ◆少年大病,第一怕氣高。
     
    ◆罪大惡極,莫過口業(yè)。
     
    ◆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
     
    ◆‘無知’,是無形的致命癌。
     
    ◆錯誤不一定是罪惡,如果錯誤就是罪惡,那么‘成功者’便是滿身罪惡的累積。
     
    ◆火車站的人潮,每天都在換人,太平間也是抬進抬出,不知道哪 一天要輪到‘我’。
     
    ◆智者應(yīng)能同時明察正確與錯誤兩方面。
     
    ◆人無志,猶如小舟無帆,不利遠行。
     
    ◆真實的是原本的(本性具足),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
     
    ◆莊子曰:至人用心如鏡。
     
    ◆事如春夢了無痕。
     
    ◆勞動是收獲必然的付出。
     
    ◆智慧高的人,能包容,生活范圍就大,每一個人都喜歡跟他在一起。
     
    ◆慳貪的人沒有福氣,也沒有人緣。
     
    ◆‘不計較’是積極而不是消極。
     
    ◆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不學(xué)習(xí)人,宛如老牛,肉雖多,卻沒有智慧。
     
    ◆貪睡眠、愛閑聊,對所學(xué)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dǎo)致墮落的重大原因。
     
    ◆如果有人告訴你:‘據(jù)說……。’‘據(jù)說’兩字,就有一半不是事實。
     
    ◆不得因他說,棄舍于親友,若聞他語時,當須善觀察。切莫聽片面之詞,智者善護其心。善察是非正邪,不受迷惑。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它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它的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它生活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利人之善為‘真善’,利己之善為‘假善’。
     
    ◆貧而好施,功倍于富,貴而好聚,惡倍于貧。
     
    ◆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死亡不可怕,懼怕死亡的心情才可怕。
     
    ◆與其做詩,不如種田。與共空說,不如行動。
     
    ◆嘉言沒有行為相隨,就像風(fēng)吹河邊蘆葦。
     
    ◆好言難得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身心不健康的人,是社會一種負擔(dān)。
     
    ◆最好的醫(yī)生應(yīng)該是自己。
     
    ◆當你大便通暢的時候,心情會很好。
     
    ◆疲勞是最舒適的枕頭,努力工作吧!
     
    ◆我們要做‘習(xí)慣’的主人,不要做‘習(xí)慣’的仆人。
     
    ◆所謂民主,應(yīng)該是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聲音。
     
    ◆未成佛果,先結(jié)善緣。
     
    ◆樹正哪怕日影斜。
     
    ◆財者陷身之阱,色者戕身之斧,酒者毒腸之藥。
     
    ◆沒有平地,顯不出高山來。
     
    ◆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
     
    ◆任他雪山高萬丈,太陽一出化長江。任他愚癡煩惱長,智慧一顯天地寬。
     
    ◆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煞人。
     
    ◆‘忍辱’,是圣人共同的商標。
     
    ◆不怕千日密,只怕一時疏。
     
    ◆微笑,等于室內(nèi)的燈光。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煩惱呢?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先吃飯,再談道理。
     
    ◆法輪未轉(zhuǎn),食輪先轉(zhuǎn)。
     
    ◆一顆蛀牙,臭死大嘴巴。
     
    ◆一條又長又好的鏈子,中間壞了一個小環(huán),就不能佩帶。
     
    ◆花樣越多,越顯出一個人的淺薄,如同水流,只在淺灘上才水花四濺。
     
    ◆不要說出真相,有時候是一種義務(wù)。
     
    ◆求知有兩種,一種是‘學(xué)生’,學(xué)習(xí)如何求生存,一種是‘學(xué)死’,學(xué)習(xí)如何不畏懼死亡。
     
    ◆科學(xué)帶給我們方便,也讓我們飽受痛苦,如:戰(zhàn)爭、污染、社會大亂。
     
    ◆現(xiàn)代人的名言:‘誰怕誰?’
     
    ◆愈能自覺到自己渺小的人,愈能欣賞別人的偉大。
     
    ◆每只手,皆有兩面,人各有見,見見不同。
     
    ◆多用心聽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的看法。
     
    ◆走出痛苦的死巷,快樂就在轉(zhuǎn)角處。
     
    ◆善意的謊言,卻留有疤痕。
     
    ◆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嗎?
     
    ◆人類的沉著,有時候不如一只蜘蛛的鎮(zhèn)定。
     
    ◆有人說:‘歷史是一部不負責(zé)任的爛帳。’
     
    ◆與其事后懊悔,為什么不事先謹慎。
     
    ◆智慧就是力量。
     
    ◆貪色不顧病,斗氣不顧命。
     
    ◆他非我不非,我非即有過。
     
    ◆洋房、名車、不代表幸福。
     
    ◆力能折人于一時,德可服人于一世。
     
    ◆靠無理、僥幸而成功,必以悲劇來結(jié)束。
     
    ◆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后你是話的仆人。
     
    ◆金錢買得到書本,卻買不到智慧。金錢買得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
     
    ◆凡夫希冀平安無事,圣者勇于解決困難。
     
    ◆平凡是生命真實的面貌。
     
    ◆學(xué)習(xí)不被任何報導(dǎo)、傳統(tǒng)、流言所左右。
     
    ◆不要輕易的就說‘是’或‘好’。除非你確定或知可行。
     
    ◆不‘留戀’則心無掛礙。
     
    ◆我們的肉體是個緣生之舟。
     
    ◆徹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徹底認識了永恒的自己。
     
    ◆保持秒秒安詳,是一種高級的觀念。
     
    ◆人因為眼見,耳聞,迷惑于假像,活在錯誤中,才不斷的滋生煩惱。
     
    ◆只要盡自己所能,即是完成了‘責(zé)任’。
     
    ◆從不灰心,是成功人的金字招牌。
     
    ◆創(chuàng)造機會是勇者,等待機會是愚者。
     
    ◆智者求‘真’不求‘似’。
     
    ◆節(jié)約就是收入。
     
    ◆活乞丐與死皇帝,你選擇哪一個?
     
    ◆能逼出你內(nèi)在無限潛能的人,叫做明師現(xiàn)前。
     
    ◆有用之人,就有所不用,無用之人,就無所不用。
     
    ◆不要置人于死地,要留一條生路讓人走。
     
    ◆逆境使心智成熟,勞動使身軀成熟。
     
    ◆順境不一定是好,逆境不一定不好。
     
    ◆用慈悲心及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制服自己的人,便得自由,也是作自己的主人。
     
    ◆世界上有天才,但是他下的苦工比別人深。
     
    ◆善巧的手藝,黃金滾滾而來。
     
    ◆事物雖渺小,有時會影響到全部一生。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養(yǎng)子不教如養(yǎng)豺虎。
     
    ◆為人臣止于忠,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即是做人分際。
     
    ◆心靈不能統(tǒng)一,精神即成分裂,什么都會反應(yīng)過度,造成負擔(dān)。
     
    ◆反省是認知自己的不二法門。
     
    ◆把工作當成是一種享受,工作就會給你帶來智慧、成就和榮譽。
     
    ◆嫉妒是心中的戈矛,可以害己亦可傷心,這是一種危險的心理病,治療這種心病,佛門有個妙方叫做‘隨喜功德’。
     
    ◆驕傲與偏見,好像雙面刀片,面面都能傷人。
     
    ◆謙虛是圣人的本來面目。
     
    ◆虛榮是心靈的腫瘤。
     
    ◆感情,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有人至死還在執(zhí)著。
     
    ◆戀愛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
     
     
    ◆互逞權(quán)勢,如螞蟻之群聚腥膻,如蚊蠅之競吮腐穢。
     
    ◆‘過’莫大于縱己之欲。‘惡’莫大于言人之非。‘病’莫大于不知己之失。
     
    ◆‘淡泊’‘老實’,是一種極高深的人生境界。
     
    ◆永遠別浪費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
     
    ◆活出你真正的生命來,否則生命即失去意義。
     
    ◆只有智慧的耳朵,才能聽出超越的真理出來。
     
    ◆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
     
    ◆嫉妒不是女人的專利品。
     
    ◆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旁邊的人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后也是兩手空空。’
     
    ◆追求聲名,不如先正心術(shù)。
     
    ◆為善游君子之城,作惡入小人之鄉(xiāng)。
     
    ◆交一個讀破萬卷書的邪士,不如交一個不識一字的端人。
     
    ◆小人口如蜜,轉(zhuǎn)眼若仇人。
     
    ◆語言尖酸,終身薄福之人。
     
    ◆變化和無常是生命的特征。
     
    ◆轉(zhuǎn)怒為恕,為慈悲之人。
     
    ◆傲眾被眾棄,對立變孤立。
     
    ◆愿作聾啞少煩惱,自譬殘廢不闖禍。
     
    ◆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深水緩流,淺水急暴。
     
    ◆萬法本閑,庸人自擾。
     
    ◆不驚、不喜、不怒乃涵養(yǎng)真處。
     
    ◆明智的人,不易為別人的想法所影響。
     
    ◆沒有覺悟的人——如一條河中的水一樣,與他人相同,流轉(zhuǎn)向前。
     
    ◆自以為例外的人,其實仍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個。
     
    ◆金屑雖貴,在眼亦病。
     
    ◆學(xué)成好的‘習(xí)性’,是生活第一要義。
     
    ◆‘煽不動’,是學(xué)問有了基礎(chǔ),‘挑不動’是修行有了基礎(chǔ)。
     
    ◆惡意盤詰,令他人難堪,圖逞一時口業(yè),將來必遭累劫之罪殃。
     
    ◆佛法主張‘因果論’,不主張‘宿命論’。
     
    ◆成功的人,需有八十歲的智慧,二十歲的干勁與五十歲的穩(wěn)重。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傲慢。
     
    ◆不要使你的謙卑缺乏智慧。
     
    ◆實踐一句名言,比看千句來得有用。
     
    ◆放棄不是放下,逃避責(zé)任而出家名叫放棄,心無所著,名叫放下。
     
    ◆羨慕別人就會忘卻了自己。
     
    ◆貪看天邊月,忘卻手中珠。
     
    ◆不肯挑五十斤的人,就永遠擔(dān)不起一百斤。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憂道,不憂貧。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人便要千句話。
     
    ◆私言則有所不正,私德則有所不明。
     
    ◆流水斬不斷,家事說不完。
     
    ◆當意識作用時,一切變化的顯境,亦如影片般的虛幻不實。
     
    ◆充實的生活就是明白的生活。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是建立在少數(shù)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的。
     
    ◆‘我欲’是貧窮的標志。
     
    ◆生命不覺醒,成長的過程,就是迷失的過程。
     
    ◆人若讓內(nèi)心不安,幸福便無從建立。
     
    ◆心中裝滿自己的看法與想法就聽不到他人的心聲了。
     
    ◆及時的服務(wù)和現(xiàn)成的禮物一樣,有雙倍的價值。
     
    ◆禪——安詳、喜悅、寧靜、自由。
     
    ◆一個人如果不從內(nèi)心原諒人,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在適當?shù)臅r機,做適當?shù)氖隆?br /> 
    ◆成功的秘訣是忠于目標。
     
    ◆走出象牙塔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
     
    ◆醫(yī)生難醫(yī)命盡之人,佛陀難度無緣眾生。
     
    ◆用一湯匙蜜,比用一桶汽油,更容易招引蒼蠅。
    上一篇 佛心慧語二
    上一篇 生命核能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午夜影院一区二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韩国女主播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变态拳头交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观看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人妻第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 午夜影院一区二区|